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0,(2):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M+(5,4)型火箭2009年12月5日在卡角发射了美国空军的“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3卫星。这是该型火箭首次发射。WGS卫星由波音公司采用BSS-702型商用平台建造.重5940公斤.配备Ka波段和X波段军事通信有效载荷,已订购6颗。  相似文献   

2.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7,(3):44-46
德首颗侦察卫星在俄发射俄罗斯宇宙3M火箭2006年12月19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德国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1军事侦察卫星。这是俄首次发射德国军事卫星。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71-71
2008年6月19日,宇宙-3M运载火箭从俄罗斯远东卡普斯丁亚尔军事试验发射场发射6颗美国商用低轨道卫星——“轨道通信”(Orbcomm)。Orbcomm卫星星座系统目前共有29颗卫星运行于6个轨道面,可以提供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4.
阳光 《中国航天》2011,(3):9-13
三、欧洲 欧洲阿里安5火箭2010年发射6次.均为一箭双星发射.共部署12颗静地轨道卫星.包括10颗商业通信卫星、1颗军事通信卫星和韩国的“通信、海洋与气象卫星”(COMS)1。这一年成功发射的欧空局和欧洲各国航天器共有14个.包括5颗商业通信卫星、1颗军事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5.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9,(1):46-46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2008年11月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欧洲卫星公司(SES)的“阿斯特拉”1M通信卫星。卫星由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采用“欧星”3000平台,重5320公斤,将定点在东经19.2度的轨位,用于向全欧洲及中东和非洲提供各种电视广播服务,寿命末期功率10千瓦,寿命15年。星上设有36路Ku波段转发器(5年后减为32路)。△俄联盟U型火箭11月14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代号“宇宙”2445的军事卫星。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今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7月5日,该火箭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国产彩虹1军事通信卫星失败,火箭和卫星落到了哈境内,造成了污染。由于这次失败,哈政府一度关闭了拜科努尔发射场。9月6日,质子号终于恢复了发射,将两颗国产通信卫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6,(3):47-47
印度外交秘书萨兰和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最近在印举行会谈,就允许印火箭发射有美制部件的卫星一事达成共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它不久就会同美国航宇局签署正式协议。此举有望推动印度的商业发射计划.协议最初将涉及印“月船”1探测器携带美国月球矿物学测绘仪(M3)和合成孔径雷达的问题。美此前曾以防扩散为由,禁止印火箭发射带有美制部件的卫星。印航天部已决定签署技术保护协议。向美方保证在发射美国卫星过程中得到的技术不会转用于印军事航天计划.  相似文献   

8.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7,(9):46-46
俄罗斯宇宙3M火箭7月2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德国“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2军事侦察卫星。卫星由OHB系统公司建造,重770公斤,寿命10年,载有合成孔径雷达、星间S波段发射机和X波段发射机等设备,采用550公里极轨道,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SAR-放大镜”是德首个卫星侦察系统,由5颗相同的小卫星和地面段组成。5颗卫星处在3个轨道面上。项目耗资2.5亿欧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研制“射线”系列中继卫星。第一颗“射线”中继卫星于1985年10月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用于保障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通信。1994年12月发射的“射线”1中继卫星位于东经95度.重2.2吨.  相似文献   

10.
江山 《航天》2010,(4):7-7
2月12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16电视广播卫星。卫星由轨道科学公司采用“星”2.4平台建造,携带24路Ku波段工作转发器,将用于提供直播到户电视等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9,(4):46-46
伊朗“使者”运载火箭2月2日在位于塞姆南省的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该国首颗国产卫星“希望”。这是伊首次成功进行卫星发射。“希望”卫星重25公斤.将用于科研和通信。“使者”火箭高约22米.直径1.25米.重26吨多。△德尔它2—7320—10C型火箭2月6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的NOAA—N’极轨气象卫星。造价高达5.64亿美元的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入轨重量1419公斤.  相似文献   

12.
阳光 《航天》2012,(2):21-21
2011年12月11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以色列空间通信有限公司的“阿莫斯”5通信卫星和俄本国的“射线”5A数据中继卫星。这是质子号火箭2011年第9次发射和3年来第三次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通信卫星。“射线”5A类似于美“跟踪与数据中继系统”卫星,将工作在静地轨道上,用于为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和俄其它轨道较低的航天器提供中继通信。  相似文献   

13.
美国第二颗新一代"国防气象卫星"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元 《中国航天》2007,(3):24-26
2006年11月4日,美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6号航天发射综合设施(SLC-6)用德尔它4M火箭发射了“国防气象卫星”(DMSP)F17军事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4.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2,(6):54-54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M+(5,2)型火箭4月3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一颗秘密军事卫星,代号NROL-25。这是国家侦察办年内拟进行的4次发射中的首次,也是德尔它4M+(5,2)型火箭的首次发射。尽管任务保密,但NROL-25据信是国家侦察办在“未来成像体系”(FIA)计划下研制的新雷达成像卫星系列中的第二颗卫星,即“FIA-雷达”2。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2,21(2):49-49
据洛马公司网站2012年2月27日报道,洛马公司宣布已向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交付了第二颗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用于军事通信,预计4月使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AEHF系统是美国“军事星”(Milstar)星座(由5颗卫星组成)的后继者,将向美国作战人员提供高度安全的长期全球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2,(1):58-58
俄质子M/和风M型火箭2011年11月4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3颗GLONASS—M型导航卫星,代号“宇宙”2475~2477。这是质子M火箭在2010m12月发射3颗GLONASS-M卫星失败后首次用于发射GLONASS系统的卫星。  相似文献   

17.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0,(5):47-47
俄质子M/DM-2组级火箭3月2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3颗GLONASS—M型导航卫星.代号“宁宙”2459~2461。这次发射原定2009年9月进行.但因要发射的3颗卫星需返厂修理.导致发射推迟。不包括新发射的3颗.GLONASS系统现有20颗在轨卫星.其中18颗正在工作.2颗在进行维护。系统中有2颗卫星于2月底退役。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2):48-48
俄质子M/DM03组级火箭2010年12月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3颗GLONASS—M型导航系统卫星时失败.导致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坠入太平洋。这对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作是一次打击。这是质子M/DM03组级型号的首次发射。俄国防部称失败不会影响GLONASS系统在2011年全部部署到位。GLONASS—M为改进型卫星.发射重量约1400公斤.设计寿命7年。目前GLONASS系统共有26颗卫星在轨,其中2颗用作备份.  相似文献   

19.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4,(12):26-29
H-2A发射“向日葵”8卫星 10月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日本气象厅的“向日葵”8静地气象卫星。“向日葵”8和9是2009年从三菱电机公司订购的,拟用于接替“多功能运输星”(MTSAT)1R(“向日葵”6)和M T S AT-2(“向日葵”7)。它们均采用D S-2000平台建造,发射质量约3500千克,载有“先进向日葵成像仪”、“空间环境数据获取监测仪”和“数据采集分系统”,拟部署在东经140度轨位,设计寿命15年以上。AHI成像仪由美埃克塞勒斯公司提供,将同美“静地业务环境卫星”R系列的“先进基线成像仪”兼容,能增强短时预报、数值预报和环境监测能力。同MTSAT系列卫星还用于提供空管通信与位置信息不同,“向日葵”8和9将是气象专用卫星。“向日葵”9定于2016年发射。  相似文献   

20.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2,(3):65-65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M+(5,4)型火箭1月19日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空军“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系统的第4颗卫星WGS-4。WGS系列卫星由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建造。WGS4是升级后的2型卫星系列(WGS-4-6)中的首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