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红云 《航天员》2014,(5):68-69
梦想的天空深邃蔚蓝,一如北京秋日的天空,同样深邃的还有选手们对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的各种奇思妙想。历经10个月的激烈角逐,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联合中国宇航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各大高校协办的第二届“飞航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在今年7月12日和13日举行了最后的决赛。从532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40件作品经过激烈的答辩和严格的评审,各个奖项逐一揭晓。  相似文献   

2.
“NNOVATOR”无人侦察作战平台、“苍穹”临近空间悬浮平台、“夸父”高超声速无人侦察打击平台……这些听上去酷感十足的飞行器名字,是不是感觉熟悉?没错,它们就是上期我刊介绍的“飞航杯”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奖作品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一、用途本机柜适用于宇航、地震、工业、各种飞行器等动、静目标的遥测信号的接收解调,实时显示,打印送来的各种遥测数据。二、工作原理本机柜主要包括“信道”和“解调”两部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度“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委会暨航天第十信息网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一院702所、二院二部、八院509所、五院的研发部、总体部和控制与推进系统部、兰州物理研究所、以及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14个单位,共有70名代表。大会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向树红研究员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一年来在运载器、航天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5,(9):45-46
美国转型航天公司(t/Space)与比例复合材料公司6月14日完成了为期三周的火箭样箭高空投放试验,试验了从载机上投放载人火箭的一项新技术。作为转型航天公司“机组转移飞行器”(CXV)载人舱及其“快达”2火箭研制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作为目标飞行器的重要功能系统,主要完成目标飞行器内部信息管理以及与地面和载人飞船的通信管理,确保目标飞行器的健康和稳定运行,支持目标飞行器各项任务的完成。文章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进行了概述,包括信息管理需求、设计原则、系统组成、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经过首次无人和有人交会对接任务验证,满足任务要求,为后续空间站信息系统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6,(7):21-21
欧空局各成员国政府6月22日同意参加一项为期两年的计划,以研究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月球和其它任务的机组运输飞行器设计。这项计划将同俄罗斯共同实施,日本也有可能参加。该计划是由俄罗斯提出的,原来称为“快船”,现已演变为一项更为适度的项目,称为“先进机组运输系统”(AC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 1月 2 9日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机学会在上海召开电磁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委员会由黄培康名誉主任委员、苏世特别顾问、陶本仁主任委员 ,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院所、军地院校所的专家 36人组成 ,挂靠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部。会议通过了该专业委员会的章程 ,确定了五项专业范围 :无人飞行器战场信息对抗 ;电磁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 ;传感器抗干扰 ;飞行器电磁散射与辐射 ;光电对抗。会议进行了首次学术交流 ,宣读了“无人飞行器战场电磁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四篇论文 ,并讨论通过了明年学术活动计划。本专业委…  相似文献   

9.
仿生变构型飞行器是一种为适应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而具备动物外部构型变化能力的新型飞行器,变构型的动态飞行特征给控制系统设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飞行器仿生变构型的过程是一种飞行器“眼、耳、脑、体、翼”等多器官协调的智能行为,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在“感知—决策—反馈—执行”全控制回路的框架下解决“为何变”“如何变”等智能行为的设计问题,赋予飞行器(特别是无人飞行器)在复杂干扰和不确定环境下强自主、强适应、强生存等智能能力。结合近年来智能控制和仿生技术的发展,从仿生智能的视角梳理变构型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仿生变构型飞行器设计需要完成从“方法论”“系统论”设计到“环境/任务/系统一体化”设计亦即“行为论”设计的跨越;进一步提出了机理与数据混合驱动建模、多维信息仿生感知、智能自适应变形决策、变形与飞行一体化控制、全回路安全控制等前沿科学问题,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防空兵是法国陆军中装备薄弱的部队,几年来,该兵种一直在从事着一项规模宏伟的现代化计划,即:改进现有装备“霍克”、同时生产“罗兰特”这一全新系统。面对着三大威胁(飞行器高度机动性,速度大大提高、使用装备  相似文献   

11.
5月,四川广汉,酝酿已久的首届全国民航管制员岗位技能大赛隆重举办,分别来自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西北、新疆地区的23个参赛队共46名管制员参加了此次技能大赛。这次大赛是贯彻民航总局“人才强业”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民航空管系统近年来狠抓业务培训成果的一次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将研制“近太空”侦察飞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空军希望将未来作战空域扩展到大气层上的“近太空”空域。“近太空”高度在20~100km之间。 这一高度处于一般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轨道卫星的最低运行高度之间。 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江珀说,空军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准备让侦察飞行器在近太空空域飞行。这种 飞行器可在空中停留数月,以密切关注某些热点地区的情况。由于对持续侦察要求不断增加,现有距地面 300km范围内的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卫星难以满足要求,而近太空飞行器可以做到这一点。 近太空飞行器可能使用轻于空气的浮空器作为通信链路和传感器平台。与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无人机…  相似文献   

13.
杨建 《航天》2012,(9):58-59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一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一一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保障系统”》获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聪云等的《“通天桥”航天运输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陈世适等的《“四极型”防辐射太空建筑构架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获三等奖。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同时获创新奖。竞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海因莱因基金会监管人Dula先生,海因莱因基金会亚洲区顾问李芙蓉女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润孝教授,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出席了本次竞赛的终评答辩及颁奖仪式。竞赛终评答辩评委会主任由来自印度的Bhandari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6日、7日,国内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内高学术水准的“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委会第24届学术年会”在烟台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和西安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会议主题为“固体推进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新进展”。会议共  相似文献   

15.
张雪松 《航天员》2014,(4):30-33
“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乔治·勒梅特”号于7月30日发射升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人约6.6吨的货物。“乔治·勒拇特”号是第5艘也是最后一艘ATV飞船,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指导,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支持,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1,(2):19-19
据美国航天参考网站2011年2月13日报道,NASA约翰逊航天飞行中心的2位工程师提出了一项名为鹦鹉螺-X(Nautilus—X)的多任务太空探索飞行器方案。该飞行器将有能力支持6名乘员进行1~24个月的任务。它可以在近地轨道装配,包括多种脊状隆起的可膨胀舱体,太阳电池阵,任何一种任务专用推进舱,一个操纵臂,“猎户座”或“天龙座”飞船的对接口,  相似文献   

18.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4):48-48
2006年6月23~25日,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电磁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共有19个单位的4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本届年会承办单位航天二院207所肖志河副所长、无人飞行器分会办公室吕慧英主任、主任委员单位航天八院八部朱士青副总师、副主任委员单位航天8511所李明副所长分别致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黄培康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0,(4):6-6
8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20.
《宇航学报》2005,26(1):103-103
中国宇航学会于2004年11月22日至26日,组织来自航天五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的学术代表共12人参加了在印度乌代普尔召开的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