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2009,(8):44-45
虽然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已过去40年,但有关它的新闻仍层出不穷。美国航宇局2005年10月15日宣布,全力搜寻在戈达德航天中心神秘失踪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13000万盘原始录像。这些宝贵的资料共有13000万盘录像带,装在2000多个箱子里,每盘录像带记录了长达15分钟的画面资料。其中记录两名航天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录像带有15盘,分装在3个箱子里。  相似文献   

2.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3.
心榕 《航天》2011,(6):44-49
50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篇题为《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的国情咨文中阐述了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必要性。“阿波罗”计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我们回味它曲折的诞生过程,或许对人类未来重返月球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月 《航天》2009,(7):56-57
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第三个航天员是迈克尔·柯林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这三个人都出生于1930年,而且当时也都结了婚,都有了子女。  相似文献   

5.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夫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先后踏上月球,迈出了人类在空间探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此后,直至“阿波罗”登月工程结束,美国又相继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进行过多项有效的月球探测和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7.
《航天》2009,(8):43-43
为了重返月球,美国目前正在打造新型登月飞船“猎户座”。这种新型飞船大胆借用了阿波罗工程的可靠经验:“猎户座”的外形酷似阿波罗飞船。“猎户座”月球着陆器仍采用阿波罗飞船登月舱的设计理念,即由上升级和下降级组成,上升级是航天员完成登月使命后将他们送回月球轨道的乘员舱,下降级是一个有4条腿、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着陆平台。  相似文献   

8.
登月那一刻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50-51
在危难来临时,很少有人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定。在很多情况下,失败和成功其实就在转瞬之间,只要临危不乱,用理智去思考,用镇定去面对,就有可能把眼前的失败转化为成功。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的伟人,正是在最危难的时候,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平静智慧彻底实现了人类的登月计划。  相似文献   

9.
日月 《航天》2009,(4):56-57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10.
各国登月计划及载人登月的目的与可行性简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各国或地区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1.美国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20世纪中期美国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后又曾两次提出"重返月球".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09,(8):38-40
阿波罗计划执行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屡遭磨难,其中最惨痛的是1967年1月27日发生的阿波罗1号惨剧。  相似文献   

12.
周媛媛 《航天员》2009,(1):74-79
谁还会记得登月第二人?估计没有多少人敢举手。因为人们的关注点就在于第一人,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人诸如加加林、列昂诺夫、阿姆斯特朗……他们总是熠熠生辉,名垂青史。第二人呢?他们的身影隐藏在第一人的夺目光环下,显得黯然失色。只有遮住第一人的光环时,我们才可以更加客观地品味属于他们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温谷 《航天》2009,(8):30-31
2009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6月18日,美国一箭双星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目前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从而拉开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该计划与昔日辉煌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相比,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航天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7日.80岁高龄的美国前航天员奥尔德林遗憾地离开舞台.结束了他参加美国大型舞蹈选秀节目“与星共舞”(DancingWithThe Stars)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晓雨 《中国航天》2005,(12):20-22
美国航宇局9月19日正式对外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利用基于航天飞机推进技术的新型火箭和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载人航天器,在2018年前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美国航宇局局长格里芬把这种新型载人航天器形容为“服了类同醇(兴奋剂)的阿波罗”,该局这份新的规划是对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提出的太空探索新构想做出的反应,按照布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09,(8):32-35
在月球上着陆是登月式飞船的关键技术,因为在月球上着陆与在火星和金星上着陆不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有靠大气阻力的着陆手段都无法应用,只能依靠反向推力制动。  相似文献   

17.
杨孝文 《航天员》2012,(5):61-63
1968年12月21日,3名美国航天员搭乘“阿波罗”8号飞船随“土星”5号火箭升上太空,进行绕月球轨道飞行,实现了人类首次进入另外一个天体的重力场,此次飞行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勇敢、最无畏的飞行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月 《航天》2010,(3):54-55
“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09,(9):38-39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20.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经验对于未来登月计划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对阿波罗计划航天员的两次采访内容,其经验和建议涉及的方面包括:任务结构、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月尘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信息显示与控制、月球车和远程控制、使用工具、乘员训练、月面操作、疾病处置、药物与急救、辐射、乘员绩效、食品与营养、飞后康复、乘员互动等,这些宝贵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