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为推进国内的空间实验和应用,于1986年2月设立了“空间环境应用推进中心” (财团法人),目前已经开始制订年度事业计划。设立该中心的目的是进行有关空间环境应用的调查、试验研究,以及空间应用的普及等活动,以利推动产业界方面的空间环境应用,进一步提高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为产业界的发展作出贡献。新制订的事业计划如下:一、有关空间环境应用的试验研究和研制。二、有关空间环境应用的调研。·作成空间实验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1985年初成立的英国国家空间中心于1985年11月20日宣布罗伊·吉布森为该中心指导人。这一人选受到英国空间工业界的一致赞成。吉布森曾帮助组建欧空局并在欧空局工作达五年之久,而后相继任过英国和  相似文献   

3.
酝酿已久的英国国家空间中心(British National Space Center—BNSC)于1985年11月宣告成立。首任局长是曾担任过欧空局1985年第一任局长的英国人吉布森。新成立的国家空间中心的目的是使英国空间技术在空间通信、遥感方面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统一协调和领导过去分散在政府各部、科学机构以及工业界的空间计划及空间力量,并管理英国空间活动经费(每年约一亿英镑)。  相似文献   

4.
《国际太空》2013,(11):71
随着空间探索步伐的迈进,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空间环境对航天器材料与结构的影响,以便开展针对性防护。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防护材料与结构提供了广阔空间。空间环境防护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首次会议于1992年召开,之后逐渐发展,吸引了加拿大、美国、亚洲、欧洲的工业界、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成为空间环境防护业界的国际性大会。  相似文献   

5.
悉尼消息,空间工业界和澳大利亚官员称,预料美国政府将阻止利用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为澳大利亚和亚洲制造的通信卫星。官员们说,几周后将宣布美国的决定。这是美国和西欧空间工业界反对中国进入几十亿美元卫星发射市场所发动的一场游说的结果。分析家们认为,利用中国运载火箭代替美国或西欧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澳大利亚卫星将使澳大利亚节省2.05亿澳元(约合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空》2013,(9):68
随着空间探索步伐的迈进,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空间环境对航天器材料与结构的影响,以便开展针对性防护。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防护材料与结构提供了广阔空间。空间环境防护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首次会议于1992年召开,之后逐渐发展,吸引了加拿大、美国、亚洲、欧洲的工业界、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成为空间环境防护业界的国际性大会。第11届空间环境防护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将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和加拿大ITL公司联合主办,拟于  相似文献   

7.
王存恩 《国际太空》1990,(4):19-20,7
日本空间开发委员会于去年6月28日修改了1984年修订的空间开发大纲,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利用空间环境”和“开展载人活动”两项重要内容,确定了90年代日本空间开发项目,并提出了开发适应用户需求的高技术;开展与日本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空间活动;促进民间企业参加空间开发,加快空间开发步伐等新任务,为21世纪的空间开发、利用空间和载人飞行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了日本空间开发的三步曲。一、第一步完成已批准的计划积极完成业经宇宙开发委员会批准的研制计划,除完成广播卫星BS-3a和3b、气  相似文献   

8.
从空间时代开始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历经35年,迎来了1992年国际空间年(ISY),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之际,联合国发起开展以此为中心内容的国际空间活动。欧美日本都安排了今年的空间活动,以示响应。现将日本各省厅及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中心,积极开展国际空间年活动内容简介如下: 1.召开关于地球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空间技术联合国区域研讨会; 2.建立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区域中心; 3.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办展览会,由日本空间科学研究所和宇宙开发事业团主办; 4.征集国内空间活动为内容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西方分析家们认为,在空间商业化活动中,空间药物生产是一个可能最快进入商业阶段的重要领域。因此,它已引起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的医药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美国的宇航界,正在与医学研究机构、医药公司和高等院校合作,以加速空间制药业的发展。据报道,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下文简称为道格拉斯公司)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有关预定于1994年7月进行的第2次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2)的计划内容以及准备情况概述如下。1.IML-2计划概要IML-2计划是以美航宇局(NASA)为中心,通过国际合作实施的空间实验计划。由参加的各国将各自准备的实验装置,搭载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空间实验室上,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各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1)推动计划的办事处:NASA生命、材料科学应用局(OLMSA)(2)计划实施综合中心: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3)任务梗概:任务时间 13天(…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环境利用研究所(STC),为了利用西德小型微重力火箭“特克萨斯”进行预备实验,于1987年6月和西德的英托斯空间公司签订了每当西德方面有发射窗口时就利用它的合同。首先,在1988年的春  相似文献   

12.
叶秋 《国际太空》1994,(10):1-2
根据即将公布的一份日本未来空间计划的国家报告,日本将发射行星和小行星探测器,建造无人航天飞机以及打算在2020年左右建设月球基地。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表明,日本政府第一次在内部提出一项长期的航天计划,其对今后30年的发展作出了一个轮廓性的描绘。该报告认为,载人飞行不是重点,强调通过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来提高日本的航天技术水平。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以内阁的科学技术大臣MakikoTanaka为主任,TamiyaNomura为副主任,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高级官员和工业界巨子,负责为首相办公室起草…  相似文献   

13.
王存恩 《国际太空》1991,(10):23-24
为落实1990年日本新宇宙开发大纲中提出的。加速空间环境利用”和“开展载人活动”的决定,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推进其载人服务平台计划。它作为小型空间基地,采用日本空间舱(JEM)和各种平台研制过程中的经验,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使各模块轨道替换单元(ORU)化。就整个计划而言,分两步:第一步,建成一种以服务为主的小型空间站,可为共轨平台提供更换ORU和加注燃料等服务;第二步,建成一种以服务和空间实验为主的空间站。表内为该载人服务平台计划概要。  相似文献   

14.
从空间观测热带地区的降雨分布,并以此为目标制定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计划(TRMM),将由美国和日本合作完成。热带降雨观测卫星将于1996年从日本种子岛发射中心用H-Ⅱ火箭发射,搭载在卫星上的降雨雷达遥感器由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政府与空间工业界之间在有军用价值的空间技术是否出口的问题上意见相左。以色列空间工业正在寻求新的市场,以弥补国内国防预算削减。工业界希望向国际市场全面转让空间技术,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卫星部件和分系统,以及运载火箭技术。以色列的空间技术成果几乎完全是依靠政府投资而取得的,其大部分空间产品被政府划入所谓的“两用技术”范畴。以色列政府至今未批准这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空间技术出口。以国防部的官员称,工业界关于出口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空间技术,特别是出口卫星的要求不会被批准。对外国客户的空间技术服…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并决定在轨道上与美国空间站对接的日本空间舱,是一个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种实验用的组装式多用途实验室,广大用户将利用其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环境进行材料实验、生命科学实验、地球观测、天体观测和理工实验等。它由加压舱、外部舱、气闸、机械手、后勤舱等组成。原计划JEM将于1994年发射并完成在轨组装等任务,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及美国空间站研制计划没能按期进行,使整个开发计划推迟,因此美国、ESA、日本等国经过协调,确定空间站的组成部件  相似文献   

17.
日本第一艘火星探测器“行星-B”于今年7月4日凌晨3时12分(东京时间),从鹿儿岛空间中心,用M-5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的“行星-B”被重新命名为“希望”。这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小型高性能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出资金和技术,同美国六家企业公司合作共同研讨参加美国空间站的利用活动,日本私营企业的兴趣主要是空间冶金、材料加工、药物生产以及电子部件等生产。日本准备以12亿美元投资于美国空间站的制造活动。日本目前至少有四大贸易公司成立了工作组,由50家公司组成,每家都在研讨如何利用空间从事商业化活动。现将几个小组简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空间局)和俄罗斯空间局于1996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两局的年度会议。双方就下两次(继1996年7月航天员ClaudieAndré-Deshays飞行之后)法俄载人航天飞行进行了讨论。另外,包括法国工业界的工作组还讨论了关于法俄在“阿...  相似文献   

20.
美国空军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将研究利用一组微型卫星来取代大卫星执行空间监视等任务。他们正在为“技术卫星-21”(TechSat-21)微型卫星计划的基础研究向工业界征求建议,以减少系统质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