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科学的演化宛如一张巨大的过滤网:它把谬误过滤掉,并且不断地为真理填充坚实的基础。从不科学到科学,从占星术到天文学,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从托勒密体系到哥白尼体系,无一不在证实科学认知的连续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2.
王鲲 《飞碟探索》2010,(2):62-63
黑巫术,即邪恶的巫术,多用于对付仇人或报复他人,亦可用来治病、诛邪、对抗黑巫术的咒语等。行巫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南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巫蛊娃娃便是黑巫术中用来报复人的一种手段。与黑巫术相对的概念是白巫术。  相似文献   

3.
阿大 《飞碟探索》2010,(8):13-13
事实上,人类天生倾向于相信他们无法看到或者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情。2006年对美国大学生进行的影响调查表明23%的新生普遍相信灵异感知——从占星术到与死灵交流。有趣的是,这一数字在高年级学生中跳到31%,而在毕业生中达到34%。  相似文献   

4.
热衷于星座的人或许会说自己谈论星座只不过是闹着玩。但经过核实。这种说法靠不住。以下就是占星术对我们所理解的科学,甚至是我们生存的星球的危害。几个世纪以来。占星术虽然不受推崇。但仍然受到广泛欢迎。每天,我们都被告知星座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或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然而,没人给出任何解释,也没人准备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足以阐明行星排列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或宇宙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最早有关美人鱼的记载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当时的古巴比伦神话中有一位男性水神欧尼斯,他拥有人的身体和鱼的下身,戴着鱼头形的帽子,披着鱼皮似的长斗篷。他每天早上从红海的波涛中出现,晚上又隐没于红海的波浪中,教导人们各种艺术和科学。在今天的卢浮宫里,我们仍可见到一幅把欧尼斯描绘成有着鱼的尾巴和男子上身的男性人鱼形象的壁画。  相似文献   

6.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DOD)开发的,在20多年中花了100多亿美元才完成其部署。美国武装部队从导航到武器制导应用对GPS信号的依赖与日俱增。然而,在过去的10多年里,GPS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其军事应用的初衷。它现在已成为全球的信息资源,支持着各式各样的民用、科学和商业功能,从空中交通控制到Internet网络,可以说,无所不包。GPS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性行业,其有关产品和服务正在形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市场。王政策问题GPS政策问题已超越了传统的国界,目前GPS的国家政策跟不上迅速膨胀的商业与民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已经从陆地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太空是否可能发展成为敌对双方进行空间格斗的第四战场呢?这个问题几乎在卫星一上天就已成为很多人争论的议题。事情发展到今天,随着各种军用卫星的大量发射和部署,这个问题的答案看来已经愈来愈明确了。有些人也许不相信,但是,如果回顾一下飞机的发展史,人们大概就不难从今天的现实看到  相似文献   

8.
太阳探索史画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太空探索》2005,(5):42-43
从这一期起,拟分8次,用艺术和科学的图片,配以简明的文字,再现从史前时代直到今天太空时代的人类认识和探索太阳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图说黑洞     
陈丹 《太空探索》2007,(1):62-64,F0003
黑洞是科学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XXM-牛顿空间望远镜等空间天文台发射升空,并投入观测以来,有关证实,发现和找到黑洞的报道,层出不穷。今天,对公众来说,“黑洞”已不再是陌生名词,但离真正理解它的科学含义,还是一定的距离,笔者尝试以科学图片来诠释黑洞的方方面面,希望此文对读者读解有关黑洞的科学新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美国科幻大片《天地大冲撞》陆续在全国各地登台上映,影片中“毕德曼彗星”撞击地球的惨烈场面引起了人们视觉和心灵的强烈震撼。看过影片之后人们不禁会问,天地真有一天会冲撞吗?其实这种想法在人们对宇宙科学有着高度认识的今天已不再是杞人忧天的想...  相似文献   

11.
人类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始终是我们追寻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曾几何时,我们宣布我们解决了一切问题,不再需要有新的科技、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窘迫的局面:似乎已有的东西,不能使某些问题得到解决,还需要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理论来解决。其中之一就是人类进化中“缺失的环节”。说起“缺失的环节”,不得不从19世纪中期的一次考古发现谈起:1856年8月,在德国西北部的尼安德特河流域发现了一个残缺的头骨。这个头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  相似文献   

12.
@陆放在地球诞生以来的40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几乎没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然而,在此后不超过500万至1000万年的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却产生了生命的大爆发,这一时期出现的生命的形状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从星形对称的海星到左右对称的甲壳...  相似文献   

13.
地震,危害极大的自然灾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当,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虽然地震在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但在科学已发展到电子时代的今天,人们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6月5日—9日,全球千余名专家学者汇聚北京,参加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这次会议,聚焦人类航天探索事业,研讨月球、小行星、火星探索,以及空间探测科学目的与基础设施、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国际合作等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相似文献   

15.
UFO———走出工业文明的幻象刘岩00多年前在英伦爆发的那场产业革命标志着人类步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工业文明。虽然此后1个多世纪内仍有一些文人对农业文明下的岛国的昔日田园之梦进行描述,但是工业文明的种子已在岛国乃至世界上播种、生长。到了19世纪...  相似文献   

16.
杨建 《太空探索》2004,(10):4-5
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仅仅10天后,9月9日,中国航天再传捷报,北京时间7时1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实践六号A、B两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火箭点火升空约11分钟后,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的1分钟后,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起源新证据宇星美美国犹他州健康科学中心、赫尔辛基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称他们目前已掌握到支持人类非洲起源论的新证据。据这些科学家们说他们此前对63个亚洲人、72个非洲人和120个欧洲人进行了核心DNA的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非洲人的...  相似文献   

18.
马航MH370航班失踪已超过3个多月了,它究竟去了哪里?各方为此动用了大量先进手段,从直接分析飞机发出的各种信号,到卫星和雷达的天罗地网,再到各国出动了多架飞机、舰艇、甚至包括核潜艇和深海无人探测器,但迄今为止,仍一无所获。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事两年后才找到黑匣子,三年后才完成调查报告,总计花了3500万欧元。估计对马航MH370的调查,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这样严峻的事实,正在引起民航业、卫星业从业人员的认真思考,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的今天,为什么不能对民航飞机进行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早在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飞船就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接下来又有5艘飞船成功登月。这些载人登月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已被归纳为"10大科学发现"。但今天看来,"阿波罗"计划在科学上取得的这些成果,其实也只是对月球的初步认识,而且有些内容还只是猜想。半个世纪后人类重返月球,从科学方面来说,仍是大有可为的。人类重返月球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重新对月球进行全球性、  相似文献   

20.
正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第一站。在认识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从史前人类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先哲,再到17世纪的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巨匠,我们对宇宙的几乎所有探索都集中在太阳系的日月行星等天体上。直到18世纪早期,人们才真正开始关注太阳系以外的诸如恒星等天体。可以说,探索太阳系独占了人类文明史95%以上的时间!并且这种探索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