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喻京川 《航天》2010,(9):63-63
“嫦娥一号”卫星 这两幅作品是描绘2007年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掠过月球背面时的情景。银河灿烂.星光耀眼,这瞬间的美景令人神往。今年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又要启程了,祝愿她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世界最清晰全月图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12日,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发布暨科学数据交接仪式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一号卫星拍摄制作的月球全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记者还从仪式上获悉.嫦娥二号卫星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发射.嫦娥三号卫星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6.
<正>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同时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试验星。那么,嫦娥二号卫星将在我国后续探月工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嫦娥一号卫星各项任务的顺  相似文献   

7.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8.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9.
<正>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嫦娥二号卫星就顺利升空。虽然其主要设备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但它在我国卫星型号快速研制方面积累了  相似文献   

10.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7-29
<正>如果考虑到将完成的一系列试验和探测任务的复杂性,那么把嫦娥二号卫星比作一个要在严酷环境中进行高难度表演的杂技演员是毫不为过的。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嫦娥二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11):16-17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采用调相轨道,对火箭来说类似于打‘固定靶’。嫦娥二号卫星发射采用地月转移轨道,火箭要兼顾地月日之间的关系,发射类似于打‘移动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长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设计师李聃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概况了两颗嫦娥卫星发射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13.
厂文 《中国航天》2010,(10):8-10
<正>1.相对嫦娥一号的技术改进和不同点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总体设计上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技术上有哪些改进?不同点是什么?作为探月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1,(1):21-21
据《新京报》报道,2010年12月21日14时50分,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二号卫星首次遭遇月食。月食期间,嫦娥二号卫星面临3个考验:仅靠蓄电池长时间维持运行;长时间遭遇零下200余摄氏度极寒;月食过程中,国内监控站不能全程跟踪和控制卫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根据计划安排对卫星实施控制,约3个小时后,卫星走出阴影区,安然度过月食考验。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嘉浩表示,嫦娥二号的最终结局目前尚未决定,作为后续工程的嫦娥三号目前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5.
张文雁  王晓晨 《航天》2013,(11):21-22
嫦娥二号由月球卫星,到成为我国首颗与地球同一辈的兄弟,围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不是意外。嫦娥二号创造“中国高度”的脚步,就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跨越的脚步,是系统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有准备的创新,铺就了嫦娥二号创造辉煌之旅。系统集成创新 嫦娥二号卫星在利用了嫦娥一号卫星大部分设备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技术,按既定任务新要求,系统总体完成了顶层设计;按运行轨道及其相应环境,热控分系统重新设计;新增技术试验分系统包含了所有新技术验证设备(即工程载荷设备);为深化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设备或新研或大改;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0,(11):48-49
2010年7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嫦娥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从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08,(1):52-55
2007年11月26日国防科工委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像,嫦娥工程一线专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邓湘金做客新浪,解读"嫦娥"一号第一张月球图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探月工程的先行者——嫦娥1号卫星完成了方案设计阶段工作,已经进入整星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这是4月30日记者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召开的嫦娥1号卫星转初样评审会上获悉的。据参加此次评审会的专家介绍,嫦娥1号卫星按方案完成初样试制后,将进入初样试验阶段。嫦娥1号卫星初样产品将对设计、工艺和方案进行实态验证,进一步完善方案,为飞行试验产品研制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为发射星奠定技术基础。此次评审会听取了《嫦娥1号卫星初样详细设计报告》、《嫦娥1号卫星初样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报告》以及《嫦娥1号卫星整星测试覆盖性分析报…  相似文献   

19.
中国     
《航天员》2011,(4):6-7
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 6月9日下午17时10分,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踏上奔往更遥远深空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卫星飞行事件的系统级FM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系统级FMEA采用从上到下的分析方法,对飞行事件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故障影响和在轨补偿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对嫦娥一号卫星系统级FMEA的特点、工作流程和分析步骤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嫦娥一号卫星系统级FMEA结果和工作体会,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级FMEA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