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当前海态巡航飞行试验末段外测无法跟踪测量的实际问题,基于现有脱靶量测量系统,建立了利用某脱靶量测量数据到发射系的转换模型。此模型将脱靶量测量数据统一到发射系航迹中,有利于航迹分析工作。并建立了转换结果的误差估计模型,误差模型充分考虑了脱靶量测量误差、靶船定位误差以及靶船航向角误差。利用仿真数据对转换模型及误差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位置误差满足精度要求。该方法对延拓外测处理时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用光学测量方法检验空-空导弹脱靶量指标时,在既定的抽样容量和脱靶量容限前提下,根据脱靶量的测量值及其误差概率分布,计算脱靶量真值不超容限的概率之方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相同测量条件下的其它常规导弹脱靶概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伴随技术,得到了确定性误差条件下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突防的稳态脱靶量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得到了各种末端机动的脱靶量曲线。结果表明,两种非平面机动方式比平面机动方式有更大的脱靶量,从而有更好的突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曾颖超 《航空学报》1990,11(9):417-423
 为分析活动目标的随机飞行状态和减小导弹的脱靶量,提出了数学模拟打靶的一种新方法。其中包括卡尔曼滤波理论结合最大似然法的应用,以及建立相对运动的离散化模型和灵敏度矩阵。为改善飞行状态的估计精度,论述了确立飞行弹道修正协方差矩阵的概念。除此之外,还讨论了导引敏感器静态误差影响脱靶量的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1.美国脱靶量测量技术概况 《国外电子工程》1972(三)P.38一472.脱靶量误差转换 陆民‘无线电工程》1978(三)P.22 一213.国外遭遇段参数测量和脱靶量测量技 术概况王昌宝一12《无线电工程》1979(三)P.14.标量脱靶量设备简介 赵哲等《无线电工程》1979(三)P.22 一275.MATTS综述 周仁麟《无线电工程》l979(三)P .28 一426.多站制脱靶量测量 陆善民《无线电工程》1979(三)P. 43一507.脱靶量的速算法 张宗林《导弹技术》198l(三)P.32 一348.标准脱靶量中的脉冲测距器的设计与 分析 鲍克银《无线电工程》1983(四)P 78一849.地面测量脱靶距…  相似文献   

6.
赫泰龙  陈万春  周浩 《航空学报》2018,39(11):322241-322250
脱靶量是导弹制导系统设计和评估的重要指标,对于一阶环节线性比例制导系统,可以得到脱靶量的解析解,而对于更接近实际的高阶制导系统一般得不到解析解,通常由直接仿真或伴随仿真获得;研究了高阶线性比例制导系统脱靶量的幂级数解,为脱靶量的解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首先,构造伴随系统,假设伴随系统的解为幂级数与指数函数乘积的形式;然后,利用幂级数法给出了脱靶量的幂级数解的系数递推关系;进一步严格证明了脱靶量幂级数解的收敛性;最后针对一阶环节和高阶二项式环节等特殊制导系统,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数衰减参数,得到了幂级数解系数简化的递推关系,并且一阶环节制导系统的幂级数解和解析解是一致的。在计算脱靶量时,实际用到的是脱靶量幂级数部分和,而部分和项数的确定依赖于指数衰减参数。因此,还分析了指数衰减参数对幂级数解部分和的收敛速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指数衰减参数与部分和项数的选取方法,为幂级数解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远距空空作战,建立了中远距空空导弹的飞行仿真模型,给出了导弹攻击目标的全过程,并给出了攻击结果,即脱靶量和目标杀伤概率的计算方法。在分析末制导阶段导弹雷达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导引头误差对测量目标信息及导弹飞行过程和攻击结果的影响。最后,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和OpenGL进行了空空导弹的全过程飞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大气层内拦截弹微分对策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延芳  齐乃明  夏齐  阳勇 《航空学报》2011,32(7):1171-1179
针对新型战术弹道导弹(TBM)和智能巡航导弹等具有高机动性的拦截目标,应用控制受限的非线性对策模型,提出非线性微分对策制导律,并分析了零脱靶量拦截所容许的初始航向误差.目标和拦截弹间的相对运动是非线性的,采用传统线性化模型建立的拦截制导律会因为线性化而带来误差.提出的制导律是在保持拦截弹和目标的非线性运动学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一种无塔角度标定的方法,即在测量雷达上配装微光电视系统,利用伺服顶偏跟踪载标气球,通过建立微光电视脱靶量与雷达角误差电压及信号电平的函数关系,校准角误差通道。  相似文献   

10.
反舰导弹末端蛇行机动突防效果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末端蛇行机动是反舰导弹突防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伴随技术,利用简化的导弹—突防拦截模型,得到了突防反舰导弹蛇行机动时拦截导弹的脱靶量,并分析了影响拦截导弹脱靶量的各个因素,研究结果为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和末端机动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典型末端规避战术实时性低、操作难度大和规避效果差等缺点,研究了一种实时指令控制的战斗机末端规避战术轨迹控制方法;分析了增大脱靶量的末端规避原理,在以导弹为原点的球坐标系下建立了导弹与战斗机的相对运动模型;结合战斗机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脱靶量末端规避数学模型;选取脱靶量为优化指标,建立了战术轨迹最优控制指令模型;提出了滚动关联粒子群算法并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战斗机的最优战术机动控制指令;通过仿真,对比了滚动关联粒子群与粒子群、混沌粒子群三种算法对最优控制指令模型求解的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飞机桶滚机动规避空空导弹攻击的作战背景,建立了导弹与飞机的空间交会模型。以导弹脱靶量、过载以及舵偏角速率为依据,对桶滚机动不同机动时机、周期下的规避效果以及规避原因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弹脱靶量与机动时机的关联性较弱,可随着机动周期的增大而减小。当机动周期为 2~3 s时,导弹脱靶量较大,飞机规避效果较好。飞机桶滚机动规避导弹的原因不仅在于导弹交会过程中过载的增大,而且还在于导弹交会过程中舵偏角速率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对单部雷达测量飞行器脱靶量所涉及到的雷达分辨力和多目标信息获取及处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靶场应用介绍了脱靶量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脱靶量的测量误差,并给出了分析结果;本方法可最大限度地补偿掉系统误差,脱靶量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达本身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一种角度夫塔标定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一种无塔角度标定的方法,即在测量雷达上配装微光电视系统,利用伺服顶偏跟踪载标气球,通过建立微光电视脱靶量与雷达角误差电压及信息电平的函数关系,校准角误差通道。  相似文献   

15.
陈峰  王育林  肖业伦  陈万春 《航空学报》2008,29(6):1665-1672
 针对拦截器使用耗尽关机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情况,设计了大气层外目标拦截的速度增益导引方法。导引律中根据Lambert导引确定指令推力方向初值,利用剩余速度增量信息,计算惯性速度增益下的预测脱靶量,使用Kepler轨道摄动方程计算消除脱靶量所需的速度增益修正,根据惯性速度增益和速度增益修正之和确定指令推力方向。给出了一种计及J2项引力摄动影响的滑行段弹道预测半解析方法,减少导引律运算量,降低导引方法误差;导引律中引入了剩余速度增量测量环节,增强了导引精度对推进系统参数的鲁棒性。与传统的通用能量管理(GEM)导引相比,采用该导引律拦截远程目标时指令推力方向平稳、变化范围小,脱靶量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小最终脱靶量,研究了系统存在随机扰动时交班切换边界定位问题。首先建立了具有中制导和末制导的结构随机跳变系统模型,然后根据结构随机跳变系统理论进行系统概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化算法,得到最优的交班切换边界,使得当前脱靶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最小。最后,进行了某型导弹纵向俯仰通道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基于弹丸激波的矢量脱靶量测量原理,提出了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脱靶量测量方案,研究并建立了该方案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动对动”射击时的脱靶量修正算法。  相似文献   

18.
由一台靶载高速摄影机的数据可以给出导弹的弹道和脱靶距离。该报告导出了理论解,并简要地说明了如何修改该解法以便用计算机处理实际数据。还给出了误差源及其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空战效能评估中,对空空导弹的杀伤效果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评估模型只考虑了导弹特性和脱靶距离对杀伤效果的影响,而忽略了目标机本身的易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目标机易损性的杀伤效果模型,并讨论了飞机易损面积的变化对目标机被击毁概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考虑导弹特性、脱靶距离和目标机易损性的空空导弹杀伤效果评估模型更加附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标和其发射的拦截弹对来袭攻击弹进行协同拦截问题,设计了一种最优协同拦截制导律。建立描述目标、攻击弹和拦截弹三者相对运动关系的模型,引入零控脱靶量对模型进行降阶处理。考虑拦截弹对攻击弹的拦截精度、拦截末端时目标的安全性以及目标、拦截弹的控制能量问题,基于攻击弹-拦截弹零控脱靶量、攻击弹-拦截弹终端横向相对运动速度零控脱靶量、目标-攻击弹零控脱靶量以及目标和拦截弹的加速度,建立了性能指标函数,同时考虑目标和拦截弹加速度的有限性,基于极小值原理设计了最优协同拦截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目标和拦截弹独立飞行的情况,采用协同拦截制导律,在考虑了目标安全性的前提下,机动性较弱的拦截弹能够以较平直的弹道成功拦截攻击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