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过失速机动技术.首先对过失速机动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作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采用过失速机动技术,战机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8先进战机传动控制及动力系统现代第四代先进战机具有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敏捷性、短距/垂直起降等性能。因此,对飞机的传动控制和动力系统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先进战机传动控制、动力系统关键精密部件:大流量、高精度余度控制阀液压偶件;大推重比(10:1)发动机高温材料涡轮;发动机二元俯仰轴、及多轴推力矢量控制机构及钛合金喷口等。9精确打击武器这里,精确打击武器主要指两大类,一类是不带动力装置的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另一类为带动力系统的各种导弹。大多数精确制导炸弹是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并改装空气动力控制面后而制…  相似文献   

3.
某型战机所采用的气动布局使得其横侧安定性较大,与同代其他现役飞机相比横滚操纵性能较差,飞行员在做横滚机动动作时飞机掉高度现象明显。分析了其在低速和高速飞行时横滚机动性能差的原因,研究了增加差动平尾控制提高横滚操纵性的问题。建立了采用差动平尾后飞机稳定横滚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定量分析计算说明了增加差动平尾控制,可以使该型战机的横滚机动性能提高近30%,而不会削弱其安定性。  相似文献   

4.
超机动性技术及其战术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超机动性技术。首先对超机动性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做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战机采用超机动性技术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尤其是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飞机、航天飞行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一方面,飞机结构件尺寸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飞机及各类飞行器中难加工材料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切削余量大,加工难度高,加工周期长,使得加工效率成为制约现代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的特点,在纯比例导引律的导引下,分析战机的运动轨迹,通过采样取得的一系列载机的控制输入数据,根据追踪导引控制的内在要求(目标视线角速度的绝对值减小并趋于零),设计载机导引控制器的相应的离散输出值,离线训练一个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块,嵌入到载机控制回路中,作为战机导引的控制输入,实现载机在纯比例导引下的性能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节能及省时方面,能达优化纯比例导引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机普遍采用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进行增稳和控制。法向过载是飞控系统的重要反馈。受重力影响,法向过载传感器的测量值会随飞机姿态变化,给飞机的配平和操纵带来困难。本文以某型电传飞机为例,利用飞机姿态信息对法向过载传感器测量值进行补偿,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不起眼、没功劳、性能二流,这是许多人对F-5E/F"虎Ⅱ式"(TigerⅡ)战斗机的印象。但30多年来,这种二流战机却扮演着台湾空军"主心骨"的角色,有惊无险地度过多次台海危机。在台湾空军下一代战斗机还没完成战备前,那些驾驶F-5E/F的飞行员们,明知在武器性能与战机数量上的劣势,却也得咬牙撑下去,以争取新一代战机的换装时间。最近,一些台湾退役飞行员讲述了他们驾驶F-5E/F飞机的趣文逸事,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虎威不再  相似文献   

9.
杨楠  张健  唐华  欧飞 《飞行力学》2012,30(3):228-232
针对现代战机近距空战导引过程,建立了战机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以拦截时间、视线角速率和指令加速度变化率为性能指标,推导出一种增广比例加滑模变结构的新型复合导引律,给出了其设计机理,并在理论上对变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结构简单,能有效克服目标机动,在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同时,其导引性能较传统的PPN有较大提高,具有工程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瑾酾 《航空知识》2011,(10):50-53
“座舱资源管理”在前些年还是一个新名词.西方概念主义的“新玩意儿”包装精美,有好的LOGO,还有玄奥而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其实资源管理只是飞机系统管理的一个结果,而日益复杂的飞机系统才是飞行员真正需要管理的对象.系统管理这一概念是随着飞机的发展而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机,其实只是安装了一套武器的飞行平台,飞机所有的技术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