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涡轮发动机射流预冷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流预冷技术(MIPCC)是扩展现有涡轮发动机工作范围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和重要发展方向,其技术研究将极大地支撑后续高速/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开展射流预冷技术研究的技术难点,并对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可为国内后续射流预冷技术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杰 《载人航天》2008,(3):60-64
分析软件重用的主要技术问题,介绍国内外航天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状况,涉及飞行软件的代码重用、任务重用、代码自动生成、软件生产线等技术。据此,探讨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飞机维修保障,能够有效提高飞机的保障效能。研究了就增强现实技术在飞机维修保障过程中的应用,制定了研究方案,包括使用保障作业引导、智能维修辅助和交互式智能故障诊断引导3个方向的研究。针对研究方案,还开展了路径规划及对象自主识别技术、基于IETM的辅助信息智能化组织和推动技术、三维虚拟动画匹配现实场景的维修作业引导技术,以及多人协同组织技术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最后,为了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开发了原型系统,对技术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飞行器速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需求,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气膜冷却技术研究,对于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热防护问题,突破防热技术瓶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主动冷却热防护技术原理、分类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个维度,对二维槽缝气膜孔工艺、离散气膜孔工艺和高超声速逆向喷流技术等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以及影响气膜冷却效果的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了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的防热材料研制、材料制备工艺、多气膜孔特性实验研究、逆向喷流气膜孔冷却技术实验验证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英文缩写BATRC)成立于1958年8月,其任务是从事航空技术装备的使用维修研究。经过35年的建设和发展,BATRC已成为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在国内外航空维修界有一定影响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BATRC把先进技术运用于装备革新和维修研究,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航空装备的改进改型研究,航空装备寿命研究,机载设备应用研究,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技术研究,维修手段和测试技术研究,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研究,航空维修工程研究等七个方面,形成了技术特长。最近几年,BATRC又在惯性导航、航  相似文献   

6.
航空产品的设计、材料研究与制备、工艺研究与优化以及结构件制造与装配等都离不开无损检测技术的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实验室拥有40余人的强大研究队伍,是国内从事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单位,现主要开展先进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X射线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工程检测系统研发等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和国防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软硬件条件,承担数10项科研项目,长期与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在周正千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推力矢量的基本原理 ,国外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及矢量喷管的主要技术方案 ,分析了国外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方向、技术途径 ,对我国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高精度测试技术研究,除了必要的高精度器件研究外,更重要是结合具体仪器结构的误差理论及应用研究。误差理论及应用技术是测试技术及仪器学科领域特有的理论与技术,它在本学科的重要性已被学术界所共识。任何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始终离不开误差理论的指导。在我国,从事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专业的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多是读着费教授的书迈进了精密仪器科学的殿堂。费教授提出的现代误差理论及技术,已为我国有关学者研究误差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而费业泰教授则被业内誉为现代误差理论的杰出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空间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与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空间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非金属与金属空间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的发展现状,空间电子束焊接、固相焊接等工艺与装备研究进展等。论述了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武器装备系统评估的特点和发展动态,指出了当前试验鉴定技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加强一体化研究,发展小子样试验鉴定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一体化研究的内容、技术途径,据此提出了一体化研究和小子样试验鉴定技术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军在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我国的技术状态管理也在按照边研究、边管理、边改进的方法进行着。本文从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意义、现状、内涵和要求等方面对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分析,同时对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和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共流吹气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流吹气(CFJ)技术是一种新型流动控制技术,该项技术在增升减阻及改善失速特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回顾了CFJ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论述了这项技术的增升减阻机理,探讨了这项技术的理论研究价值,分析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典型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这项技术在飞行器设计方向上的四项关键设计问题:飞行器综合设计技术、设计分析及优化方法、元件优化布置技术和飞行控制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制造技术是研制新飞机,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技术。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没有先进的产品。因此,先进工业国家都把发展制造技术作为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据资料介绍,美国制造技术开发投入人力和资金是基础研究的300倍,是应用研究的60倍,是产品开发的15倍。可见对制造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复合材料修理技术现状和国内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机体复合材料修理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并介绍了复合材料修复金属结构等技术,对复合材料修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民用航空器适航性定义的本质属性,提出了开展适航性技术研究的观点,并论述了适航性技术研究范围。在分析国内以往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工作基础上,给出了构建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学术交流,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无人机事业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将于2019年10月下旬举办无人机智能技术发展大会。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系统",将重点研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大会面向全国开展征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1.人工智能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2.智能无人机技术研究;3.认知无人机技术研究;4.先进无人机感知与规避、自主与协调控制、智能决策技术研究;5.先进无人机任务载荷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保障措施。拟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有CAD技术、先进测量技术、先进制造管理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先进制造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TheFutureoftheAirportDesignandtheTechnologyResearch机场设计与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开展技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本文想对机场设计与建设技术研究的状况和发展作初步的探讨。一、机场设计与建设技术研究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性质机场建设是工程技术范畴。过去,对科研工作是否应该结合机场工程建设开展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机场建设有很多技术难点和标准控制问题,应该结合工程开展研究;有人认为,机场工程要用成熟的技术,新开发的技术不宜马上采用,所以机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液压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应用到该系统中,并对其核心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在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发生退化时对该系统进行的故障检测、健康评估及预测。对液压伺服系统PHM技术研究可为系统故障检测、退化评估和寿命预测的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并且PHM技术研究是故障诊断技术新的发展方向。最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PHM技术在液压伺服系统故障诊断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钛工业与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2014年,我国钛工业已经整整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瞩目的成绩。在简要介绍我国钛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评述钛冶金、钛塑性加工理论和技术、相变组织控制及近净成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我国钛工业与技术今后发展应该重视的重要方向为:钛及钛合金(尤其是海洋用钛合金)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钛合金低成本化技术研究;钛合金的基础研究和性能数据积累;钛合金设计和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