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民航局党组带领全国民航干部职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为指引,实现中国民航运输生产新突破,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未来十年是中国民航实现由"大国"迈向"强国"的黄金机遇期,同时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已  相似文献   

2.
媒体集萃     
民航应主动适应高铁时代新变化1月25日,《中国民航报》刊登《民航要积极主动适应高铁时代运输格局新变化》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民航乃至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是中国民航持续向前发展、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不竭动力。本文将从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机场"的角度对建设创新型民航提出建议。机场作为民航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创新型民航"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民航"十二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相似文献   

4.
国际航空枢纽与国际航空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跨过旧世纪的门槛,民航 也在飞向新世纪的天空。民航无国界,开放的中国为本国以及全球的民航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到目前为上,中国政府已同85个国家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中国民航飞达34个国家的64个城市,经营着128条航线,另有24条港澳特区航线世界上有45个国家的67家航空公司与我国22个城市通航。截止到1999年年底,我国国际航线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营运里程为67.%万公里,占全行业营运里程的30%。总周转量394489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31万人,货邮运输量423745吨,上述指标分别占…  相似文献   

5.
CCA新中国民航安全文化与新中国民航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对我国民航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更好地把握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脉络与规律,对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大有裨益。一、新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起源与萌发新中国民航于1949年11月2日成立后,伴随着民航安全生产的启航,民航安全文化起源并萌发。新中国民航成立初始,底子薄,设备紧缺,物质条件很差,"两航"起义提供了几架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旧中国遗留下几个设施简陋的机场,欧美国家的经济封锁导致飞机零配件缺乏、油料供给不足,机务维护、交通管制条件也很差。面对落后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民航正视困难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工作的物质条件,民航安全物质文化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航立法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0岁华诞,而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民航也已经走过60个春秋。在这60年中,新中国民航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纵观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民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法制的健全。民航发展壮大的60年,也是中国民航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的60年。中国民航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民航行业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一、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性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航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具备了由"大"到"强"实现跨越的基本条件。建设民航强国,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加快民航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离不开航空工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和基础的北斗全球导  相似文献   

8.
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使中国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民航业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加快了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化进程,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和发展给民航带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航空运输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目前中国民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民航主体,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将有可能达到现在的4倍以上,运输飞机将超过5000架,运输机场超过300个。由于中国民航前期发展相对较慢,飞行运行模式相对滞后,因此很多机场、航路依然在传统模式下运行。由于传统运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民航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民航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民用航空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创新性产业。由于民航运输业本身的特殊性,民航同空军曾经几分几合。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组建了七大国家直属航空公司,民航运输业开始步入较快发展的通道。2002年,为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相似文献   

11.
就整体而言,中国民航的发展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黄金发展期”,又是我国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而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智力支撑。但正如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所言:当中国成为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民航市场之一时,人员培训、基础设施、管理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数据分析,明确了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在国际同行业及国际上的地位,并深入研究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结合民航科技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GDP实现9.2%的增长,在正常经济年份内首次出现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增速低于GDP增速局面。从传统认识角度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民航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回顾2011年中国民航的生产发展,可从这一年的变化中研判中国民航未来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国际航空》2011,(6):26-26,28,30
近日公布的中国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五大任务,即提高航空持续安全水平、增强运输机场保障能力、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以及加快通用航空事业发展.这是民航发展规划首次将"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列为民航5年规划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民航业的迅速增长,1978年以来,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增长率18%,约为同期GDP增长速度的2倍左右。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2005年跃居到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第二的位置,已经成为民航大国。虽然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系统整体保持着快速稳步发展,然而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特殊机场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都导致这些机场和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地面导航台建设不完善、导航台和监视雷达信号覆盖不完全、传统地基导航设施难以满足运行需要,且投资巨大,维护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一、行业标准在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民航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航空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航空运输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这些都主要是基于思路清晰系统推进的民航体制改革、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依规章和标准的严格管理、大量高素质专业的民航从业人员等等。在这当中,CAAC规章体系和标准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直接促进了中国民航管理方式的革新。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用航空》2005,(7):32-32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历程,推进民用航空科学技术交流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加强中国民航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国民航总局于2002年12月批准建设中国民航博物馆。海内外广大关心、热爱、支持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为之欢欣鼓舞,纷纷表达了他们为中国民航博物馆做出贡献的殷切之情。目前,博物馆展藏品的征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为了能使有价值的展藏品在中国民航的这一神圣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民航博物馆谨向社会各界征集下列民航物品和有关史料:1.文件、题词、统计资料、宣传品、出版物、散落的档案、信件、著述书稿、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18.
张建恩 《大飞机》2021,(9):68-71
在后疫情时代,疫情的突发性对国内局部经济还会存在一定影响,但在外围环境逐渐向好的情况下,经济回暖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前,国内各个行业的营销模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变革与迭代. 后疫情时代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时代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机遇?变化与机遇会对营销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国内航司而言,如何正确看待营销大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经营理念,是每家航司都应该深度探究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的形势和特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民航局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指导精神,中国民航将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灵活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差异化航班量调控政策,实现不同区域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发展需求相平衡. 《中国民航发展阶段评估报告》指出,我国民航基本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单一航空运输强国的"转段进阶".这是我国民航又一新的历史性跨越.根据预测,"十四五"末,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接近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我国将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跨入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京沪高铁已经完成全线铺轨,其实验段运行时速超过480公里。京沪航线这条中国民航最重要的国内航线,即将直面高铁的挑战。紧随其后,更多的重要航线也将在高铁面前去证明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在民航历史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第一轮冲击波来自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一些短程航线因此退出了市场,最有名的当属成渝航线:旅客直奔沃尔沃大客车,抛弃了民航,导致航线停航。后来,成渝高速公路越来越拥挤,路面老旧行驶颠簸,车匪路霸使安全成为问题,川航及时抓住机会,在民航西南管理局的统筹下,得到机场和空管系  相似文献   

20.
杨局长代表民航总局向全行业提出的中国民航力争在本世纪的最初20年,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伟大目标,无疑令全行业为之振奋。在今天,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在成功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跨越的众多指标中,中国民航硬件规模的扩大可能是最容易实现的,中国民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世界一流的机队、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的机场设施,因为中国空前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中国民航自身的快速增长已经使得实现这一跨越的物质基础变得前所未有地坚实。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队规模以及全国各地机场的兴建和扩建,正在使中国民航的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