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采用塑料喷丸技术、直升机初始制造厂商明显减少了由除漆产生的废料。本文介绍了美国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的喷塑料丸方法的工艺过程,通风及回收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塑料超声波焊接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焊接面连接形式等方面综述了塑料超声波焊接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低熔点、高表面摩擦系数的材料容易进行焊接,焊接质量主要受焊接时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能筋及连接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并指出了塑料超声波焊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纳米塑料的实用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纳米塑料中,激光功率对纳米塑料的洛氏硬度及缺口抗冲击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ABS塑料加工工艺对塑料电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影响ABS塑料件电镀质量的塑料加工工艺诸因素,包括选材、结构设计、塑料模具、塑料成形工艺及后处理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CAD参数化设计在注射模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LISP语言集成环境,对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常用件进行了参数化设计,详细说明了界面设计和模块的使用过程,所设计的应用程序模块具有系统自动加载、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智能记忆输入的参数等特点,从而可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6.
对昌河汽车(北斗星)检具的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论述了可加工塑料型检具的制造方法;指出可加工塑料型检具在制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变形是环氧塑料工艺装备常见的缺陷之一。较小的变形对成形工艺装备是允许的,但对标准工艺装备却往往已超过了规定允差,严重的变形,将会导致工艺装备的报废。所以,工艺装备的变形问题必然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研究它产生的原因,找出影响变形的因素,以便在生产中使变形能得到控制。一、环氧塑料工艺装备变形产生的原因环氧塑料工艺装备的变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各种应力作用引起的变形;一类是在工艺装备制造过程中,通过数次移形,过渡工装的变形及制造误差所引起的几何形状的改变。由于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变形,一种是翘曲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了塑料材料的老化机理,介绍了塑料材料的几种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塑料及其制品的使用、贮存寿命及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依据塑料材料的多项力学性能变化来判断其老化失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塑料的切削加工难点及改善措施,较详细地论述了车、铣、钻、攻丝时所用的刀具,刀具的几何角度,切削用量,冷却以及加工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跃仪表厂(上海航天局第八○三研究所)长期从事导电塑料的研制和产品开发,依靠航天技术,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用途的导电塑料电位器和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仿生学"沟槽结构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减阻和燃滑油系统减阻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获得该结构构型参数和雷诺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鲨鱼及海豚表皮特征进行仿生设计了横向和纵向沟槽,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沟槽构型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减阻效果开展了对比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和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并且雷诺数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横向沟槽构型,沟槽间距较大的构型沿程阻力占主导,在相对高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沟槽数量较多的构型局部阻力占主导,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无间距构型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最好,减阻率约为4.14%。对于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比横向沟槽的高约1个百分点,雷诺数对减阻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李耀宇  高强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9):58-64, 74
传统感应电机高性能控制方案中,电机模型忽略了电机铁耗的影响,与实际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偏差。基于包含铁耗等效电阻的感应电机模型,建立新的励磁电流计算方法,对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高精度的采样和离散处理,并对电机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得到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RLS)的辨识模型,实现了对铁耗电阻、转子电阻等重要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建立了MATLAB仿真模型,对参数辨识算法进行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现较高精度的辨识,并可以快速地跟随待辨识参数的变化,为感应电机高性能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SUN Da-wei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5):1097-1102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trailing edge cooling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low-speed linear cascade tunnel a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he exter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40 percent chord downstream of exit plane were measured using five-hole probe with the different ejection r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at the middle spanwise plane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it has a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the increase of ejection ratio. The trailing edge cooling would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turbine cascade outlet flow field. When the ejection rate was 3%,the loss area near the blade endwall would become stronger,but it would become weaker with the 6% ejection ratio. On the whole,the trailing edge cooling had more influence on the profile loss than on the secondary loss.   相似文献   

14.
基于FEM-PIM计及热效应的统计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有限元法(FEM)和模态坐标系下计及热效应的功率输入法(PIM),给出一种热环境下适用于复杂结构的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以各边简支的L型折板为研究对象,开展雨流载荷作用下的数值模拟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开展3种工况条件下热效应对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的影响研究:①仅考虑热效应引起的材料力学性能变化;②仅考虑热应力引起的附加刚度效应;③同时考虑考虑两者影响.结果表明:温升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会导致耦合损耗因子减小,但对内损耗因子的影响不大;热应力引起的附加刚度效应对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的影响较大,两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同时考虑两者影响时,热应力对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模态密度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螺旋管内超临界航空煤油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及螺旋管结构形式对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在螺旋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局部阻力系数变化曲线由螺旋管内流体临界雷诺数、拟临界温度分为明显的3个部分:工质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且管内雷诺数小于螺旋管临界雷诺数时,局部损失系 数与雷诺数和螺旋直径与管径比D/din相关;流体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且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局部阻力系数只与D/din相关; 流体温度大于拟临界温度时,局部阻力系数除与雷诺数和D/din相关外,同时还与密度、黏性的大幅变化相关.另外,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用压力、温度和螺旋直径与管径比进行修正的局部阻力系数关联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导叶冷却对涡轮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某高压燃气三维扭转涡轮导叶全叶身冷气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在设计转速下改变冷气流量对叶片气动性能、冷却效率和叶栅通道损失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冷气流量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转速对涡轮级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气流量对导叶冷却孔附近区域的静压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下游转子的型面静压影响不大;导叶冷气射流对叶栅通道内主流气流角影响较小;冷气流量占主流流量由2.50%增加至6.25%,叶片绝热壁温降幅达11.19%,导叶叶栅通道总压损失和能量损失分别增加了12.95%和12.01%,而涡轮级功率和级效率分别降低了2.39%和1.51%.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经实验校核的CFD方法研究吸力面不同深度的凹坑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凹坑方案对于叶栅损失特性的影响,深度为0.2、0.3、0.4、0.5、0.6mm,深宽比为0.25的5种凹坑分别被布置在42%~60%轴向弦长处。不同深度凹坑对于减小损失的效果不同。结果表明:深度为0.2mm的凹坑能够使得叶栅出口总压损失降低10.8%。三维球状凹坑通过提高边界层内的湍动能水平,促进边界层转捩,消除了层流分离泡,改善了矩形叶栅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宽频噪声的控制,提出一种兼有Helmholtz共振和弹簧质量系统共振的声学超材料及其控制方法。将双局域共振系统等效为两个弹簧质量系统的串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双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能够产生两个局域共振带隙,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对比分析共振腔腔体体积和薄膜张力对系统传递损失影响的基础上,选择通过气压调整薄膜张力实现系统传递损失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气压从0增加至2 kPa时,系统传递损失第一个峰值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个峰值向高频偏移150 Hz。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在带隙范围内对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宽频噪声自适应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某型涡扇发动机部件老化对性能影响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分析了部件老化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机理.利用所能得到的统计数据, 基于部件匹配技术, 通过将考虑部件老化影响的部件特性嵌入到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中, 建立了考虑部件老化的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 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收敛技术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获得考虑部件老化影响的发动机性能.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 定量地计算分析了部件老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和发动机实际试车数据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明本文发展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局部扰动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壁面上构建局部扰动,数值研究不同特征的局部扰动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影响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探讨壁面扰动的分布、类型、强度大小对三维扰动波在平板边界层流动中的非线性演化规律以及失稳机制的问题.确定什么样的局部扰动能使三维扰动波快速增长或者是什么样的局部扰动能对流动起抑制的作用,同时寻求在三维扰动波向下游发展过程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使人们能深入理解认识平板边界层流动过程中的转捩发生、流动失稳及湍流形成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