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22日零点,中国开始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的运行,对RVSM适航性的研究极其重要,但中国RVSM空域运行相对于北大西洋空域于1997年3月27日开始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具有十年的空白期。根据相关航空手册,借鉴实施RVSM运行的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民航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研究缩小垂直间隔的适航性;对中国RVSM运行中遇到的米英制高度显示差异以及高度层配置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运用对应查找的方式解决米英制高度问题的转换方法,使中国的RVSM运行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11月21日1600UTC时起,我国已经成功地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情报区和三亚飞行情报区岛内空域(1号扇区),高度层为8900米(含)至12500米(含)的空域内实施了米制的缩小垂直间隔(RVSM)。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我国实施缩小垂直飞行间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高度表等一系列航空电子设备在民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RVSM)所涉及的技术已经成为成熟技术并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提高飞行流量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RVSM是指在飞行高度层2万9千英尺(8850米)至4万1千英尺(12500米)之间的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小垂直飞行间隔标准由过去的2000英尺缩小为1000英尺,该空间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的数量从原有的7个增加到13个,新增6个飞行高度层,可用飞行高度层数量增加了86%,显著增加了空域容量。国际民航组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RVSM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10-10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和国家空管委的统一部署,中国民航于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在我国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问隔,飞机的巡航高度层将由过去的7个增加到13个,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对减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民航组织北大西洋地区于1997年3月27日起在其最低导航性能规范空域、33000~37000英尺的空间实施缩小的重直间隔标准(RVSM)。此举不仅令航空器经营者受益匪浅,同时也令国际民航组织其他地区目前正在从事缩小垂直间隔标准研究的专家们深受鼓舞。本文的目的是向国内同行介绍国际民航组织缩小垂直间隔工作的背景情况以及就深化我国高度层的改革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一、垂直间隔与国际民航组织现行委间隔标准的产生垂直间隔顾名思义,是指航空器之间的高度差。对肮空器进行垂直间隔长期以来一直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防止航空器相撞的基…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空管委关于“我国缩小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RVSM)方案”计划,我国预计将在年内实施新高度层的改革方案。届时,我国的飞行高度层配备将出现重大变化,我们只有未雨绸缪,解决好高度层改革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安享改革的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8.
空中交通流量逐年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空域容量和空域利用率,缩小间隔标准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流量增长和减少延误,因此必须研究不同间隔标准下的碰撞风险,从而确定缩小间隔标准的安全性。建立了基于EVENT的垂直碰撞风险模型,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垂直间隔对碰撞风险的影响。结果证明,高空空域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后的碰撞风险满足安全目标等级的要求,而且随着流量的增长,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后的碰撞风险在最近15年内保持稳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飞行高度层系统自196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总体体现了垂直间隔逐步缩小,飞行高度层逐渐增加,空域容量持续增大的态势,为推动我国民航运输发展,保障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发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亲历我国三次飞行高度层改革的全过程,既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我国飞行高度层系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我国较早时期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飞行高度配备设想,其目的是防止飞机空中相撞。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使得空中交通活动总量也同步快速增长,为了满足航空运输企业对空域的需求和解决航班延误问题,这两年来,民航空管部门加大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规范,如扩大雷达管制范围,缩小纵向、侧向间隔;实施缩小垂直间隔最低标准(RVSM),缩小垂直间隔。但是,有些基础性问题,如空域的使用、管理权,管制员不足使扇区开放不充分等,尚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1.
确定飞机最佳航路爬升时机对提高飞行安全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以北京区域管制的穿越间隔标准为例,根据几种典型航空器型号、起飞重量、不同高度层等相关因素,编程计算穿越高度层前所需的间隔,再考虑飞机调速情况做出修正,最终确定了航路飞行阶段飞机的最佳爬升时机.研究结果可提高管制员工作效率、增加空中交通流量,并可用于容量评估及空域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2.
RVSM空域内垂直间隔的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空中交通流量迅速增大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我国已经在全国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的运行,对RVSM实施后的垂直间隔的安全性评估也被提上日程。结合Reich模型和概率论,对非洋区相邻高度层上的飞机的碰撞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对Reich模型进行了改进,以适用于垂直间隔碰撞率的研究;然后对影响垂直方向碰撞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垂直方向重叠概率的研究,不同于国外的统计量的分析,是从机载测高设备的误差入手;最后用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说明我国缩小垂直间隔标准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飞机空中飞行的安全,在各个高度层飞行的客机必须相互间保持起码的垂直间隔.该垂直间隔通常为一、二千英尺.但是,世界各国的民航机构对于旅客机飞行高度层间隔的控制尚未采用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实施RVSM对我国空域容量和流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结合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对空域容量和流量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RVSM实施后空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间隔规定得过大,已经影响了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修改有关法规、缩小飞行高度层间隔,满足各航空部门的需要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叙述了调整间隔防止空中飞机相撞的三要素(纵向、横向和垂直);寻找主要矛盾点采取分流飞行活动;正确使用航行仪表、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的综合治理方法。并对气压式高度表的机械、校验、方法、气动力、延迟等误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从而认定现有设备不需要换装电动高度表和大气数据计算机,也能把高度层间隔降下来。同时提出以用绝对和法去综合各种原始误差,作为确定高度层间隔的依据是过于保守的。应该把各种误差分清性质,对不规则的原始误差采用方和根法综合、对规则的原始误差和固定影响因素仍用绝对和法综合较为合理。最后,根据部分调查结果计算出不包括管制容量和缓冲间隔的双机间隔为335.9m;如果考虑了诸因素后,在中、高空飞行时,双机同向飞行的间隔为1200m、双机相对飞行的间隔为600m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解决空域容量的问题,加速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民航管理部门这两年采用了不少新技术,在2008年11月实施RVSM缩小航路间隔后,从2009年6月起,在中南地区各主要机场所在地的进近和塔台管制区(高度6000米含以下)试运行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以下简称"双目视"),缩小终端区的间隔。本文着重分  相似文献   

17.
南中国海空域是连接亚、美、欧几大洲的重要的国际航路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由外国人执管。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强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终于在2001年11月2日交到了中国手中。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回到中国手中,该空域航路除了得到高科技、具备国际标准的设备、人员的保障外,该空域的航路结构调整和重组也得以展开,如在原来两条主要航路的基础上新增四条平行航路,原来绕道外海上空的航路此次直接取道海南岛上空,并将在一定空域缩小飞行的垂直间隔和侧向间隔。负责南中国海空域管制的中国民航三亚责任区的启动,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推动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水平的国际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华北地区不能实施雷达管制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雷达没有联网;二是地/空通信不能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空域;三是空域没有放开。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在整个华北地区实行雷达管制,进行集中管制(可以少建几个分管制中心)。实行雷达管制的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5海里。如果飞行速度按每小时900公里计算,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36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空中交通业务总量的逐年攀升和碳交易市场的开放,同时兼顾运行安全和节能减排成为民航相关单位关注的焦点,而优化飞行高度层分配策略是一种有效措施,可通过合理的高度层分配,使得空域内总的碳排放量最小,同时减少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以某空域内的两条交叉航路为分析对象,建立基于4D航迹的高度层分配和战术冲突解脱模型,将分类及编...  相似文献   

20.
基于Event的垂直碰撞风险改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空域资源紧张和大量航班延误。使用新航行技术缩小间隔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因此,对航路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Event模型的碰撞模板是一个长方体模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椭球体代替长方体碰撞模板的思想,并对飞机穿越垂直间隔片的概率重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改进后的Event碰撞风险模型是原模型碰撞概率的53.38%,改进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更加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