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ober空间是介于T0 空间与T2 空间之间又完全独立于T1 空间的一类拓扑空间 ,本文基于拓扑σZ(P) ,证明了Z 连续偏序集P上的拓扑σZ(P)当σD(P)≤σ(P)时是Sober空间  相似文献   

2.
Menger PM-空间上复合映射不动点定理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X,F,△)和(Y,-↑F,△)是两个完备的MengerPM-空间,△是连续的H型t-范数,函数Φ(t)满足条件(Φ1),本文在映射T:X→Y和S:Y→X满意更一般的条件下给出了关于复合映射TS和ST的不动点定理。这一定量进一步推广了Fisher,Sehgal和Bharucha-Reid等的有关结果,也是作者“MengerPM-空间上复合映射的不动点定理”一文的一般推广,最后给出了几个有用的结果作为本文主要定理的推广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连续结构拓扑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是结构初始方案设计的重要方法。采用遗传算法,用染色体基因映射结构离散化后的单元体,通过改变基因代码实现连续结构的拓扑。在优化过程中,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等特点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技术对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为了消除结构拓扑优化分析中的铰接和棋盘格现象,提高优化分析效率.改善优化分析结果.在结构拓扑优化分析中引入了结构约束的概念和渐进结构优化的思想。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常所说的函数逼近,或者是在C—范数拓扑下连续函数的多项式逼近,或者是在L~p—范数拓扑下L~p函数的多项式逼近,或者是在Sobolev范数(‖·‖_(H~(m,p)(Ω)))拓扑下用C~∞(Ω)(或C~∞(Ω))对于Sobolev空间H~(m,p(Ω))的逼近。而对于有界L—可积函数的多项式a·e(即几乎处处)逼近,至今未见有任何文献。本文则借助于实变函数的性质与连续函数多项式逼近的技巧来处理这一工作,而文中的主要结果(即定理1—3)正反映了这一尚未有过的工作。确切地说,本文首先利用L—可测函数的重要定理,把L—可测函数转化为连续函数,使(用多项式)a·e逼近成为可能;而后,再对连续函数将广义Jackson算子逼近的已知结果与相应技巧应用上去,得到一系列刻划逼近程度(即逼近阶)的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5.
对铁磁体中的Spin态进行拓扑分类在物理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代数拓扑学中的Mayer-Vietoris正合序列计算了一类空间区域Ω的第一、二个整系数上同调,从而对占据该区域的铁磁体的3D和2D型Spin态进行了拓扑分类,这里所论的铁磁体中含有若干环状和穿过其中的柱状空腔,而且环状空腔可以是互相缠绕的。最后还讨论了这类铁磁体中的矢量场和标量场的某些全局性质。  相似文献   

6.
确定投影空间维数和建立投影空间模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形态图计算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根据态图计算时特征视图拓扑结构等价的特点,指出轴测投影下的投影空间是二维空间,透视投影空间为三维空间,并分别了投影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从而使复杂物体形科计算是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7.
考虑了限制在球面S2上运动的三个质点的力学系统,该系统的构型空间是S2上的一个纤维丛。本文证明了这个丛的第1陈省身示性类等于-2c1(γ),其中γ是复射影空间CP1=S2上的典范线丛。这个结果蕴涵该构型空间是S2上的非平凡丛。由此又算出了它的上同调群与同伦群。此外还讨论了上述拓扑性质对于诸如平衡位置的数目,周期轨道及约化相空间等涉及系统大范围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Griffith脆性断裂基础理论引伸,导出了延性断裂理论,求得含有穿透裂纹或表面裂纹非加劲平板结构断裂强度新的表达式。与常用的线弹性断裂力学使用一个材料参数不同,在表达式中使用两个材料参数。本理论独特之处在于两个参数可以由单向拉伸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求出;并且,对常用的结构金属,在很宽的裂纹尺寸范围内,应力超过或者低于金属屈服应力下,理论结果和试验数据相当符合。 A—半椭园表面裂纹临界面积,(πac)/2,in~2。(吋~2) Au—在σ=σ_U下半椭园表面裂纹临界面积,in~2。(吋~2) A—埃,0.394×10~(-8)in。(吋) a—半椭园表面裂纹的深度,in。(吋) a_U—在σ=σ_U下半椭园表面裂纹的深度,in。(吋) 2C—穿透裂纹或表面裂纹的长度,in。(吋) 2C_U—在σ=σ_U下穿透裂纹或表面裂纹的长度,in。(吋) 2C_L—在σ=σ_L下穿透裂纹或表面裂纹的长度,in。(吋) E—拉伸时的杨氏模量,Psi(磅/吋~2) h—滑移带的有效高度,in。(吋) h_F—裂纹前缘变形区城的有效高度,in,(吋) h_U—裂纹前缘附近变形区域的有效高度,in。(吋) K_O—线弹性平面应力或混合型的断裂韧性,Psi in~(1/2)。(磅/吋~(3/2)) K_(1C)—线弹性平面应变断裂韧性,Psi in~(1/2)。(磅/吋~(3/2)) K_(TC)—具有中心穿透裂纹的薄板或平板的断裂靱性,Psi(in)~(1/(2 ω)(磅/吋~((3 2ω)/(2 ω)) K_(pC)—具有中心表面裂纹的薄板或平板的断裂靱性,Psi(in.)~(1/(2 ω)(磅/吋~((3 2ω)/(2 ω))) K—厚度参数 L_G—单向拉伸试验中所用的应变片长度,in。(吋) n—ε_(TP)之Ramberg—Osgood关系的指数 P—单位厚度塑性能吸收率,L bs/in。(磅/吋) T—产生单位面积新裂纹表面所消耗的能量,Lbs/in。(磅/吋) t—断裂试件厚度,in。(吋) t—单向拉伸试件厚度,in。(吋) t_o—平面应力断裂的最大厚度,in。(吋) U_E—可用于产生新裂纹表面的单位厚度弹性能,Lbs(磅) U_S—产生新裂纹表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P—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F—裂纹前缘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F1)—在σ=σ_U下,裂纹前缘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F2)—在σ=σ_L下,裂纹前缘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U—裂纹前缘附近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U1)—在σ=σ_U下,裂纹前缘附近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U_(U2)—在σ=σ_L下,裂纹前缘附近塑性变形时单位厚度所消耗的能量,Lbs(磅) W—试件宽度,in。(吋) W_F—在应力—应变曲线下面,从颈缩开始时的应变到σ_F的应变之间的塑性能密度, Psi(磅/吋~2) W_U—在应力—应变曲线下面,从σ_L的应变到颈缩开始时的应变之同的塑性能密度, Psi(磅/吋~2) β—厚度参数ε_L—在σ=σ_L下的单向拉伸应变ε_N—修正后的颈缩单向拉伸应变ε_U—颈缩开始(σ=0.995σ_U)时的单向拉伸应变ε_F—在σ=σ_F下的修正后的单向拉伸应变ε_F—在σ=σ_F下的平均单向拉伸应变(应变片长度内平均) ε_Y—在σ=σ_Y下的单向拉伸应变ε_(PL)—在σ=σ_L下的单向塑性应变ε_(PU)—在颈缩开始时的应力下的单向塑性应变ε_(PF)—断裂应力下的单向塑性应变ε_(TL)—在σ=σ_L下的单向真正拉伸应变ε_(TY)—在σ=σ_Y下的单向真正拉伸应变ε__(TU)—颈缩开始时的单向真正拉伸应变ε_(TF)—在σ=σ_F下的单向真正拉伸应变ε_(TP)—单向真正塑性拉伸应变ε_(TPU)—在σ=σ_L下的单向真正塑性拉伸应变ε_(TPY)—在σ=σ_Y下的单向真正塑性拉伸应变ε_(TPU)—颈缩开始时的单向真正塑性拉伸应变ε_(TPF)—在σ=σ_F下的单向真正塑性拉伸应变λ—裂纹形状因子μ—厚度参数ν—波松比σ—垂直于裂纹平面的总(毛)面积应力(单向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L—相当于0.0005单向塑性应变的弹性极限拉仲应力,Psi(磅/吋~2) σ_Y—单向屈服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U—单向极限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UF)—从σ_U至σ_F的平均单向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F—单向断裂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单向真正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Y)—单向真正屈服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U)—单向真正极限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UF)—从σ_(T_U)至σ(TF)的平均真正单向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L)—单向真正极限拉伸应力,Psi(磅/吋~2) σ_(TF)—单向真正断裂拉伸应力,Psi(磅/吋~2) φ—裂纹形状参数ω—断裂靱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P(VDF-TrFE)和铜酞菁齐聚物的接枝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o ly(V iny 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 lene),P(VDF-T rFE)]与铜酞菁齐聚物(Copper ph tha locyan ine o ligom er,o-CuP c)复合物的相容性,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赋予其活泼苄氯基团,进而与o-CuP c发生酯化反应,将其部分接枝到聚合物链上1。H-NM R和FT-IR表征证明了接枝的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T ransm iss ion e lectron m icroscope,TEM)分析表明,与P(VDF-T rFE)和o-CuP c的共混物相比,所制备的接枝纳米复合物[P(VDF-T rFE)-g-CuP c/CuP c]中o-CuP c的分散性大大提高;o-CuP c颗粒的粒径在60~100 nm之间,约相当于共混物中的1/6。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利用还原剂在铝合金表面沉积Ni-P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操作简便,所得到的沉积层结合力良好、硬度高、耐蚀性能优异。可用于航空精密仪器仪表的防护与装饰。  相似文献   

11.
一种18脉冲隔离型变压整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脉冲隔离型变压整流器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输入输出电气隔离、输入电流谐波小并可通过匝比变换实现自由变压变流等优势,在工业及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传统的18脉冲自耦型变压整流器的基础上采用加原边三角形绕组的方式来构造18脉冲不对称式隔离型变压整流器,对其工作原理、输入电流特性和输出电压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对变压器建立等效模型,着重讨论了变压器绕组等效电阻及交流侧漏感对输出电压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变压器设计提供了依据。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1kW实验样机和200kW工程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BCu93P丝状钎料的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Cu39P钎料丝材在热挤压过程中易产生断裂,质量不稳定等缺陷,用金相法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和研究了该钎料丝材的内部组织分布和断口形貌,找出了引起钎料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钎料内部组织分布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评述B—P统一弹—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Bodner-Partom统一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的基本理论,包括流动法则、运动方程和内变量演变方程三个部分。该模型是基于位错动力学的思想提出来的,认为材料变形的应变率由弹性和非弹性两部分组成,它们始终耦合在一起,采用内变量来表示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非弹性状态,内变量包括各向同性硬化和方向性硬化两种。该模型不需要屈服准则和加卸载准则,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能模拟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非比例加载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FD12P天气现象传感器是智能型多变量传感器,能测量能见度、温度、降水强度和类型,其精度是测量正确数据的关键。本文总结了FD12P在实际工作中的校准、故障检测、维护、维修经验,并提出注意事项,对保障此设备的正常使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CJ1+飞机曾多次出现P2分离故障。本文从某次P2分离故障入手,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总结其故障原因为:当左右发动机进口总压平均值超过0.5个PSI时,将会触发发动机的P2分离故障。并对飞行和机务人员提出了有益建议,以降低该故障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P"现象从句法上看,是"导向"篇章功能下系连和定位分工的结果。"P"范畴的多义性仍然可以从功能主义篇章语言学的视角下获得解释:陆标不是语篇参与者,而是语篇支撑点,具有不同于A、S、O角色的信息、语义和编码特征。陆标隐现受语篇—语用动因制约,陆标的隐现与否是由说话人决定的,言者的主观性决定了介词宾语是否值得注意,从而决定了词汇化与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流变铸造法制备的Al2O3P/Zn-Al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提高了Zn-Al合金的室温和高温硬度,改善了其耐磨性能。颗粒体积含量增加,或者颗粒粒径的减小都将提高该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而试验温度的增加会引起其硬度的迅速降低。不过,Al2O3P的加入显著改善了Zn-Al合金耐高温性能。此外,文中还研究了淬火、回火或循环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硬度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模用锌合金ZA4-3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流变铸造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稳定的Al2O3P/ZA4-3复合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压缩强度、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使锌合金的压缩强度、室温和高温硬度以及耐磨性明显提高,其弯曲强度略有降低,而其冲击韧性下降了 。最后还讨论了成形工艺参数、颗粒含量和颗粒直径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通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江苏3个试点市之一。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分支,其教育目标既要实现高校体育基本培养目标又要实现行业、职业需求特殊目标。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对南通市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找到改革的切入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