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郭星 《国际太空》2008,(3):12-15
1 美国航天飞机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汇总的经验 □□舱外航天服相当于出舱活动航天员使用的一艘微型飞船,航天员应该像爱护真正的飞船一样爱护它.只有正确地操作和使用,航天服才能很好地"工作",确保出舱活动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太空新航线     
俄微型航天飞机失踪7月12日,俄罗斯“梁赞”号核潜艇从巴伦支海成功发射了一个微型航天飞机。名为“验证机”2的该机上带有一特殊减速装置。有了该装置,将来的实用型号可以“利落”地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或在其它行星上软着陆,还可帮助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地面。这次发射的验证机折叠起来直径只有0.8米,但可在空中充气胀开,实现减速着陆。发射使用  相似文献   

3.
紫晓 《太空探索》2003,(11):30-31
神舟五号航天员航天服什么样? 紫晓 我国航天员目前由于没有太空行走的任务,因此,神舟五号航天员这次飞行没有穿舱外航天服,而只穿防护救生服,即舱内航天服。我国的航天服是白色的,局部镶有兰边,航天服的心脏部位安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按钮,其作用是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上衣的左下部位有两根导管,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接,右下部有一根导管,与通信系统相连接。除了头盔和手套,整个航天服的材料均采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其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执行任务期间的要求。航天服在胸前开了一个“v”字形状的拉链,是供穿航天服时使用的,航天员在穿航天服的时候,先要拉开拉链,将腿伸进去,再穿上身,整个过程10分钟即可完成,非常方便。整个航天服重10千克。比外国的要轻便。  相似文献   

4.
武岩 《国际太空》2006,(12):19-20
1 航天飞机气闸舱 □□航天飞机的气闸舱是比较标准的气闸舱,内径为1.58m,长为2m,内部容积为4.2m3,能同时容纳2名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前后有2个压力密封的舱门,内舱门与中层甲板舱相通;外舱门与航天飞机的货舱相通.舱门呈D字形,直径为1m.气闸舱的舱门具有以下特点:从舱门的2边都能锁上和打开;使用寿命达2000次;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用一只手就能打开和关闭;在前后方向上能耐受20gn的冲击力;压差在1.38 kPa时仍能打开舱门;开关的手柄最大能承受132N的力.  相似文献   

5.
钱卫 《太空探索》2023,(5):30-33
<正>航天飞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飞行形式,具有合理可靠性的救援/逃生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员的生存能力。那么,救援系统可以在哪些情况下发挥作用呢?逃逸塔与滑翔返回发射前和上升段的逃逸救生主要手段是逃逸火箭。它安装在火箭顶部的逃逸塔里,或者是整流罩的侧面。一旦发生事故,火箭将整个乘员舱从运载火箭里“拔”出去,然后抛掉整流罩,用飞船本身的降落伞着陆。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3,(5):14-15
飞船发射升空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神舟”飞船安装有逃逸救生装置,当运载火箭在待发和发射阶段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时,逃逸救生装置能迅速将飞船拉离火箭,到达安全位置,然后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在轨运  相似文献   

7.
航天服是航天员升空与返回时为防止事故而穿着的服装,例如在升空发生事故.航天员即使被抛到真空的宇宙中,航天服中氧气瓶中的氧气可供航天员使用几十分钟.且具有防寒隔离功效。为此,航天服具有气密性,头部与手腕的转动均不会漏气.这样一来就使航天服的穿脱非常费劲。日本航天员毛利卫说.穿航天服是很辛苦的,头部艰难套入,又很重.航天服重20-30千克,  相似文献   

8.
辛航 《国际太空》2003,(2):26-27
□□美国东部时间2002年11月23日19∶50,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该航天飞机原定于2002年11月11日零时40分发射,由于供航天员在升空和降落时使用的头盔的一个供氧系统发生氧气泄漏,且工程人员又无法及时修理,因而升空计划被推迟了12天。 1 飞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成功着陆。在为期14天的太空旅程中,“发现”号成功完成了“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任务。其间最为扣人心弦的就是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航,这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航天员从太空乌瞰地球的景色非常迷人,让我们感受到探索太空的美妙。  相似文献   

10.
航天简讯     
日本展示HOPE航天飞机试验样机8月11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都宫展示了它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HOPE的试验样机。这种被称为“自动着陆样机”(ALFLEX)的飞行器拟于明年初在澳大利亚伍麦拉火箭发射场进行大约20次飞行试验中的第一次。ALELEX的航空动力学同拟议中的HOPE航天飞机相似,长6.1米,重760千克。日本计划在21世纪初用H-2火箭发射HOPE航天飞机。(旁征)专为和平号航天员举办的太空艺术展美国人伍兹打算向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运送20件左右的艺术品,为那里的航天员举办首次太空艺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和俄罗斯向航天时代迈进,美俄两国出舱活动装备的相似性和差别已不仅只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几乎可以肯定,两国航天员将会互换使用航天服和工具。舱外活动系统的最大可互换性是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和美航天飞机与俄和平号空间站计划,为了评价和比较美俄两种航天服的...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进入太空前,狗狗、猴子、猩猩、白鼠等动物便已开始为我们"试水"。上世纪50年代,为了评估太空低引力和发射时的重力加速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前苏联科学家专门为狗狗航天员制造了加压航天服,用于在实验中保护它们的生命安全。发射过程中,狗狗航天员穿上现在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航天服,而后放入火箭发射,进入距地面80千米的太空边缘,最后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6,(9):45-45
1.今年10月__________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A.6B.8C.102.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采用的是______。A.液体发动机B.固体发动机C.固液混合发动机3.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什么阶段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A.飞船上升和在轨飞行B.在轨飞行和返回着陆C.飞船上升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16:40,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搭载联盟MS-10载人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起飞后约2min发生故障,紧急启动应急逃逸系统,整流罩携带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脱离火箭,随后返回舱开启降落伞,航天员安全着陆,但发射任务失败。本次任务是联盟-FG火箭自使用以来的首次发射事故,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分离之后首次使用整流罩分离发动机挽救了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5月24日,俄罗斯联盟TMA20载人飞船载着俄、美和欧洲各一名航天员返回地面,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安全着陆。飞船是在有美国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上情况下离开空间站的,而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鉴于美航天飞机即将退役,为留下纪念,离站航天员趁此机会专门对空间站和对接在站上的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拍照。  相似文献   

16.
5月 1 9日美国东部时间早晨 0 6∶ 1 1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紧急任务。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原定于 4月 1 3日发射 ,但由于指挥长郝塞尔脚踝受伤 ,因而将发射时间延至 4月 2 4日 ,后又因 4月 2 4日~ 4月 2 6日连续 3天气候不佳 ,发射时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迟。此次是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第 2 1次飞行。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此次飞行为期1 0天 ,航天飞机上搭载了 7名航天员 ,其中6名是美国航天员 ,1名是俄罗斯航天员。航天员们此行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2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图为升空瞬间。航天员走下航天飞机与前来迎接的官员握手,图中正走下舷梯者为航天史上最年长的航天员约翰·格伦。77岁的美国航天员约翰·格伦(后)和日本女航天员向井...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俄两国的航天协议,今年11月,一名俄罗斯航天员将参加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飞行。这是两国首次交换航天员,参加对方的载人航天飞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季托夫和克里卡列夫,自1992年11月以来,一直在美国休斯顿的约翰逊空间中心进行选拔训练。谁作为主航天员参与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行,谁作为候补航天员,将在今后2~3个月内决定。在以往的历次有外国航天员参加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外国航天员只限于操作有效载荷,并授予有效载荷专家的称号。但对于俄国航天员,却破例作为任务专家,可以操作航天飞机的各种系统。 11月联合飞行小组的指令长、美国航天员C·博尔登希望这次飞行  相似文献   

19.
太空问答?     
正航天员穿航天服是个什么体验?航天服特别沉,重达十几千克,虽然在太空中完全失重,但要在地面训练时穿起来却并不容易。除非经过专业训练,一个人很难独立穿进去。在穿戴时需要从腰部以下钻进去,再把上部分套在身上,然后才能艰难站起来,给自己做密封、戴手套、戴头盔。航天服在太空中相当于一个小空调,提供气压、温度、湿度和氧气,因此还需要携带一个功能箱,导致它很重。我国最早的航天服甚至有身  相似文献   

20.
晓月 《国际太空》2006,(4):28-28
造氧系统使用水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制造可呼吸的氧气。这对于探测月球、火星及以远星球的长期任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该系统已于2006年1月24日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于7月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空间站项目经理表示,运送这一硬件是完善空间站的一个重要步骤,一旦安装完毕,这个再生式生命支持系统就可以为空间站上更多的航天员提供氧气,使其进行更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