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振国  温东新  刘宏伟  左德承 《宇航学报》2006,27(4):806-813,818
计算机仿真是测试评估网络协议性能的基本技术,而无线自组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热门无线网络技术。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章对无线自组网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本文以构建易用合理的无线自组网仿真场景为目标,从仿真软件、仿真场景和移动模型这三个方面综合说明了构建无线自组网仿真场景的相关技术。本文对三种通用网络仿真软件NS-2,Glomosim和OPNET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无线自组网研究中几种典型的仿真场景,最后介绍了常用的几个节点移动模型,分析了移动模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对构建无线自组网仿真环境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Xuezhen  Wang  Robert  Weber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6,(3):51-55
介绍了一种采用0.25um SiGe BiCMOS工艺集成的低压低功率X波段低噪声放大器(LNA),比较了此种放大器与IEEE 802.11a LNA的设计。X波段LNA和IEEE 802.11a LNA的工作频率分别为10GHz和5.8GHz。所设计的LNA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和电压,并耗费同量的电流。两种LNA都只需要1.5V的电压,消耗1.5mW的直流功率。两种电路的差异是它们有不同的输入与输出匹配和负载。本文介绍的LNA在10GHz时的电压增益为11.49dB,噪声系数(NF)为3.84dB,输入反射损失为-15.37dB,输出反射损失为-17dB,P1dB为-3.75dBm。在5.8GHz时的电压增益为16.07dB,噪声系数为3.07dB,输入反射损失为-18.1dB,输出反射损失为-15.23dB,P1dB为-6.54dBm。两电路的关键特征是:低压、低功率和良好的噪声匹配。频率为IOGHz和5.8GHz时,噪声系数与最小噪声系数之差分别只有0.03dB和0.05dB。验证了一种高频(X波段)低成本设计,与其他技术(如GaAs、SiBJT、JFET、PHMET和MESFET等)相比,它是在SiGe BiCMOS中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16G Hz具有宽频带高增益特性的8单元微带天线阵。综合运用H 型缝隙耦合馈电技术、插入空气层技术方法展宽天线的带宽。使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对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单元性能良好,相对阻抗带宽(S11≤-10dB)为10.9%,增益为8.6dB。八单元天线阵列相对阻抗带宽达到11.3%,增益为16dB。天线阵列性能良好,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陈洁  汤国建 《上海航天》2005,22(1):24-30
针对中低轨道卫星,对平面内卫星半长轴α、偏心率e和近地点幅角w联合调整,以及平面外轨道倾角调整等进行了理论推导.用α,e,w联合修正法对初始轨道捕获、轨道保持和轨道倾角调整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用α,e,w同时修正可实现高精度的平面内轨道调整。另外,平面外倾角调整应尽可能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以使对升交点赤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适合在多径传播和多普勒频移的无线移动信道中传输高速数据。它能有效对抗多径效应,消除符号间干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而且信道利用率高。该技术先后被欧洲数字音频广播(DAB)、欧洲数字视频广播(DVB)、HIPERLAN和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等系统采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据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如何能在有限的频谱下传送更多的数据,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线认知Mesh网络的出现及发展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文中对无线感知技术中PCA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结合MATLAB对PCA算法进行了实际的仿真,最终得出了利用PCA算法的降维技术能有效解决数据量大带来的计算、处理、分类等难题,是提高无线认知Mesh网络性能的一个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应用于 IEEE80 2 .11协议中的自扰抑制型巴克码多位置调制 [1] 。对于 IEEE80 2 .11高速率的无线局域网 ,使用最多的是巴克码多位置调制。文中对巴克码位置调制和多位置调制作了简单的介绍。为了减少巴克码多位置调制中各路码序列之间的干扰 ,提出了自扰抑制型巴克码多位置调制。并对自扰抑制巴克码多位置调制的系统模型、系统信息传输速率、误码率等各项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空中目标跟踪任务分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李海昊  沈毅 《宇航学报》2007,28(4):960-965,971
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空中飞行目标跟踪为背景,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协同技术中的任务分配问题,以降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能量消耗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神经网络的任务分配算法。首先对多动态联盟多目标跟踪问题进行建模,然后依据最小能量准则,采用一种非全连接的环形结构的弹性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多目标跟踪时的任务优化分配问题以及多个动态联盟对传感器资源竞争冲突时系统能耗增加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跟踪系统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雷达及电子对抗系统组网协同工作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QPSK调制解调的高速无线数传链路,并对其进行仿真及FPGA硬件实现.利用QPSK调制信号功率集中、带外泄漏少、载波抑制的优点,将其设计成为组网系统的底层通信链路.该无线数传链路中频频率150MHz,传输信息速率为10Mbps,为了适应各子平台(站)相对运动的通信环境,在外加10kHz载波频偏的条件下进行蒙特卡洛仿真,在5dB信噪比条件下误码率达到10e-5的量级,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航天器地面无线测试中微多普勒频移引起测试链路中断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着重分析了微多普勒频移对无线测试条件下接收信号幅度和频率的影响机理,指出微小的多普勒频移就能使得接收信号产生畸变,引发测试链路中断;然后,提出采用天线分集技术来改善微多普勒环境下无线测试链路的传输质量;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微多普勒频移对无线测试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atterns in societal energy use enable forecasts of the times of futur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human exploration and technology programs. Discovered in 1989, the 56 year energy cycle has previously been linked with many techn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arameters. A review of the last 200 years reveals that major human explorations (e.g. polar expeditions), macro-engineering projects (e.g. Panama Canal), and large wars (e.g. World War I) cluster together in time near energy cycle peaks approximately every 56 years. The energy cycle and several other indicators suggest that large-scale human operations in space will begin to appear around 2015. They should culminate in a space spectacular near 2025. Another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space exploration will not open until lat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的一种姿态/能量一体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研究采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SCMG)的航天器姿态/能量一体化控制技术。首先建立了以变速控制力矩陀螺为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全局稳定的姿态反馈控制律。以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构型奇异量度为依据,分别考虑了VSCMG的控制力矩陀螺(CMG)工作模式和反作用飞轮(RW)工作模式。在陀螺群接近奇异时启用转子的反作用飞轮工作模式来补偿控制力矩陀螺采用鲁棒伪逆操纵律时所引起的力矩误差;在陀螺群远离奇异状态时,用控制力矩陀螺来补偿转子储能带来的干扰力矩。在姿态控制的同时利用转子的变速特性,完成按照给定的功率存储/释放能量,并在陀螺群远离奇异状态时对储能过程中转子的转速进行调节,以保持良好地动量包络外形。最后以某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为例,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An energy balance concept for habita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ehler TM 《Astrobiology》2007,7(6):824-838
Habitability can be formulated as a balance between the biological demand for ener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tential for meeting that demand by transduction of energy from the environment into biological process. The biological demand for energy is manifest in two requirements, analogous to the voltage and power requirements of an electrical device, which must both be met if life is to be supported. These requirements exhibit discrete (non-zero) minima whose magnitude is set by the biochemistry in question, and they are increased in quantifiable fashion by (i) deviations from biochemically optim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and (ii) energy-expend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resource limitation. The possible rate of energy transduction is constrained by (i) the availability of usable free energy sources in the environment, (ii) limitations on transport of those sources into the cell, (iii) upper limits on the rate at which energy can be stored, transported, and subsequently liberated by biochemical mechanisms (e.g., enzyme saturation effects), and (iv) upper limits imposed by an inability to use "power" and "voltage" at levels that cause material breakdown. A system is habitable when the realized rate of energy transduction equals or exceeds the biological demand for energy. For systems in which water availability is considered a key aspect of habitability (e.g., Mars), the energy balance construct imposes additional, quantitative constraints that may help to prioritize targets in search-for-life missions. Because the biological need for energy is universal, the energy balance construct also helps to constrain habitability in systems (e.g., those envisioned to use solvents other than water) for which little constraint currently exists.  相似文献   

14.
林庆国  王浩明  程诚 《上海航天》2019,36(6):114-120
针对未来空间任务对能源和动力日益提高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氢化镁的核电核热双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该技术以一种储氢密度高、热稳定性较好,能够以常温常压储存的氢化镁作为工质,通过核能加热后氢化镁分解成为核热推进可用的高压氢气和电推进可用的单质镁,并结合高效动态热电转换系统,形成大功率核电源、大功率超高比冲核电推进、高比冲氢气核热推进以及大推力镁核热推进多种工作模式。基于氢化镁的多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解决了低温推进剂、气态工质在空间应用时的存储安全性和存储密度低的问题,其具备的多种工作模式能够针对不同任务需求提供相应的能源或者动力输出,提高核动力飞行器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IEEE1394总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速实时传输总线。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TSB12LV32和TSB41AB3的IEEE1394总线接口设计方案,并对接口连接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DSP搭配FPGA构建事务层,与链路层、物理层一起构成完整的IEEE1394通信链路。该方案可以实现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无缝链接,并且异步事务和等时...  相似文献   

16.
微系统技术集信息获取、处理、交换、执行以及供能等功能于一体,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而物联网终端电池续航能力限制了其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将自唤醒技术——一种能量管理策略——应用于物联网终端微系统,可实现微系统低功耗休眠与唤醒状态的自动切换.对微系统的自唤醒技术进行归纳与分析,根据微系统休眠时功耗特点的不同,将自唤醒...  相似文献   

17.
偶氮呋咱和氧化偶氮呋咱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能材料二氨基偶氮呋咱(DAAF)、二氨基氧化偶氮呋咱(DAOAF)及二硝基氧化偶氮呋咱(DNOAF)的合成。其中,采用新型氧化剂制备DAAF,得率提高至65.60%。通过DSC-TG、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常规的感度测试。感度数据表明,无氢炸药DNOAF的摩擦感度较大,与C-12相当,而DAAF和DAOAF为低感度炸药。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大功率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集中式系统拓扑架构,将系统电力传输分为太阳电池阵区、主结构电力传输区及发射天线阵区三大部分。根据系统三大阵区的能量流动关系,本文将SSPS系统的工作模式划分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工作模式、跟踪功率指令工作模式及阴影区工作模式,并提出分层能源管理控制策略。最后,针对兆瓦级太阳电池阵的不同工作模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及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拓扑架构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解决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力传输与能量管理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助推-滑翔导弹全程弹道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能量管理的射程管理技术,采用助推段能量管理机动和滑翔段阻力加速度能量管理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射程管理方案,分析了不同射程管理方案对射程的影响及其射程区间,验证了通过能量管理实现射程管理的可行性,确定了助推-滑翔导弹射程的可覆盖范围,并给出了一组特定射程下的飞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能量管理技术可实现大范围的射程调节,最小射程可到最大射程的49.3%,采用该射程管理技术可实现助推-滑翔导弹弹道快速、灵活设计,为其发射参数的装订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