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回顾美国航宇局(NASA)在2015年的成绩,可以说,这是NASA取得大丰收的一年。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2015年是美妙的一年,我们离火星更近了一步。我们为商业合作伙伴取得的进步喝彩,他们很快就能够将美国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我们也为那些能将我们送往深空、改善航空系统、探索宇宙和地球的新技术和新任务取得的进步而喝彩。"2015年NASA大丰收NASA网站于2015年12月22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4日20时左右,我国云南省迪庆州发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仅引发了人们寻找陨石的热潮,也让大家想起了一部十几年前曾经很热的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更有人直接把这次事件定义为"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撞上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小行星和地球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冥王星一直被视为一个遥远、寒冷、毫无生命迹象的世界。然而,2015年第一艘行经冥王星的太空飞船为我们揭开了这颗矮行星的许多奥秘,带来了许多惊喜。"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获得的数据已于2015年10月传回地球,但科学家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完成对探测结果的分析,并将其整理成型。初步分析提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29日0点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2015年全年19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满堂红,也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未来     
正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9-07从前只在虚构作品中出现的"将人类文明推向地球之外的星球"这一情节正日益成为一种科学的可能,人类终有一天将不得不离开地球,并作为一个星际物种生存下来。加来道雄是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创始人之一,非常擅长在科学基础上对未来进行推演。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11日,专门用于执行太空气象任务的"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卫星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猎鹰"9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该卫星飞行110天后,将抵达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利萨如轨道,执行首个位于拉格朗日点(L1)的对地观测任务。DSCOVR卫星将从持续观测地球光照面,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在日地  相似文献   

7.
2100年,月球被人类开发,三分之一的人类住进了月球,而10年后,2110年,我要代表全地球的记者,去采访一下嫦娥,看看这段日子月球的生活是怎样的。乘载着"嫦娥12号"飞船,我成功登陆了月球,并来到了嫦娥的住所——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3日,为期3天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会吸引了12个机器人国际组织、58家国内科研机构参与,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未来技术路线及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生产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从那时起,机器人就成为了人类的好帮手,出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排忧解难。而如今,他们的身影甚至出现在了太空。  相似文献   

9.
走近冥王星的“新地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 《国际太空》2015,(3):35-43
<正>经过约9年的长途跋涉,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New Horizons,又译"新视野"),于2015年1月15日开始探测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及其卫星附近,触手探及太阳系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打开人类的新视野。目前,该探测器已飞行了约4.8×109km,距冥王星的路程仅剩2.2×108km。冥王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也有4.7×109km,最远100多亿千米,因此至今还没有一个空间探测器探测过它。探测完冥王星及其卫星后,它将飞向柯伊伯带(Kuiper Belt),去寻找关于太阳系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正>近来,印度航天似乎比较火: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5成功发射了本国研制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在全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目前只有美国、苏联和欧洲航天局成功探测过火星,也就是说印度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2014年1月5日,印度又首次利用一枚第三级采用国产低温火箭发动机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运载火箭"将地球静止卫星-1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由此成为世界第6个掌握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1961年 4月 12日,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在太空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 108分钟后返回地球,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太空飞行,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历史竟是如此的巧合-- 1981年 4月 12日,就在加加林上天 20周年之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航成功,它意味着载人航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以美国第一艘绕地球一周的军舰和首次登月的"阿波罗"飞船指挥舱的名字来命名的。航天飞机长 56米,高 23.3米,起飞质量 2040吨,起飞推力 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 29 5吨。它由轨道器、外…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6月23日3时51分,"哨兵"-2A(Sentinel-2A)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由"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欧洲"哥白尼"计划专用"哨兵"系列卫星中的首颗光学成像卫星。2015年6月27日,"哨兵"-2A卫星发射后的第4天,便成功传回第一批卫星图像。从图中可看到地球充满着各种色彩,俨然斑斓的仙境一般。  相似文献   

13.
正南非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祖马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南非国家航天局,在位于比勒陀利亚的南非总统府正式签署"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南非地面系统最终交付协议"。这标志着在中国政府的组织下,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南非地面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将负责中巴  相似文献   

14.
齐真 《国际太空》2016,(1):17-20
2015年12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高分-4卫星。该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空间分辨率为50m,它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高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正坎坷的2017年据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发布的2017年度总结,总体来说,俄2017年的故障发射率为4.8%,与2016年相比,下降0.2%;与2015年相比,下降2.1%。可以看出,相比2011年~2015年的质量低谷,俄航天发射成功率有一定提高,但相比美国2017年0失败的完美发射记录,仍存在较大差距。4月返回地球的"联盟-MS04"飞船在返回中出现失压故障,尽管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不禁让人联想起"联盟11号"在返回过程中灾难性失压造成3  相似文献   

16.
<正>"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即将到达谷神星,那里也许有着比地球上还要多的水。2015年3月,美国航宇局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轻轻地滑入了环绕谷神星——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的轨道。在2011年和2012年,"黎明"花了近14个月研究了谷神星的"小表弟"灶神星。在灶神星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天文学家预期在未来数月对谷神星的探测也将成为令人兴奋的新宝藏。此外,"黎明"号抵达谷神星也标志着对矮行星近距离探测的开始:在此之后4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新年伊始,美国科学院向众议院提交了题为"利用太空的地球科学与应用:下一个10年及以后的发展势在必行"的报告,这是被称作"10年调查"的美国地球观测任务的一个新10年计划.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部署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27日,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成功将索尔-7(Thor-7)和锡克拉-2(SICRAL-2)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其中,锡克拉-2卫星是意大利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用于接替2001年发射的锡克拉-1A卫星,成为未来意大利军用卫星通信的主力。  相似文献   

19.
卢波 《国际太空》2016,(2):17-21
12015年空间探测成果概述 美国"新视野"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冥王星 2015年7月14日,美国"新视野"历经9年多、4.8×109km的深空飞行,首次近距离飞越了位于柯伊伯带的冥王星,最近距离约12472km,从而完成了太阳系除地球外原八大行星的探测,标志着人类行星际观测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地球同步轨道上目标数量多,运动形式多样.为了保障航天活动的安全,有必要开展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在中国专属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空间事件.2015年12月地球同步轨道带动态监视光学系统样机正式安装在中国丽江高美古观测站.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利用该样机对台站上空地球同步轨道带的样本天区开展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样机能够对27颗地球同步轨道目标进行连续监测,其中两颗为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未编目的目标;目标天文定位的内符精度在方位上约为4",在俯仰上约为1".利用多圈次观测结果对轨道进行改进,在无轨控发生时,24h和48h点位预报精度在方位和俯仰上分别优于9"和2".以3颗GEO目标为例,通过实测资料对轨道变化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