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洋环境下服役飞机铝合金零件腐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出口旅游观光用飞机的铝合金零件在热带海洋气候环境服役条件下所发生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铝合金零件发生腐蚀的微观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等的分析,结合飞机所处环境条件,讨论了铝合金零件的腐蚀类型和发生剥蚀的过程及原因,并分析了其发生剥蚀的机理.认为海洋环境中的氯离子是造成沿海飞机铝合金零件腐蚀的外因,而内因是飞机零件的表面防腐蚀设计与防护不足,腐蚀的发展过程是铝合金零件表面点腐蚀、晶间腐蚀直至剥蚀,腐蚀产物造成的应力是促进分层剥离的原因.针对这种表面腐蚀防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任意方位面对面倾斜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空间任意方被测零件进行测量,并建立了面对面倾斜度误差最小条件评定的数学模型,运用有效集法快速,简便地求得最优解。把面对面平行度误差和面对面生趣误差作为面对面倾斜度误差的特殊情况考虑,只需令数学模型 被测平面与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夹角等0°或者90°。便可用来评定面对面平行度误差和垂直度误差,为坐标测量机上实现最小条件法评定面对面位置误差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线性变形场描述,将变形场表达为变形广义坐标的二阶小量形式,应用Kane方法 建立了计及动力刚化项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算例的数值仿真证明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星载微带阵天线的热变形分析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星载微带阵天线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非对称蜂窝夹层板建立了具有拉-弯耦合效应的力学方程,进行了热变形分析。为了验证分析结果,设计了常压高温下的热变形实验,介绍了实验方法、数据采集设备及实验步骤等。实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变形情况相符性较好,从而验证了天线板设计的合理性和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滑动配合条件下,转动副(R副)通过接触面间的相对滑动提供一个转动自由度。由于接触面间的摩擦和间隙共同作用,R副会在一个小的摆角范围内发生自锁,这一摆角将在机构平衡时带来连杆长度误差和连杆偏角误差。本文指出了R副中临界角的存在,讨论了使得R副实现自锁的临界角范围,在考虑接触变形和不考虑接触变形2种条件下对临界角进行了计算,并以一平面四连杆机构作为应用算例,综合对比了铰链间隙、接触变形和摩擦因素对所在连杆机构输出精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在一般的精度计算中铰链间隙及连杆弹性变形起主要影响作用,铰链本身的接触变形量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节点InSAR机翼挠曲变形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综合参数辨识的方法对空气扰动影响机翼挠曲变形分层建模。首先,将大气湍流作为InSAR成像工作段的主要空气扰动,并基于Dryden模型分析得出了载机工作高度和速度是影响大气湍流的主要因素,将大气湍流影响机翼挠曲变形建模转换为载机在不同工作状态(高度变化、速度变化)的机翼挠曲变形分层建模。其次,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及悬臂梁变形理论建立机翼挠曲变形机理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结构力学仿真分析获取实验数据辨识模型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与模态叠加原理计算横向位移精度均优于0.6 mm(相对误差0.3%),轴向位移精度均优于0.015 mm(相对误差0.2%)。对实验室搭建的分布式光纤光栅测量系统进行测试,利用模态叠加原理计算变形量来验证所提方法,横向位移精度优于0.3 mm(相对误差1%),轴向位移精度优于0.06 mm(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7.
玉米空间飞行处理细胞超微结构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干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上,经离海平面176km至354km的空间条件处理,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叶片超微结构发生各种变异。主要变异包括:细胞质壁分离,液泡增大,细胞壁加厚、扭曲,胞间连丝增多,出现叶绿体基粒盘和基质类囊体的变异,细胞核和叶绿体变形,内质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其它细胞内膜系统与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初始小挠度单向受压粘弹性板在两种民政部下的蠕变屈曲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建立控制方程时忽略横向剪切变形;第二种情况是不忽略横向剪切变形。通过求解控制方程得到了挠度随时间扩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又得到了瞬时临界载荷和持久临界载荷,并讨论了横向剪切变形对临界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射流管伺服阀前置级劈尖的冲蚀变形对伺服阀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射流管伺服阀的前置级进行冲蚀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冲蚀实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劈尖是前置级冲蚀最为严重的部位;根据劈尖冲蚀前后的前置级结构形状,构建前置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劈尖冲蚀变形对前置级压力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射流管伺服阀的整阀仿真模型,研究了劈尖冲蚀变形对整阀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AMESim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劈尖冲蚀变形后,射流管伺服阀前置级的恢复压力和负载压差减小,导致整阀的阶跃上升时间延长,幅频带宽减小,但整阀的空载流量特性和压力特性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空间○型圈密封泄漏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硅橡胶材料○型圈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泄漏率实验,研究了空间密封中○型圈的压缩率、温度、○型圈的载荷衰减和原子氧辐射对其泄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型圈的泄漏率随○型圈压缩率的增大而减小,在-5-100℃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型圈的载荷衰减和原子氧辐射都对○型圈的泄漏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口站与Huancayo站扩展F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海口站太阳黑子高年和低年的扩展F的资料,得出了该站扩展F的出现率随地方时、季节和太阳活动周期的某些变化规律并与Huancayo站扩展F的资料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两站扩展F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并联式绳驱动机器人建模困难、控制复杂等问题,采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推导得到便于控制器设计的标准动力学方程,考虑绳驱动的冗余特性和绳索的单方向受力性,提出基于最小预紧力的张力分配算法,求解出各绳索的驱动力.针对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后推技术的系统模型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后推技术法在收敛速度方面明显优于计算力矩法,且各绳索的驱动力皆能满足其张紧所需的最小张力.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机械臂相比,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采用串并混联的结构形式,模拟了人手臂肌肉的并联驱动方式,但是,绳索的引入也增加了动力学分析的难度.将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视为基座、大臂、小臂和末端四连杆串联机构,采用迭代牛顿-欧拉法建立动力学方程的递推形式,考虑绳驱动的冗余特性和绳索的单方向受力性,提出基于动态最小预紧力的张力分配算法,求解出各绳索的驱动力.与未进行张力分配的方法及基于静态最小预紧力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使各绳索驱动力根据动态最小预紧力进行实时调节,满足了不同工作条件下机构的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橡胶O形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橡胶O形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了O形橡胶圈在库存和工作状态的变形及应力,分析了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初始压缩量、密封槽口及槽底倒角半径、密封槽宽、密封圈材料、O形圈截面尺寸及工作温度等典型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密封圈的初始压缩率、密封圈材料等典型参数对最大接触压应力影响较大,而密封槽槽口和槽底处倒角对剪切应力影响明显.这些分析为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探讨O形圈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密封圈易受损和失效关键部位,初步确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密封失效准则和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work a study is perform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st forward interplanetary shock parameters at 1 Astronomical Unit and sudden impulse (SI) amplitudes in the H-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for periods of solar activity maximum (year 2000) and minimum (year 1995–1996). Solar wind temperature, density and speed, and total magnetic field, were taken to calculate the static pressures (thermal and magnetic) both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ides of the shocks. The variations of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 and pressures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SI amplitudes. The solar wind speed variations presented good correlations with sudden impulse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larger than 0.70 both in solar maximum and solar minimum, whereas the solar wind density presented very low correlation. The parameter better correlated with SI was the square root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showing a larger correlation during solar maximum (r = 0.82)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r = 0.77). The correlations of SI with square root thermal and magnetic pressure were smaller than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but they also present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r > 0.70 during both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Multipl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I in terms of the three pressure terms have shown that 78% and 85% of the variance in SI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respectively, are explained by the three pressure variations. Average sudden impulse amplitude was 25 nT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21 nT during solar minimum, while average square root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is 1.20 and 0.86 nPa1/2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respectively. Thus on average, fast forward interplanetary shocks are 33% stronger during solar maximum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and the magnetospheric SI response has amplitude 20% higher during solar maximum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A comparison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syganenko’s model corrected by Earth’s induced currents) of the coefficient of sudden impulse change with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showed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values around 17 nT/nPa1/2.  相似文献   

16.
太阳活动与空间坏境紧密相关,大耀斑会引起空间环境的剧烈扰动.太阳活动预报便成空间环境预报的基本依据.太阳预报水平长期以来提高缓慢,太阳物理学家皆有共识,寄希望于物理预报的进展,但举步维艰.近来,“太阳活动的行星潮汐效应”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1,2],引潮力可以触发耀斑,从而,利用这类效应发展物理预报技术,呈现良好前景.“太阳耀斑发生率按行星引潮力的分布”已有几个具体结果,表面看来,其间似乎有出人需予澄清.1972年,董土仑和林柏森发现1958-1968年94个质子耀斑的发生率在其目面经度处(活动经度上)技引潮力…  相似文献   

17.
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从多个变化尺度上对1932—2000年的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1)太阳黑子数存在准11年、准3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及Ap指数存在准32年、准11年、准6个月、准27天和准13.9天的周期变化特征;(2)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有着相似的准11年周期变化,但Ap指数极值的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极值出现滞后1—2年;(3)Ap指数准27天的周期变化在太阳黑子活动高、低年不同,在太阳活动低年,Ap指数有着较稳定的准27天周期变化,但在太阳活动高年,27天的周期变化几乎消失,这种周期变化的消失和出现时间可在Morlet小波变换图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斜拉索倾角对支撑臂剪切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影响,给出了一定横杆长度下斜拉索倾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以支撑臂杆件不发生屈曲失效和支撑臂在最大负载下不发生坍塌为准则,给出了斜拉索预张力的上下限。〖JP2〗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斜拉索预张力与球铰副接触刚度的关系,将关系式引入支撑臂单元段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了模态分析,给出了斜拉索预张力对单元段一阶弯曲频率的影响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元段一阶频率先随着斜拉索预张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预张力超过一定值后,预张力的增加反而会使一阶频率降低;得到了斜拉索预张力优选范围。推导了锁定装置解锁力与支撑臂收拢时所需外力矩的关系,利用ADAMS软件对展开/收拢过程的扭矩进行了仿真,〖JP〗对支撑臂单元段展开/收拢过程中所需力矩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力矩的理论计算及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3%以内,证明了理论计算与仿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球铰接杆式支撑臂中斜拉索组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暖机对舰载机滑跃起飞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动机不暖机会产生推力损失,进而影响舰载机滑跃起飞安全的问题,分析了暖机与不暖机两种情况下舰载机起飞极限重量的差异。建立舰载机滑跃起飞动力学模型,根据滑跃起飞安全准则,利用飞行轨迹最小爬升率不小于零判定起飞极限重量,并在不同甲板风和大气温度下比较两种跑道暖机与不暖机起飞极限重量。结果表明:暖机对105 m短跑道滑跃起飞极限重量影响更大;随着甲板风的增大,舰载机暖机与不暖机滑跃起飞极限重量相对偏差逐渐减小,其中105 m跑道对应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分别为2.70%和2.44%,195 m跑道对应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分别为2.64%和2.40%;随着大气温度升高,舰载机暖机与不暖机滑跃起飞极限重量相对偏差变化趋势先增大后变缓,其中105 m跑道对应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分别为2.79%和2.56%,195 m跑道对应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分别为2.69%和2.46%。   相似文献   

20.
矩形截面型材拉弯成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铝合金矩形中空截面挤压型材进行了不同预拉和补拉的拉弯成形试验研究,获取了预拉和补拉对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截面畸变是影响成形精度最主要的因素,由弯曲过程中的径向压力引起.试验表明,型材靠模弯曲即发生截面畸变,主要表现为上腹板的塌陷,沿型材长度方向截面畸变量不同,最大畸变量并不位于型材中间对称截面处;增大预拉和补拉,截面畸变增大.弯曲卸载回弹是影响零件贴模度的主要因素,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规律复杂.增大预拉和补拉,回弹减小;当预拉和补拉增大到一定值时,增大拉伸量减小回弹的效果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