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水鸭-红宝石计划的官员们,在排除了会严重缩短系统轨道工作寿命的遥感器致冷问题后,正准备将红外遥感器置于 AFP-888卫星上进行最后的环境试验,以验证使用凝视镶嵌焦平面阵天基遥感器探测飞行中的飞机之能力,计划将进行声和辐射测量试验,与此同时,飞行卫星通用舱及合格遥感器将在一个热真空室中进行鉴定。水鸭-红宝石计划主任威廉·A·威兹德姆说,该计划官员们进行过一次试验,用来确定一旦外部致冷停止,密封的遥感器系统能够维持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最近召开的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报告会上指出:静止气象卫星GMS-3图像遥感器的故障起因于传动部分的润滑剂,润滑剂在使用中出现不均匀现象。GMS 上的图像遥感器被称为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它通过传动扫描镜南北向20度进行扫描,把地球细分为2,500条幅宽再对它进行图像摄像。发生故障的扫描镜传动部分,使用溅射法,在轴承表面蒸  相似文献   

3.
基于PLL的往复摆动控制方法具有实现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星载光机扫描型遥感器系统中。然而由于PLL鉴相单元和附加片簧的作用使扫描控制系统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切换特性,难于进行控制回路的分析与设计。文章针对某星载光学遥感器PLL摆动扫描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非线性特性,并应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建立了可供分析与设计的线性化模型,简化了扫描锁相回路设计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锁相回路增益的设计准则,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从而为此类基于PLL的摆动扫描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和控制器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星载多光谱遥感器太阳定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多光谱遥感器的太阳定标器一般选择太阳作为基准光源 ,通过它将太阳辐射引入星载遥感器并调节到星载遥感器的动态范围内 ,对星载遥感器进行绝对辐射定标 ,也可对星载遥感器性能变化进行监测和校正。文章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星载多光谱遥感器的太阳定标器 ,并进行了分析 ,以反映太阳定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目前采用太阳漫射器的星上定标方法可以实现全视场、全孔径、端点到端点的定标。这一方法的严重缺点是漫射器反射比随时间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一种比辐射计或反射比标定装置来监测漫射器的辐亮度、反射比以及太阳常数。因此这种定标方法是很有前途的 ,在现代一些先进的星载多光谱遥感器上获得应用。通过对此方法的分析 ,提出了在太阳漫射器研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图一,这是休斯飞机公司所属的光电与数据系统分公司研制的长波红外遥感器,将用于探测和跟踪弹道导弹。图为工程师们正为该仪器进行性能测试做准备。据报导,去年一台同样的红外遥感器已装在一枚火箭上进行过飞行试验,并成功地跟踪到从范登堡基地发射的导弹目标。接着,这台红外遥感器在太平洋被伞降回收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证明:长波红外遥感器有能力探测和识别目标,而且在海上回收并修复红外遥感器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根据《军备控制和危机监视》一书提供的资料编写的。通过对遥感器分辨率概念的分析和从空间观察实际目标等内容,介绍了遥感器分辨率的基本概念,瞬时视场的含意和各种侦察目标需要的分辨率。还给出各种遥感器的类型、功能和特性,并对遥感器实际观察地面景物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7.
扫描式光电成象遥感器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机载和星载遥感器。本文讨论了遥感器设计的目的,要求及星载、机载遥感器受到的各种限制因素,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途径,得出这类遥感器研制中焦距、比例尺、视场角、相对孔径、地面分辨率、扫描频率及信噪比等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遥感器设计中,如飞行中的定标问题、主要控制装置(V/H计等)及接收器件的拼接等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9.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迄今已近30年过去了。由于技术正向着新一代的天基遥感器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活动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预期在未来的十年中,将出现卫星成象系统激增的情况。民用遥感器将提供可见光、雷达、红外和多光谱图象,并且其分辨率经常是对军事和情报研究工作也具有使用价值。虽然这些新遥感器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尚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显然这种影响是深刻  相似文献   

10.
卫星用电视摄像设备是图像遥感器中电视技术的核心部份。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成的一台慢扫描电视摄像机。该机性能良好,工作稳定可靠,可供卫星使用。本文还对该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8日11时2分29秒,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人太空。该卫星属于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在遥感能力上实现了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千米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的四大突破。遥感器数量增加到11个。  相似文献   

12.
空间光学遥感器的主镜展开机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是空间光学遥感器实现大口径甚高分辨率的有效途径,主镜展开机构是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对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进行了大致分类,分析了几种典型主镜展开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从结构形式、驱动方式、展开/锁定机构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主镜展开机构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发展主镜展开机构的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这些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空间遥感器图像对地球要有一定的覆盖率,而且应有较高的地面景物分辨力。地面景物分辨力是衡量遥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卫星的飞行将使地面景物在像片上的影像产生像移,所以必须进行精确的像移补偿,才能提高遥感器的地面景物分辨能力。设计了一个起动快、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精度为0.1%的锁相环,它可以满足低轨道、地面景物分辨力为5m 的遥感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美国空军打算在新墨西哥洲的霍洛曼空军基地上发射一颗带有遥感装置的大型气球,目的是要对镶嵌式红外遥感器进行评价。但因发射失败而推迟了。这次发射遥感器及其辅助仪器是空军进行的第一次尝试。在这以前,曾做过二次检查飞行,结果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5.
空间遥感器热光学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空间遥感器热光学分析与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当前遥感器热光学分析的意义,认为这是提高长寿命遥感器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某长寿命遥感相机,提出进行热光学分析研究的总体方案、具体实施途径、技术关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遥感卫星普遍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观测方式,其中30m分辨率的环境卫星相机采用双星组网观测,重复观测最短周期需要2天,米级/亚米级分辨率商业卫星即使采用多星组网观测,多数情况下重复观测最短周期也要1天左右。然而,由于地球同步轨道凝视成像技术实现重复观测最短周期主要取决于成像时的光电转换和信号读出过程,可以以秒计,所以在应对地震、台风、火情、汛情等诸多紧急事件中,优势极为明显。据报道,中国计划发射的高分-4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遥感卫星,光学分辨率为50m,将成为现有太阳同步轨道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补充。为了用好该卫星,从天地一体充分挖掘遥感图像信息的角度出发,现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轨凝视成像模式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成功率100%,性能均达  相似文献   

18.
遥感图像受控有失真压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绘遥感领域, 对图像的像质要求较为严格, 但即便如此, 遥感图像数据中仍然含有噪声, 从而有损压缩是可行的。文章在遥感图像信噪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遥感图像受控有失真压缩技术。首先分析了遥感图像有失真压缩的可行性; 然后应用小波的良好变焦性能, 对遥感图像施行2层2维小波的塔式分解; 对低频子图进行精细量化,对高频子图进行从粗到精的量化; 最后, 考察不同的高频量化器对遥感图像的压缩倍率和恢复图像像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每期十星     
美国第2代试验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1964年8月28日发射,卫星高3米,最大直径1.5米,三轴稳定。雨云系列试验气象卫星到1978年12月共发射8颗。星上遥感器有高级电视摄像机,高、中、低分辨力辐射仪,扫描辐射仪,扫描微波传感器和数据收集中继系统等几十种。工作寿命28天。  相似文献   

20.
初步分析航天飞机第二次试飞携带的OSTA-1地球观测仪器获得的数据,已开始揭示出以前空间遥感器遗漏或观测不详细的地面特征或现象。集中在航宇局总部的全体OSTA-1主要研究人员说,他们认为利用航天飞机U形架安装观测仪器是极其有效的。无论从送回数据的观点看,还是从使用比以前传统的卫星更先进的遥感器来看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