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损检测和评价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国外固体发动机无损检测和评价技术的新进展,论述了无损检测和评价技术是保证固体发动机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于大型固体发动机无损检测的X射线层析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X射线高能物理研究导出的X射线自动层析技术,可望用于大直径(3.809m)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无损检测。为了验证高能级X射线的使用可能性,美国的先进研究与应用公司与空军莱特试验所于1992年对60MeV X射线层析仪进行了应用研究。X射线层析仪可得出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的三维细化图象,由此可查出装药气孔、装药与绝热层界面脱粘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高能X射线对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高能X射线无损检测中,固体推进剂接受射线剂量的理论估算和实验测定,以及对丁羟、丁羧及聚硫三种系列推进剂受高能X射线照射后其然速、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1958年开始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探索和研制工作。根据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促使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在三十多年的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壳体材料和成型工艺、推进剂配方和装药工艺、喷管和推力向量控制技术,安全点火和高空点火技术、各种环境试验技术、无损检测和质量保证技术、地面试验和测试技术等。已形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配套的基本条件,同时为中国卫星发射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热成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工业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应用和实验研究;展望了它在复合材料固体发动机壳体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和自动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历史,述评了各厂家采用的优化技术,讨论了计算机通用程序的发展。美国的经验表明,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进入高性能、高精度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的因素。现在,日趋完善的优化和自动化设计技术正在使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产生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对苏联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技术特长和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述评,并对其采用的典型仪器设备系统技术参数给以简要介绍。最后联系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工作实际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将采用“计算机辅助 X—射线断层成像(CT)系统”检测海军三叉戟—2(D—5)导弹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系统,比现行各种方法所能检测出的发动机缺陷要小得多。洛克希德公司是 D—5导弹的主承包商,这套 CT 个系统是美国科学与工程有限公司为此而研制的。右图是该设备的1/26缩比模型,在旋转升降台上放置着一台 D—5第一级发动机,平台左边的 X—射线源对发动机进行逐次扫描,发动机右边的检测器阵和电子仪器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将于1994年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 CT 装置,它包含了数字式射线照像方式,能把实时射线照像可动的优点和固态数字射线照像术的性能优点结合起来,并采用了线性阵列探测器系统,因此明显地改进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无损检测技术,精确度、灵敏度都获得提高,并缩短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0.
点焊质量监控与检测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点焊焊点质量动态监控的主要方法、原理,并对焊后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X射线成象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是无损检测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始终是推进航天技术和探索未知空间的重要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以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常被选作推进系统,针对航天工程中火箭运载、在轨维修和精确制导等技术的需求,重点梳理了多年来美国、俄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以火箭运载和精确制导为临界点,将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大小型区分,基于整体式和分段式的特点,列表对比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度、直径、推力等重要技术参数。沿着时间的发展主线,概述了小型单/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参数、飞行测试结果等。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技术差距,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尤其是在其新型号产品的高能X射线照相检测中,缺少先验知识,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优化需要通过系列试验,时间长、花费大等问题,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X射线检测仿真系统。根据实际X射线检测物理系统建立了X射线源仿真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型、胶片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STL样本模型的非点光源与多能谱投影的成像算法,其中针对求交速度问题提出了三维空间投影约束方法,并利用GPU并行技术实现了硬件加速,该方案相对于CPU投影计算有500~1000倍左右的加速比。实验结果表明,仿真投影与实际检测胶片影像结构性完全吻合,在10 GY剂量条件下仿真胶片与实际胶片测量黑度值曲线的趋势和数值范围吻合,黑度最大差值0.23。该系统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为优化检测工艺参数和确定最佳检测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故障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文中基于开展数字图像处理工程研究的基本思路主线,即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图像分析及目标检测,进行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图像预处理、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故障图像分割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故障图像的喷出物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图像处理很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从1955年到1975年这二十年期间,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技术进展很快,它在战术、战略和宇宙应用各方面取代了液体推进剂火箭。一般来说,选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比液体火箭发动机价格便宜,并且反应时间短。看来液体火箭的主要用途不得不退缩到要求多用途、极高性能、多次起动和关机以及节流控制的任务方面。将来,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某些任务方面还可能被低价格的空气喷气推进或液体火箭所取代。虽然美国航空与宇舰学会的固体火箭委员会对国际政治、国家的看法和重点以及联邦政府的予算均无法进行估计,但该委员会最近仍试图予测固体发动机的未来。为此,他们询问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的专家们对今后10~20年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应用、经济、性能发展趋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空喷气公司研制出几种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老化试验进行检测的无损装置,包括表面试验器、点火延迟发动机、现场粘接试验器、SPALT 试验器、塞式发动机(PluggedMotor),以及超声波探伤仪。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和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研究,从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航天运载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及超音速高超音速固体组合动力四个方面着手,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及技术水平,据此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指明了各领域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固体组合动力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解决关键技术的主要途径,以期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全面展示固体动力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把握专业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作为我国该领域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本刊编辑部特发起"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新进展及未来新设想"、"固体推进剂及装药工艺新技术"和"航天特种及新概念推进动力系统"三个主题的专刊(正刊)征稿活动,欢迎广大科研人员踊跃投稿。一、"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新进展及未来新设想"专刊征文范围(1)固体推进技术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新途径;(2)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工程的重大进展及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沈超 《上海航天》1992,(5):47-50,56
为了加大射程,有必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最典型的指标要求(恒推力、定总冲)和约束条件(外圆直径受限),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讨论.以套筒型装药和两级式单孔管状药为例,介绍了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程序框图.该方法程序简单,实用性强,但不适用于变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19.
固体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能量输出进行调节控制,可明显提高武器系统性能。文章综述了固体双脉冲发动机、固体变推力发动机、固体姿轨控发动机3种典型能量管理发动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固体发动机能量管理技术发展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梳理了3种典型发动机关键技术进展情况,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管理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技术恰当地说,1979年在“巨型”发动机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陆续成功推动着技术的进展并提高了当前技术水平。从小尺寸发动机简单地按比例放大的方法是不能满足要求的。由于发动机尺寸和重量大幅度增加,在材料、生产和装卸等方面都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发动机采用分段制造和分段运输以及在发射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