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6):22-23
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和工业界联合实施X-33和X-34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计划,一些私营企业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可复用运载器方案。在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对运载火箭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欧洲应该如何应对?法国一些工业界官员认为,欧洲不仅要搞可复用运载器,而且...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卫星及卫星运载器方面的困难促使我们对众所周知的阿里安系列的潜在市场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的结果,能够得到的市场是非常有限的,不能保证专项发展。从现有的火箭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来看,详细介绍了两种可行的方案,即 E4和 PLS 运载器。它们的运载能力分别可达半吨和一吨(公制)。同时,也提出了研制生产的进度和费用。  相似文献   

3.
4.
甄石 《中国航天》1998,(9):23-24,26
图1通天公司的“航空航天器”主要以一台引射器冲压发动机作动力。图中所示为可复用的升力体型第二级和多颗卫星正在被送入低地轨道作为几家正在研制可重复使用型商业运载器的公司之一,美国通天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其可复用运载器的混合吸气式第一级上采用新式的“引射器冲...  相似文献   

5.
为执行克林顿总统94年8月5号的航天运输政策,NASA 决定研制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主要努力放在单级入轨(SSTO)结构。航天局目前的计划是验证能满足 SSTO 工作性能要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先进的长寿命、低维护防热系统;可重复使用低温贮箱(如铝—锂复合材料和石墨复合材料贮籍);复合材科主结构和贮箱间结构;自动的或独立的检验、发射、飞行控制、制导、导航与健康监测以及先进的推进装置。RLV 的推进装置要求比冲高,可操作性和坚固性好以及高的推重比。NASA 的 RLV 计划将鉴定数种发动机型号,不仅有全低温的(氢—氧)。而且有双燃料的(由烃—氢—氧过渡到氢—氧。)不过,要研制所提出的任何一种全尺寸发动机结构并验证其是否能满足 SSTO 工作的性能、质量、可操作性和坚固性准则,在资源和手段上都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航天》1996,(6):18-18
麦道公司取得中轻型运载器合同麦道宇航公司最近取得了美国航宇局的中轻型运载器合同,将在今后8年内用德尔它2火箭的一种缩小型号和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运载火箭发射最多14颗该局的卫星。如果美国航宇局进行全部14次发射的话,这项固定价格合同的价值将达约5亿美...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试图根据航天运载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航天运载器液体火箭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子力 《中国航天》1999,(9):22-25
从50年代末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直到美国航天飞机问世,不管是发射载人飞船还是发射不载人航天器,每次航天发射都要用掉一枚火箭。即使是在今天,世界上也仅有美国航天飞机这一种航天运输工具是可重复使用的,而且它也只能部分重复使用。但在两名宇航员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太空驾驶回地面18年后的今天,情况还是有了很大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牵引,美国已出现多家搞新型可复用运载器项目的公司。他们提出的运载器方案所需的研制成本相差甚大,如旋转火箭公司的罗坦火箭方案为15亿美元,洛马公司在美国航宇局X33验证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孙广勃 《中国航天》1995,(11):29-33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卫星运载器系列(印度)孙广勃印度国家航天计划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要建立起独立的遥感和通信卫星体系,二是要实现卫星发射的自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于70年代初开始实施运载火箭计划。80年代后期,印度将约3亿美元航天预算中的...  相似文献   

14.
X—33可复用运载器验证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力 《中国航天》1999,(4):19-22
996年7月,美国航宇局和洛马公司签订了一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验证协议。根据协议,洛马公司将研制一种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飞行器,并进行飞行试验,以为研制和经营可完全重复使用的实用型运载器进行技术上的准备。该验证机代号为X33,而最终要研制的实用型...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航天》2006,(11):50-50
美国国会已从2007财年国防预算中砍掉了空军“低成本快速反应航天运载器”(ARES)计划的经费。ARES计划旨在研制一种采用可飞回式第一级的三级火箭。火箭上面两级为一次性使用。此前美国空军已同工业界签署了火箭论证合同。ARES的目标是使火箭能在24~48小时内发射,同时把发射费用降低到现役一次性火箭的1/3到1/6。火箭低轨运载能力为4.5~7吨,派生型可达20吨。前期工作中研究了可复用运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望达到的飞行频度。  相似文献   

17.
18.
21世纪空间运载工具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空间运载工具发展与展望许达哲一、引言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增强军事实力、探索宇宙奥秘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是各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主要动机。在这种情况下,运载火箭的研制主要考虑提高性能和技术水平。尽管也受到经费的约束,但基本上不追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