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果  孙伟 《国际航空》2006,(6):39-41
国外直升机制造商对我国市场的虎视眈眈,使我国直升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毫无选择地要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作为我国直升机行业的管理者,王斌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直升机工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描述了昌飞在中国未来直升机工业发展中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短讯     
▲我国1吨级轻型直升机获准立项国家计委会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民航总局,对武汉市1吨级轻型直升机项目进行了审定,1996年5月份已发文批准立项,与此同时批准成立武汉直升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直升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套引进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的质保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加快我们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本文拟对我国直升机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直升机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研发、试验、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形成了1吨级到13吨级相对完整的产品谱系,累计交付近千架直升机,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直升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全力发展民用直升机产品,打造AC系列民用直升机品牌,除AC311外,中航工业陆续推出下列AC系列民用直升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2010,(4):37-37
3月1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首飞成功。该机由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直升机)为主研制.中航工业所属多家企业参与研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大型民用直升机.该机完全按照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几乎集中了我国直升机钡域全邵的科研、生产力量,是我国直升机产业当之无愧的"国家队".在中航工业改组迄今的两年多时间里,中航直升机公司在改革、重组、发展、整合的大政方针之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也已清晰.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直升机工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欲使我国直升机工业崛起,需要有相应技术政策的支持和保证。本文对其中若干技术政策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之后,国人对直升机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北京航展之前本刊记者走访了美国西科斯基,欧洲直升机和阿古斯特·威斯特兰直升机公司。这些公司有的已进入中国直升机市场几十年,在我国直升机市场上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地位,并已与我国直升机工业建立了紧密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有的则是中国市场的后来者,但却取得了重要的市场突破。本文根据我们采访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这些公司在我国工业合作和市场销售方面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稳步的发展,各行业各部门对直升机的需求正目益增加。为了满足各界用户的需求和进一步推动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中国直升机公司、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会同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升机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直升机工业迎来了50周年大庆。回顾过去,可以看到中国直升机工业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史,是直升机领域全体人员不甘落后、激情进取的奋斗史。1956年10月16日,国家决定引进前苏联米-4直升机生产专利制造直5直升机,从此揭开了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的序幕。50年来,中国直升机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历经701、直6、直7、直8、直9、直11,我国先后研制生产了30多种型号共800多架的直升机,并参与EC120、S92、CA109等国际机型的研制,通过风险合作方式,研制直15型直升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