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压压下控制系统是冷连轧机控制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实现机架辊缝大小的控制,对于轧制板材的板形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偏心(包括工作辊和支撑辊)、油膜厚度的波动、轧机的弹跳等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液压压下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偏心补偿、油膜补偿和弹跳补偿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冷连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中偏心补偿、油膜补偿、弹跳补偿的数学模型、实现过程,并与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冷轧带钢轧制压力分布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经典轧制力模型和轧辊压扁模型,考虑二者的耦合推导出考虑轧辊压扁半径的轧制力显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影响函数法的冷轧带钢轧制压力分布计算程序,并用该程序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采样数据模拟计算了HC冷轧机各道次的轧制压力分布和总轧制力,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轧制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平均值相近,轧制压力分布与实际相符,为HC轧机板形控制提供了一种计算轧制压力分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GH4169合金异形环件轧制过程的最优主辊转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主辊转速是保证异形环件顺利轧制的重要因素.基于ABAQUS/Explicit显式算法建立了异形环件轧制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了主辊转速对异形环件轧制过程及其热力参数分布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GH4169合金压气机机匣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主辊转速较大时,环件发生明显的轴向收缩现象;当主辊转速较小时,轴向收缩...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辊轧过程中,由于辊轧出口处构件速度大于轧辊速度,存在前滑现象,从而影响叶片辊轧成形精度。针对此问题,为实现叶片无余量辊轧成型,在分析对称辊轧前滑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叶片辊轧前滑,建立了叶片辊轧前滑计算模型。为验证前滑计算模型精度,设计了薄板件、V形板件和叶片这3类典型构件CAD模型,基于DEFORM-3D对其辊轧成型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确表达截面不规则类构件辊轧前滑量,为截面变化类构件辊轧前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温度场作用下胶接位置误差对精密马达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在对精密马达系统的结构分析基础上,简化并建立了马达系统的胶接部件“圆环-框架”的胶接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仿真模型的收敛性,进行仿真并得到了带有装配位置误差的胶接结构热应力场的形成机理以及位置误差对马达系统精度稳定性的定量影响规律。圆环的热应力主要来源是使用的胶和金属件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从而引起的热变形不协调。圆环装配偏心每增加10μm,会导致圆环在半径方向有10nm数量级的质心位移。在经历一定的温度循环之后,圆环偏心每增加10μm会导致在半径方向产生1nm数量级的质心位移,这会对马达系统的运动精度以及精度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在实际装配生产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装配偏心量,以减小胶接位置误差对马达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可逆式冷轧内应力仿真及立辊侧轧变形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软件Msc.Marc,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可逆式轧制有限元模型,仿真出可逆式两道次冷轧中咬入-抛出-反转过程应力的产生及变化,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铝合金厚板可逆式冷轧咬入困难及变形难以控制的难题.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可逆式多道次轧制可以减小上道次轧制应力,轧制应力沿厚度方向呈M型分布.控制宽展的立辊侧轧引起的狗骨形截面可通过侧轧后再小压下量平轧进行矫正,得到平直度符合公差的板材.  相似文献   

7.
概述接触式在线测厚仪是冷轧钢板在线检测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该测量仪能实时测量轧制钢板的厚度,并将测得结果运馈给自动厚度控制系统AGC(AutomaticGaugeControl)。AGC根据测厚仪测得的结果,调整轧辊的缝隙来控制轧制钢板的厚度。因此,测厚仪的测量精确度直接影响轧制钢板的质量,必须对每台测厚仪进行核准。但是,对装调过程中的测厚仪进行在线动态检测受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模拟测厚仪的在线工作状态,对其进行静态校准。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接触式在线测厚仪的静态校准板,解决了模拟测厚仪在线检测状态下,对测厚仪静态校…  相似文献   

8.
转台位置精度是转台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针对转台装配过程中产生的编码 器安装偏心和倾角回转误差进行分析,建立误差模型,计算得出在不同的误差影响下转 台的角位置误差值。介绍了采用多项式拟合曲线进行角位置误差的补偿,有效地提高了 转台角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辊筒模具光学微结构的加工精度,本文对辊筒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直线导轨系统进行了热变形分析。首先,根据液体静压导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有限元分析中的油膜等效替代方法,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机床直线导轨系统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其直线导轨系统热变形误差,并给出了改善辊筒模具加工机床光学微结构加工精度的方法。最后,通过微结构刨削加工实验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压气机叶片辊轧模具型腔前滑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辊轧模腔是叶片无余量辊轧成形的关键,然而压气机叶片辊轧成形过程中存在前滑现象,造成叶片沿辊轧方向精度偏差,需要在模具型腔设计过程中补偿前滑量,以实现叶片沿积叠高度的精确成形。针对叶片辊轧前滑现象,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基于辊轧前滑补偿的压气机叶片辊轧模具型腔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在分析前滑成因及叶片截面前滑表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前滑补偿机理并建立了前滑补偿模型,即型腔中心角与叶片积叠高度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表征叶片的工艺模型截面线族,顺次计算截面前滑值并基于前滑补偿模型对辊轧模具型腔中心角进行修正。然后,基于修正后的型腔中心角,建立叶片工艺模型截面线族到型腔截面线族的空间扇态映射法则并进行截面线映射变换,进而基于型腔截面线重构了基于前滑补偿的叶片辊轧模具型腔。最后,通过高置信度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了前滑补偿模腔和直接空间几何映射模腔辊轧成形叶片的积叠高度。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具型腔能够有效提高叶片积叠轴方向上的成形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