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孔中极易产生毛刺、分层等制孔缺陷,本文以硬质合金材料和PCD材料设计制造了两种结构类似的新钻型,对比分析了其制孔缺陷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轴向力和制孔缺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两种钻型的轴向力时变曲线能明显区分钻削的8个阶段,其中扩削刃的扩孔阶段和第二扩削刃单独参与钻削阶段的轴向力最低,两种钻型的第二扩削刃Ⅳ对制孔缺陷的显著减小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直线刃新钻型的制孔效果要优于圆弧型的,但随着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增大,其抑制毛刺缺陷的能力将降低;与硬质合金新钻型相比, PCD新钻型在抑制制孔缺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郭亮 《成飞科技》2003,(1):30-32
本文通过对定向航空有机玻璃的各项特性阐述,并根据这些特点,详细论述了定向有机玻璃成型工艺原理并分析成型工艺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明确了工艺方法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造新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艺试验,提出了航空有机玻璃制孔的一种工艺方法;研究制造了适合有机玻璃制孔的锥形铰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和锥形铰刀,不仅提高了制件质量,增加了寿命,同时还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最佳制孔工艺、获得理想表面特性,从表面完整性和疲劳寿命角度对7075铝合金飞机紧固孔表面质量进行了实验性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比较常规多步制孔和钻扩铰一步复合工艺(Winslow),发现钻扩铰多步慢进给工艺(DBM)和Winslow所产生的表面具有较小的Ra值,较少的加工缺陷、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及较高的疲劳强度,而后者的Ra值低于前者60%,疲劳寿命高于前者23%;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影响的经验公式;应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应变和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Winslow工艺的强化机理;指出适当减少进给量、增加切削速度能够提高紧固孔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定向有机玻璃YB-DM-11在应力比R=-0.4,0.1和0.4下的中部区和加速扩展区的裂纹扩展速率.将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双参量裂纹扩展驱动力模型K*=(Kmax)a(△K+)1-a引入到有机玻璃裂纹扩展行为研究.对于有机玻璃,双参量裂纹扩展驱动力模型中的相关参数α并非定值,是与应力比、断裂韧度、应力场强度因子和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铸造有机玻璃拉伸定向的工艺参数,并介绍了一套拉伸设备,比较了玻璃拉伸前后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有机玻璃座舱盖上可能产生的两种裂纹源,叙述了结构变更和工艺方法的改进情况,并介绍了专用锪钻和锥形铰刀。  相似文献   

8.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制孔过程中,易产生毛刺、分层等制孔缺陷,而钻头结构是影响制孔缺陷形成的关键因素。对此,在原有钻型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新钻型,研究了原有钻型和两种新设计钻型的钻削轴向力和制孔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钻削工艺参数下,原有钻型"V型"刃的修除阶段的轴向力归零速度最大,新设计的燕尾开槽钻型的最小,这与制孔缺陷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轴向力归零速度与制孔缺陷具有较好的映射关系;3种钻型均能有效减少毛刺,与原有钻型相比,新设计的两种钻型均能更好的去除毛刺和降低制孔缺陷;原有钻型的制孔缺陷以撕裂为主,新设计的开槽新钻型和燕尾开槽新钻型则以分层缺陷为主。据此可为CFRP制孔的刀具结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型高性能飞机的不断研发,定向有机玻璃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行业内对定向有机玻璃定向度的概念认识不够明确,理解不够深入,致使在实际运用上出现诸多不该有的差错。笔者撰写此文,旨在阐释定向有机玻璃定向度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希望对有关单位在正确运用上起到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断裂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定向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行为,探讨了定向有机玻璃拉伸行为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材料由刚而脆变得软而韧.不同温度下定向有机玻璃的断裂特征差别显著,在23℃时分层断裂特征最明显,在-55℃时主要为礼花状放射特征,而在80℃时主要为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有机玻璃残余应力与双折射条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明 《航空学报》1985,6(2):141-147
 本文通过实验,讨论了有机玻璃残余应力与双折射条纹(冻结应力条纹和热应力条纹)的定量关系,得出可以根据热应力条纹由应力光学定律直接获取有机玻璃残余应力的结论。作者基于这一论点,考察了不同冷却条件下平板有机玻璃残余应力沿断面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消除有机玻璃残余应力的影响;测定了三种不同型号飞机舱玻璃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2.
7085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加工变形的数值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吟飞  张峥  李亮  何宁  赵威 《航空学报》2014,35(2):574-581
毛坯残余应力的测量以及零件的加工变形分析是航空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工艺研究的难题。应用MSC.Marc软件对某型飞机主起支撑接头的7085铝合金锻件毛坯的淬火-压缩工艺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毛坯残余应力分布趋势;应用X射线衍射法与钻孔法测量了毛坯表层残余应力分布,提出了基于系数修正法的毛坯残余应力分析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LSM)拟合仿真值与试验值以获得应力修正系数,并对毛坯残余应力分布的仿真结果进行修正,获得了实际毛坯的残余应力分布;由此进行了主起支撑接头缩比零件加工变形仿真与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085铝合金块状毛坯残余应力数值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趋势吻合,为应力修正提供了物理基础;相对于未修正的应力分布,基于修正后的应力分布仿真获得的变形结果精度提高了50%;7085-T7452铝合金的毛坯残余应力是导致主起支撑接头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的光测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热障涂层基体材料镍基高温合金DZ125的残余应力。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等离子喷涂工艺下基体DZ125的残余变形场、残余应变场和残余应力,并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测定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具有全场测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这对于采用光学手段研究热障涂层残余应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建华  刘润桐 《航空学报》1985,6(3):295-299
 本文利用近似分析方法推导含孔层压板条净截面正应力分布和孔边应力集中因子的近似计算公式。与有关文献的试验及本文有限元法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近似公式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7075铝合金板材残余应力深度梯度的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提高航空结构件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 意味着可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 然而现有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如钻孔法、X 射线法等) 只能测定构件外表面与浅表层的残余应力。为此, 引进一种被称为裂纹柔度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 对7075 铝合金板材在T73, T7351, T7352 与T7353 状态下的内部残余应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与评估。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不仅能测定7075 铝合金板材的全厚度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应力梯度, 而且比逐层钻孔法与X 射线衍射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介绍试验件及其紧固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制孔工艺对紧固孔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的光测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热障涂层基体材料镍基高温合金DZ125的残余应力.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等离子喷涂工艺下基体DZ125的残余变形场、残余应变场和残余应力,并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测定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具有全场测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这对于采用光学手段研...  相似文献   

18.
Miner累积损伤理论的试验验证和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伍义生 《航空学报》1985,6(4):351-361
 本文通过对LY12-CZ铝合金板材光滑试件和中心孔试件的常幅加载和变幅加载疲劳试验,对Miner累积损伤理论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累积周比的分散性作了统计分析,发现累积周比的分散性服从Weibull分布,因此本文提出以最小累积周比值或以与一定存活率相应的累积周比值进行安全寿命估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锪窝填充孔孔边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研究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飞机上常用的锪窝铆接典型结构,运用ANSYS软件对锪窝孔孔边角裂纹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铆钉与锪窝孔接触模拟铆钉对锪窝孔的填充作用。计算得到含铆钉填充以及空孔时锪窝孔边不同裂纹尺寸下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分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铆钉填充能显著降低锪窝孔边角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提高结构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运载火箭大型舱段壁板的自动钻铆对制孔质量的要求,本文对典型铝合金叠层进行了自动化制孔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锋角三种制孔参数对出孔毛刺高度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不同压紧力作用下制孔试验,研究了压紧力对叠层层间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在适当的钻削参数下可实现运载火箭铝合金叠层壁板的高质量制孔,叠层制孔层间毛刺可控制在0.045mm左右,出口毛刺高度﹤0.127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