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他的崇高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如何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超越式传承"的分析解读,不仅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以及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范式,也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叶孝慎 《大飞机》2021,(5):22-27
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不仅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初心之地.党的第一个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就诞生在这片热土上. "有了党,就有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有了党,就有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周恩来同志所说的情报保卫工作,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共隐蔽战线.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曾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出过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周恩来的文艺理论体系.从内容、题材、主题3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周恩来的文艺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民航事业,经历了4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民航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寄予厚望。早在50年代,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提出民航建设“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工作方针,为民航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民航一定要走企业化的道路,揭开了民航事业改革振兴的帷幕。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多次作出专门指示,提  相似文献   

5.
11月4日,民航总局在京召开了纪念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55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原中顾委委员、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杨国庆、李军、王昌顺,纪委书记严智泽,胡逸洲、陆元斌、陈耀寰、周炳等“两行”起义人员代表和总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纪念座谈会。杨国庆主持座谈会。高宏峰代表民航总局党委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向出席座谈会的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向罗青长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新中国民航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全…  相似文献   

6.
1984年2月20日,中国航空学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纪念学会成立廿周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发来贺信,鼓励航空航天界“专家教授同志们共同努力,为开创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局面,为开展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培养人才做出更大的成绩,为航空航天的科研、生产和使用贡献更大的力量!”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方毅、张爱萍、周培源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领导同志指出:航空航天事业很重要,全党全国人民都要重视,要为培养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新一代的青年而奋战。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不仅要普及,更需要提高。要将全国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更有效地组  相似文献   

7.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了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严峻的安全形势是中国民航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将如何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将阐述说明,要保障民用航空的持续运行安全,必须做到: 一、确立安全意识,从抓根本做起“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它指出了民用  相似文献   

8.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2):I0002-I0002
2019年5月8日,在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中国商飞公司在上飞院举行马凤山同志铜像落成揭幕活动暨纪念马凤山同志诞辰90周年学习报告会,弘扬马凤山等老一辈航空人的爱国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祖国大飞机事业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9.
张海如同志(1920—1993),陕西省旬邑县人.1933年2月在本县参加工农红军,被编入陕北红26军少年先锋营.1950年9月由陆军选拔到空军六航校学习,1951年7月任空军18师52、53飞行团团长,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8月被推荐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学习.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飞行技术和指挥知识,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走马上任新中国民航事业是周恩来总理始创的.在周总理亲自领导和党的地下组织具体策划下,于1949年11月 9日出现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 义.周总理指出“两航”起义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又指出,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将来还要发展到比过去的航空公司要大好多倍呐.在周总理  相似文献   

10.
秋天,是写满收获的季节。在新世纪第一个金秋时节里,中国民航学院迎来了建校50周年。 50 年前,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民航飞行、机务和运营管理人才的民用航空学校在渤海之滨--天津张贵庄机场诞生了。刚刚从硝烟炮火中走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刚刚从香港"两航起义"归来的知识分子,承担起了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民航学院的50年,是相伴着中国民航起步、发展和腾飞的50年;民航学院的50年,是几代航院人为中国民航事业不懈奋斗的50年;民航学院的50年,是见证中国民航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支重要力量,她就是中国空军.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许多空军将士不畏强暴,英勇作战,血洒长空.周恩来同志曾在当时高度评价这支部队,“我国的空军,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了如此多的伟大战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在众多为国捐躯的空军将士中,也不乏四川籍的飞行员.  相似文献   

12.
陈光毅同志并转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全体代表: 我国民航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正在持续快速发展,广大民航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民航事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我殷切希望,从总局领导到全体职工,一定要树立起“安全第一、正常飞  相似文献   

13.
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同志: 图书司司长杨牧之同志:首长同志们:你们好!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今年九十二岁,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在关心着创办并主编了十年之久的《航空史研究》季刊和倡议了十多年的为直升机正名的事业,去年,我已把季刊的工作,让给了年青的接  相似文献   

14.
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言二十世纪,是航空飞速发展的时代,而航空发动机则是推动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却进展迟缓.3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我们的飞机得了"心脏病”.这种状况仍然延续至今.航空动力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军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航空武器平台发展的"瓶颈”技术.因此,根治飞机"心脏病”,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全与利益,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周恩来长期从事机要保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情报保密经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完善的保密工作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保密思想体系.从以史资政的角度来看,建国以来周恩来的保密观对于做好当下高校保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 3月 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生 10 1年 ,50年前 ,1950年 1月 6日英帝 (英国政府 )宣布承认新中国 ,周总理发表声明 ,号召在港各国民党政府机构员工“保护财产 ,待命接收”后 ,中央即决定组织“政务院接收港九中国伪政府机构工作团”派冀朝鼎为团长 ,张铁生为副团长 ,团员及工作人员由中央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财政部、铁道部、人民银行、民航局、海关等单位各派代表组成。于 1月底由京抵穗 ,积极准备入港接收 ,拟入港后分设秘书、稽核、联络、总务四组 ,由香港同志及各部来穗同志分任。1994年中国民航史志编辑部出版《两航员工爱国起义…  相似文献   

17.
标准化事业的热心人 一九七六年二月余道良同志参加了工厂举办的“形位公差”宣讲骨干学习班,他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钻研,经过十天的学习,对“形位公差”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受到同志们和任课老师的好评,被工厂推荐成为省宣贯技术组成员。从此,老余同志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宣贯两项新国标战线上,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参加北京的一次大型“科技兴国”研讨会,得知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我国直升机的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有的指示还鲜为人知。而且,给周总理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原空43师副师长王焕今同志,就住在北京。为此,我两次向海淀区学院路678厂的职工宿舍打电话,并去他那里详细地采访了他。他说,周总理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带头乘坐直升机到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工作。是第一个乘坐国产直—5型直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总理一生共乘坐过9次直升机,有7次是他亲自驾驶的。这里介绍的是王焕今同志亲历、亲见、亲闻周总理乘座直升机去外地视察工作、陪同外宾参观、抗震救灾等几个主要片断。  相似文献   

19.
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由一百多位热心我国科技发明事业的科学家、发明家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积极倡议的《中国发明协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0.
《推进技术》2011,32(6):901
我国航天动力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冲压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第三十一研究所科技委高级顾问,《推进技术》期刊编委会名誉主任,刘兴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6日10时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