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都在讨论地震预测之困难.但也有舆论认为"地震无法预测",似乎要人们相信这是科学真理.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我反对"地震预测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伫间手段与地基监洲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所有中国人应该铭记一生的时刻.一年前的那场灾难,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感受到了震颤:母亲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学生失去了老师……地震展示了自然冷酷、不可捉摸的一面,带来情感上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再次审视生命的价值.时隔一载,回首汶川,悲痛依然久久不能散去.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汶川一周年:关于地震>这个专题.本专题共有6篇文章,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从各个角度谈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地震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汶川地震的震情、板块构造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对地震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此外,专题还就有关地震的种种流言做了剖析,希望我们能用科学的知识去应时这个"不仁慈"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一度吸引公众广泛瞩目的“生物圈2号”内的第二批总共7名实验人员,于1994年9月17日下午,提前离开了在其中生活了6个多月(计划10个月)的人造小地球.1994年3月6日,来自墨西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尼泊尔的7位科研人员走进了“生物圈2号”,有幸成为这个人造小地球的第二批居民和实验工作者.进驻“生物圈2号”的实验小组成员是:24岁的墨西哥化学工程师罗德里戈·巴列;来自美国华盛顿的35岁的马修·芬恩和亚利桑那州22岁的加德纳·戈弗雷;39岁的英国林业专家约翰·德鲁伊特;澳大利亚34岁的工程师帕斯卡尔·马斯林;30岁的尼泊尔园艺家带拉克·马哈托;还有来自墨西哥的诺韦尔托·阿尔瓦雷斯——罗莫,他负责控制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中)实用型空间站之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于1986年2月20日开始组建,至1996年4月26日组建完毕,形成由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号舱、光谱号舱和自然号舱6个舱段组成的大型空间站,组建过程历时10年。"和平号"长31米、宽27.5米、高19米,增压空间350立方米,运行轨道倾角51.6度,近地点高度350千米,远地点高度400千米,额定乘员3人。  相似文献   

6.
猜图秀     
《飞碟探索》2012,(3):21-21
问题:图中描绘的是什么?绘制时间?贴士:给点儿提示吧,在尼泊尔哦。难度:★★奖池奖金:100元截止时间:2012年3月15日活动参加办法:1.在规定时间之前回答问题,并将答案通过E-mail发送至:caituxiu@163.com,并在主题栏注明"猜图秀";2.图片的难易程度分为一、二、三级,对应的奖励分别为:50元、100元、150元或相应价值的实物;3.获奖者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时立过大功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从2011年12月27日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东经84度到160度,南纬55度到北纬55度之间的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试运行服务期间,位置精度为平面25米和高度30米。到今年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正式运行服务,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NASA网站2017年6月30日报道,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利用增强的地震数据以及雷达卫星(Radarsat)和哨兵-1(Sentinel-1)系列卫星图像,对2011年俄克拉荷马州波尼县5.6级地震的震源、余震位置及其震级进行了更精准的评估,并测量了震源移动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上。2009年以前俄克拉荷马州很少有地震发生。2009年俄克拉荷马州发生3级及以上地震20次,2013年109次,2015年达到903次,成为美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州。在JPL开始研究波尼地震之前,美国  相似文献   

9.
《国际太空》2011,(3):61-6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市发生地震后,仙台市的一家炼油厂失火。图为美国"水"(Aqua)卫星上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于当地时间2011年3月12日12:10获取的浓烟扩散图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日,中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长二丁火箭的托举下,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作为我国第一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格外受人关注。它能不能预测地震?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未来还会有更多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吗?……发射前夕,"张衡一号"总指挥、总设计师袁仕耿对这颗卫星的功能作了最为凝练的总结:张衡一号卫星的任务是要做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天下午,总参谋部为抗震救灾部队紧急配发260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装备,为抗震救灾提供应急导航定位保障。截至20日17时,根据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的监测显示,已经有103部各型"北斗"装备进入灾区。"北斗"系统累计为抗震救灾提供定位、通信服务3000多次,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7日,俄罗斯"宇宙"3M型火箭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了"宇宙"2463军事卫星。卫星进入高度超过965千米、倾角约83度的近圆形轨道。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正>"质子"号发射日制土耳其通信卫星2月15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土耳其卫星公司的"土耳其星"4A通信卫星。"土耳其星"4A由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建造,采用DS-2000平台,发射质量4850千克,配备Ku、Ka和C波段转发器,将先采用东经50度轨位,然后转入东经42度的长期轨位,用于向中国西部与英格兰东部之间的广大地区提供通信和直播电视服务,覆盖区横跨土耳其以及欧洲、中亚、中东和非洲,合同规定设计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12,(1):2
<正>2011年12月21日,国际空间站新考察组搭乘俄"联盟"TMA-03M载人飞船升空,12月23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作为第30/31考察组执行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分别是俄罗斯的奥列格·科诺年科、美国的唐纳德·佩蒂特以及欧洲空间局的荷兰人安德烈凯珀斯。为凯珀斯准备的10千克"老阿姆斯特丹"奶酪分为两次送往国际空间站,每次5千克。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10月23日晚!日本新泻县中越发生地震"同一天!在奈良天理市上空,一不明飞行物体与JAL(日本航空公司)客机擦肩而过,差点相撞,时值新泻地震发生前30分钟。那不明飞行物发出红色和橘黄色的奇异闪光,这是不是大地震前的警告呢?奇异的光“与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飞行物体完全不  相似文献   

16.
<正>6月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轨道发射,将"静地星"19实验性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该星最初将部署在东经74度轨位。卫星设计寿命为10年。GSLV-3型火箭曾在2014年12月进行了一次亚轨道试飞,当时携带了可能用于印未来载人航天项目的一个乘员舱。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3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韩国电信卫星公司的"韩星5A"通信卫星。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回收也获成功。这是"猎鹰9"今年第16次发射。"韩星5A"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建造,采用"空间客车"4000B2平台,重3700千克,配备36路Ku波段转发器,将定位于东经113度,设计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7日,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该公司正在寻求在明年底采用"龙"2型飞船送两人开展一项绕月飞行任务。已有两位私人同太空探索公司接触,在明年四季度乘坐由"重型猎鹰"火箭发射的"龙"2型飞船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龙"2型飞船是太空探索公司正在为NASA商业载人运输计划研制的"龙"飞船的一个改型,又称"载人型龙"。按照任务方案,飞船将会由"重型猎鹰"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沿着一条"自由返回"路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从1927年南昌起义时一支弱小武装,到今天成为捍卫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的强大人民军队,90年,经受无数苦难;90年,铸就无比辉煌。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航天都与国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航天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老航天人亲切地称之为"老五院"。从1956年10月"老五院"成立到1965年1月第七机械工业部组建,第一代航天人都曾有穿军装、  相似文献   

20.
<正>1跨世纪争论催生的科学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强烈地震以其突发性、毁灭性和链生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影响,但地震预测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学术界围绕地震能否预报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困惑中的地震预报与巨大的地震灾难触动了关于地震预报方法论的思考。2003年2月18-19日,中国地震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共同组织香山会议,正式启动地震卫星规划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