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以"一箭二十星"的方式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的希望一2卫星(包括希望-2A、2B、2C、2D、2E和2F)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东方红公司")抓总研制。希望-2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2卫星由6颗卫星构成,其中,希望-2A质量为28.5 kg,希望-2 B、2 C、2 D质量均为9.7kg,希望-2E、2F(由希望-2B发射的子卫星)质量均为1.3kg,希望-2卫星拥有大气密度探测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在这20颗卫星中,有12颗是由国内4所高校研制的。1 12颗微纳卫星来自高校在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的20颗卫星中,有8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其余的12颗卫星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研制,国家队:高校=8:12。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简称"委遥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委内瑞拉有了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在委内瑞拉被命名为"苏克雷卫星",以纪念南美洲独立领袖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  相似文献   

4.
<正>1月9日11时1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我国2012年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千克,设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首发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以一箭20星的方式,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6家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长征六号的这次发射,首先采用了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模式。这次发射也是中国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上述特点,标志着中国航天运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金鑫  魏凯  周非  宋永生 《国际太空》2016,(12):24-25
2016年11月10日7:42,长征-11 Y2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继2015年9月25日长征-11火箭首飞成功后正式执行应用发射。此次发射以“一箭五星”的形式成功将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2颗30千克级皮纳-2卫星、1颗3千克级丽水-1试验卫星和1颗10千克级潇湘-1试验卫星高精度送入太空。目前,5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相关的空间试验和卫星应用。  相似文献   

7.
5月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在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岛航天发射中心将两颗国产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印度首次完成一箭双星发射任务。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成像卫星1号和业余无线电卫星。前者装备有两台照相机,可提供用于生成三维地图的立体图片。它重1500千克,使用寿命至少5年,分辨率2.5米。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8.
22位"乘客"享受头等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此次搭载的22颗卫星连同卫星支架总重约2.6吨,卫星分别来自国内7家商业航天企业,最重的"乘客"是一颗重约340千克的小卫星,最轻的一颗微卫星重约15千克.  相似文献   

9.
1989年是80年代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际航天活动的总特点是:载人航天进展不大,行星探测较受重视,军用卫星发射阴显增多,空间工业和应用卫星在扎扎实实发展。 1989年全世界除中国外共进行101次航天发射,共发射了136颗卫星。其中苏联发射74次96颗卫星;美国发射18次25颗卫星,欧空局发射7次;日本发射2次,它的卫星有5颗。欧空局发射的卫星有3颗;英国发射的卫星有2颗;瑞典发射的卫星有1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的卫星有2颗。  相似文献   

10.
金兑 《太空探索》1999,(4):23-25
俄罗斯新建的斯沃博德内航天发射场,由于1997年3月4日首次发射“起飞”1号运载火箭,将1颗重87千克的“泽亚”号军用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掀开了俄罗斯航天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捕风一号试验双星(BF-1A/B)是为了响应国内首次海上发射、拓展北斗导航卫星应用领域,以及探索新的灾害监测手段而开展的试验卫星项目建设.卫星于2019年6月5日成功发射,是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功发射的第91、92颗卫星.当前,卫星在轨运行已超过两年,远超设计寿命,卫星工作正常,获取了大量的全球导航卫星系...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正>印火箭发射多颗卫星 7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英国DMC国际成像公司的3颗"灾害监测星座"(DMC)3遥感卫星,并搭载发射了英国2颗微小卫星。本次发射的5颗卫星总发射重量为1440千克。这是PSLV火箭迄今承担的有效载荷重量最大的一次商业发射。3颗DMC-3卫星由英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采用SSTL-300S1平台建造,各重447千克,全色分辨率1米,多光谱分辨率4米,幅宽23.35千米,  相似文献   

13.
黄希 《太空探索》2010,(2):40-41
<正>很多人都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履行一份社会责任,种下一颗"航天种子"。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创造"希望"。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科普小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科普试验的公益卫  相似文献   

14.
<正>1概述2022年全球在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的发射活动呈蓬勃发展态势,全年共成功发射14颗卫星,其中美国发射8颗卫星,占比58%,包括3颗民商卫星,5颗军用卫星;欧洲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民商太空服务卫星;俄罗斯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军用攻防试验星。2022年,全球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发展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均将太空服务列入航天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5.
航天简讯     
阿里安公司赢得Intelsat-Ⅷ和美国GE公司的发射合同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火箭击败了其竞争对手,即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火箭、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中国的长征号火箭和日本的H-2火箭,赢得了Intelsat-Ⅷ发射合同(该合同包括发射5颗Intelsat-Ⅷ卫星)的头两颗卫星的发射权和发射一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1卫星的合同。阿里安公司计划用阿里安-4火箭于1996年分别将两颗重3690千克的Intelsat-Ⅷ卫星和重2545千克的GE-1卫星送入轨道。这两个合同是阿里安公司自1993年以来获得的第四和第五个合同。这五个合同包括发射36颗卫星,预计发射价格共30亿美元。刘杰译自1993.3.8《航空周刊》  相似文献   

16.
苏联1984年发射飞行器97次,有115颗卫星,其中宇宙号有94颗,四颗闪电卫星,一颗流星气象卫星;六颗静止轨道卫星(二颗虹,二颗荧光屏、二颗地平线);两个哈雷彗星探测器(维加Ⅰ和Ⅱ),五艘进步运输船,三艘联盟 T。苏联1984年的发射比1982年少。而美国1984年只发射21次。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高分六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规划卫星。高分六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专项中"2m/8m光学成像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卫星入轨后与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将服务于农业农村、自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7日,法国用阿里安-4火箭从库鲁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太阳神-1A(Helios-1A)。卫星重2.5吨,运行在高度约850千米、倾角99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预计经地面调控测试后,今年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工作寿命为5年。与这颗卫星同时送上轨道的还有两颗小卫星,一颗是法国的试验型电子侦察卫星,重50千克,用于试验正在研制的大型电子侦察卫星所需的技术;另一颗是西班牙的通信技术演示卫星,重47千克。一、摆脱美国控制,发展独立的航天侦察能力虽然法国是北约组织成员国,但在分享…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2月27日,基于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的首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2020年1月5日上午,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星上载荷陆续开通。这标志着我国目前重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具备了正式提供服务的能力。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立项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3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制图星"2E遥感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0颗微小卫星。"制图星"2E是"制图星"2系列的第六颗卫星,发射质量712千克。卫星采用IRS-2平台建造,配备全色相机,63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时,地面分辨率优于1米,幅宽10千米,重访周期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