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边膨胀喷管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谭杰  金捷  杜刚  徐惊雷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6):1223-1230
在落压比为4~60范围内,对两种不同膨胀型面的高速二元单边膨胀喷管模型试验件(SERN 1和SERN 2)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壁面静压分布和纹影照片.用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喷管性能参数,丰富了流场信息.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腹板出口气流处于深度过膨胀状态时,喷管内部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并存在4~5道斜激波,而且SE...  相似文献   

2.
旨在在一种高速民用运输机(HSCT)基本结构上评审抑制噪声的发动机喷管性能的风洞试验,即将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完成.该试验包括试险GE公司的二元混合器-引射器喷管,这种喷管降低噪声是通过将喷管外部的气流与发动机出口燃气结合,以降低排气流温度与速度来实现的.在3个月的试验计划期间,在艾姆斯研究中心的12.2米×24.4米的风洞中,约32种发动机与喷管构形装在13.5%缩比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留里卡和克里莫夫设计局在第5届莫斯科航展上透露他们分别为RD-33和AL-31涡扇发动机研究的双轴推力矢量喷管.留里卡的喷管称为AL-100,在垂直平面上它的偏转角为15度,在水平面的偏转角为8度,它将使AL-31的重量增加60千克.克里莫夫设计局正在研制具有双轴推力矢量喷管的RD-33的改进型RD-133,在加力工作中,它的喷管(见图)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最大偏转  相似文献   

4.
《推进技术》1996,17(2):70-70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用无喷管助推器研制作为南非正在研究的冲压推进技术计划的一部分,对无喷管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直径为127mm的无喷管发动机主要用于推进剂鉴别和性能预估能力的论证。用这些发动机发射试验的结果表明,具有高...  相似文献   

5.
超音速喷管由收缩和扩张两段组成,是高速风洞中获得超音速流动的重要部件。对于超音速喷管收缩段设计方法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到喷管收缩段的几种设计型面曲线如何与扩张段合理匹配问题的研究。针对以上的问题,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几种收缩曲线与扩张段匹配问题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收缩曲线对超音速喷管内流有一定的影响,分析了流场特征,展示了马赫数在喷管内部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对基准圆柱收敛喷管、五种波瓣主喷管、以及波瓣主喷管与带扩压段的混合管和不带扩压段的混合管所组成的不同排气引射系统进行了推力随喷管前压力(0.15~0.5MPa)变化的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波瓣主喷管排气引射系统在高速排气条件下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设计上,必须考虑高速,尤其是超音排气的气动特点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带喉道注气的轴对称收扩喷管内流场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欣华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9):2078-2084
通过对带喉道注气控制的轴对称收扩喷管内流场计算研究,分析了喉道注气对喷管内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落压比(NPR)下,随着二次流压比(SPR)的增大,喷管推力系数和流量系数均减小,其中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低于2%,而对喷管流量系数的影响可超过15%.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喷管扩张比和调节片长度对喉道控制效果的影响,得到研究范围内相对较好的喷管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吴达  董振宁 《推进技术》1986,7(6):31-37
气功可调喷管是一种先进的排气喷管.本文具体介绍一种带辅助进气门的气动可调喷管的工作特点、性能和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喷管结构设计合理,其性能远高于固定式收缩——扩张型喷管的性能,且工作范围宽广.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速风洞起动过程中的流场结构变化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Φ 05 m高速风洞喷管段、试验段和扩压器段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控制方程为黏性可压缩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对试验段马赫数为5和10两种状态下的流场建立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风洞起动过程中,喷管内的附面层很厚,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激波结构。试验段马赫数为5时在喷管段形成正激波,试验段马赫数为10时自喷管段形成激波串,起动压比低于按照正激波理论所计算得到的压比。激波串的起动速度较正激波慢,但稳定性较正激波好。起动过程中,气流发生过度欠膨胀,波前瞬时马赫数远大于喷管的设计马赫数。喷管出口的自由射流与收集器作用复杂,收集器溢流对试验段建立稳定的流动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塞式喷管气动特性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表明,3个塞式喷管具有良好的高度补偿特性和较高的效率,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在设计高度的效率接近100%;由于内喷管型面不够理想和加工时存在的缺陷,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的设计点效率在95%左右.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外界反压对气流,进而对底部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底部二次流流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的性能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平均雷诺N-S方程的数值方法, 对多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的性能进行了计算.首先比较了钟型喷管、二维喷管、圆转方喷管、方形喉部方形出口喷管的流动特点和性能, 然后研究了转方位置、转方后型面和出口圆角对圆转方内喷管性能的影响以及圆转方结构型式、内喷管倾角、塞锥型面变化对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并且给出了具有较高性能的多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设计方案.研究结论对于多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热喷流条件下 ,对二元收扩喷管超音段壁面的冷却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采用的冷却方案共有3种 ,分别是缝隙式、离散孔式和波纹板式气膜冷却方案。得到了各冷却方案喷管的壁面压力分布、壁温分布和红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 :冷却气流对喷管壁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 ,不同冷却结构的壁面压力分布特点不同。通过冷却 ,各喷管的壁温和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降低。其中缝隙式气膜冷却和波纹板式气膜冷却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重点研究了柯恩达效应在短距/垂直起降技术方面的应用。无人飞行器采用串列翼布局,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布局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串列翼布局前、后机翼的最优位置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增升喷管对于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飞行状态下,此无人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在不同的飞行速度下,增升喷管对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的影响有所不同。低速飞行状态下,增升喷管的增升效果明显,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喷管的增升效果逐渐减弱;高速飞行状态下,增升喷管可以明显抑制机翼上表面气流的分离,增大机翼的失速迎角,进而改善飞行器的大迎角气动性能,提高飞行器机动性和可操纵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气动方法实现推力转向:第一种是在喷管的扩张段沿周向开缝,通过二次流的引射作用,在扩张段产生斜激波,由于激波的诱导作用实现主喷流的推力转向;第二种是在喷管尾部沿轴向开缝,由于喷管本身的不对称性,利用内外流场的共同作用,产生尾喷流的非对称流动,从而实现推力转向。在激波诱导方法中主要研究了开缝位置、开缝宽度和开缝周向角对推力转向的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喷管二次扩张增强喷流的推力转向,并研究了喷管二次扩张角对喷流转向角的影响。给出了数值模拟计算,同时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两者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喷管型面对小推力火箭发动机推力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建设了双喷管差动式小推力测量装置及其附属设备.在测量装置中,基准喷管和待测喷管同轴反向设置,通过测量结构应变来直接测量两个喷管的推力差.对测量装置进行了简化模型理论分析,导出其灵敏系数理论公式.依据该公式进行关键参数设计,确定合理的灵敏系数,指导试验系统设计,以保证测量精度.验证性试验表明测量装置可以测量牛级推力差,标定曲线线性较好,以基准喷管推力作为比较对象,推力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5%.推力差与基准喷管推力的比值越小,以基准喷管推力为比较对象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越小.测量装置可以用于小推力火箭发动机喷管性能分析及优化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三维构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三维构型的设计,以NASA半壁喷管试验为参考,进行了二维及三维内外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后体喷管三维流场的特点.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的角度,构建了后体喷管三维构型,进行了不同构型设计对后体喷管性能影响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后体喷管的三维效应不可忽视,后体喷管侧壁的存在及下壁面长度对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轴对称喷管与圆转方喷管冷却换热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非  刘宇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947-1953
为了解和比较轴对称喷管与圆转方喷管不同的再生冷却换热特性,分别对轴对称喷管(推力室)与圆转方喷管(推力室)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重点研究和比较了轴对称喷管与圆转方喷管的流场、壁面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冷却剂温升和冷却通道压降等换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圆转方喷管由于型面不连续,在转方位置后壁面出现了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峰值,从而导致沿周向壁面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也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从冷流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瓦状塞式喷管和钟型喷管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获得了集气室压强、发动机推力和环境压强等参数,得出了喷管效率的高度特性曲线.数值计算了三个实验喷管的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实验和数值模拟均表明瓦状塞式喷管相对钟型喷管具有良好的高度补偿能力;以简化的直线塞锥代替按照理想膨胀特征线法设计的型面塞锥会带来较大的性能损失;瓦状塞式喷管具有较高的性能,可以成为未来工程应用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非对称喷管的设计方法上的缺陷,给出了通过指定壁面压力分布规律来反设计其膨胀面型线的方法,获得了膨胀面型线反设计程序,并结合优化算法寻找综合性能较好的喷管壁面压力分布.将采用该方法设计得到的喷管模型与最大推力喷管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点,该喷管的推力系数比最大推力喷管只降低0.102%,而升力和俯仰力矩分别提升2.295%和15.774%.验证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为非对称喷管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卫东  党海燕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0):2546-2552
为研究激波进入喷管内部对发动机喷管产生的力、热效应,对喷管与起飞平台基面之间的羽流场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着重分析了不同导流型面、不同起飞偏角情况下,进入喷管内部激波对喷管产生的力、热综合效应,激波在喷管内部的分布形态,并给出了激波移出喷管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激波进入喷管内部但不产生激波贴壁现象时,激波不会对喷管内壁产生附加的力、热冲击;当激波进入喷管内部且产生激波贴壁现象时,在激波贴壁区产生一定的附加力矩和附加热流.该结论对探测器结构布局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