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决惯性仪表磁悬浮轴承铁氧体零件的精密加工难题,开展铁氧体超声振动铣磨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和加工表面三维仿真技术研究,进行铁氧体磁性材料超声振动加工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为提高铁氧体材料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水平是影响产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航空燃油附件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为典型实例,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加工效果为目标,重点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思路及技巧,为数控加工技术的深度应用打下良好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钛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存在加工效率低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利用电解加工技术,采用直径为10mm的管状阴极,对(TiB+TiC)/TC4复合材料进行电解钻孔加工试验研究。进行了(TiB+TiC)/TC4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测量了(TiB+TiC)/TC4复合材料在10%NaNO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电流效率。探究了加工电压、电解液压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工电压为30V,电解液压力为0.6MPa时,电解钻孔可以在1mm/min的进给速度下稳定加工。当加工的盲孔深径比为3.06时,孔的圆度误差为41.1μm,锥度为0.4°,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
微幅往复走丝微细电解线切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洽  朱荻  曾永彬  张海 《航空学报》2012,33(5):920-927
 微细电解线切割是一种新型的微细加工技术,适合高精度金属窄缝、窄槽等微细结构的加工,由于加工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困难,容易影响加工精度。为了提高产物排出效率,提出线电极微幅往复走丝促进加工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的方法,改善了加工稳定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建立了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效率对加工精度、加工速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线电极走丝速度和走丝幅值对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和电解液更新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线电极的走丝速度和走丝幅值对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优化参数在厚度为80 μm的钴基弹性合金上进行微槽结构加工,底面粗糙度约为0.45 μm,倒角半径小于8 μm。结果表明线电极轴向微幅往复走丝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能束流加工设备应用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能束流加工作为当今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其研究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技术领域有激光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以及高能束流复合加工技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对高能束流加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国防工业发展需要,本刊以"高能束流加工设备应用"为主题展开调查,力求通过我们的调查为高能束流加工设备供应商和相关用户搭建交流平台,了解该领域设备的应用现状、用户的需求以及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目前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设备应用情况,并为高能束流加工设备供应商的产品研发、销售提供参考,为用户选购设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由于工业迅速发展,硬质合金、纯钨、钛合金等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制造、石油钻探、兵器、宇航和电子等部门常常遇到这些材料的加工问题。对于上述材料使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极其困难,虽然可用通常的电火花加工方法解决,但效率极低,有的根本无法加工,如深小孔加工。为此,我们从1981年开始采用以水为基的复合工作液和特殊的脉冲电源,进行了难加工材料的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小孔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加工φ2~φ0.5毫米小孔时,加工速度:硬质合金材料为4~10毫米/分;纯钨材料为2~4毫米/分;钛合金、耐热合金材料为12~24毫米/分;对于钢材料的加工速度,一般达到或超过钛合金材料的加工速度。加工粗糙度约为,加工孔的深径比可达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航空复杂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工艺人员一直在寻求更为高效精密的加工工艺方法。车铣复合加工设备的出现为提高航空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喷嘴壳体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采用普通设备加工存在加工周期长、加工精度不易保证的困难;通过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及对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设备功能的开发,优化了传统工艺,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节约了工装,为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上加工锻铸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的产品中,保护圈、密封件等零件广泛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在加工中多采用车削加工,粗糙度一般为Ra1.6,本文通过选用不同车床、刀具、加工参数的方法,提高该类材料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为后续加工提供经验和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理论和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保证加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难加工材料(GH2132)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切削加工参数,并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加工中获得验证,取得了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的最优结合,为解决航空典型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参数优化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解决途径,这对于提高航空发动机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