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小卫星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留根 《上海航天》1999,16(6):47-48,55
为了区别早期发射的小型卫星,目前的小型卫星统称为现代小卫星。这种卫星在“沙漠惊雷”,“沙漠之狐”和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简要分析了现代小卫星的概念、发展前提,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并对发展小卫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张立华 《航天器工程》2004,13(3):59-67,42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卫星研制任务大大增加,要“快、好、省”地完成小卫星的研制任务,公用平台技术成为关键。本文论述了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形成的几个典型的小卫星公用平台,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我国小卫星平台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来兴 《航天》2012,(5):26-26
导读“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简洁的完美。现代小卫星的出现,说明空间技术正沿着“简化性和完善性”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现代小卫星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体积小、性能高、机动性好、研制周期短和应用方面采用分布式系统等一系列的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空间技术和应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1,(2):8-9
据《解放日报》报道,我国准备发射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农作物育种的返回式“种子卫星”。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操作实施。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也为培育更多农作物优质良种,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在此之前,我国已成功地完成了十多次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育种试验,并培育出了“太空水稻”、“太空小麦”、“太空青椒”、“太空番茄”等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型运载火箭9月29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首次发射,将加拿大航天局的“级联小卫星与电离层极区探测器”(CASSIOPE)空间天气观测卫星以及搭载的5颗小卫星送入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地球观测小卫星研讨会,阐述了当前小卫星发展的3个特点,即各国竞相发展,小卫星有“遍地形花”之势;对小卫星在地球观测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需求迫切;重视和加强地球观测有效载荷、小型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林来兴 《航天》2012,(5):32-33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现代小卫星有多少优点,同样也存在某些缺点。比如:单颗小卫星有效载荷质量和功率有限;对单点故障敏感;短期运行寿命和高风险;难以找到廉价可行的发射工具(相对大卫星而言,每千克发射费用高)。如何扬长避短呢?在应用上,通过采用分布式空间系统,就能克服小卫星的种种弓§点,让小卫星应用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卫星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卫星设计的发展趋向,目前存在传统的单任务逐个分系统设计、多任务模块化设计加公用舱和“小卫星”设计三种方法。多功能结构、纳米技术与微机电系统、分布式卫星系统是将来变更卫星设计的有潜力的技术。科学卫星与商业通信卫星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外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及测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晨曦  焦雯 《上海航天》2004,21(5):48-52
介绍了国外现代军用小卫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计划,分析了小卫星的未来发展方向,论述了军用小卫星发展所需的新型测控体制及相应的关键技术。最后,就我国小卫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实践五号为代表的小卫星,其研制计划流程有所创新,卫星研制分为方案设计、正检星研制和正样星研制三个阶段。在充分借鉴实践五号卫星研制计划流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有效载荷的不同组成特点,并对时间和经费投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以“并行”代替“串行”研制方式的比较合理的研制计划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4,(5):3-4
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1号和搭载的“纳星”1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2.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何正华 《上海航天》1995,12(5):44-50,55
阐述小卫星的发展、应用和关键技术。论述小卫星与大型卫星间的关系、开展工作所需的技术措施,包括设计思想、研制程序以及组织管理。对我国开展小卫星研制工作和小卫星术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小卫星、微小卫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适用于小卫星、微小卫星的有效载荷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我国光学有效载荷的研究现状,通过归纳分析,就有效勒荷实现体积小型化,功能单一化、接口标准化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卫星当今发展水平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论述现代卫星概念和发展阶段,其次讨论小卫星的应用和当今发展技术水平,并且预测21世纪初小卫星技术状态,最后介绍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国民经济中,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卫星在通信、遥感、定位与导航三大方面的应用加以论述,着重介绍其现状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贡献,展望21世纪初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现代小卫星和小卫星星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5日,印度成功地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发射了“印度遥感卫星”(IRS)P5(又称“制图星”1)和一颗供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小卫星,使印度遥感卫星计划步入一个新阶段。重15郾吨的该卫星可发回分辨率25郾米的三维照片,提高绘图的精确性,并用于资源评估和灾害监测,对印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小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小卫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1,(6):45-4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了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遥感卫星和小卫星四种卫星系列平台,为实现21世纪我国卫星工程研制“快、好、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卫星研制平台化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卫星研制集成化技术,是优质、快速、低成本卫星工程研制的根本保证。这一技术的实现。必须以成熟的设计、各项指标的合理配置等为依托,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志。 多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加速我国卫星研制步伐,增强可靠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工程的研制和组织管理中,确定了…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0,(2):40-41
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科普小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科普试验的公益卫星。这颗承载着众多青少年科技梦想的科普卫星“体重”达60千克,将执行3项神圣“使命”: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进行太空摄影以及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天圆地方”。这颗卫星运行在高度12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