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豚型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能量法研究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这是评价一架直升机机动性能的基本要素之一。文中以海豚型直升机(直九)为算例,给出能量图和机动图,并利用能量法原理分析了直九机的自动转弯、下降转弯、减速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计算了各参数对这些转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机动飞行的神经网络动态逆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反馈线性化理论,讨论了神经网络自适应非线性动态逆控制设计。首先根据时标分离的原则,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快回路和慢回路控制器;其次提出了模型的神经网络非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案,其中设计一种在线神经网络用于补偿模型逆误差。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建立了能够满足实时仿真要求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以某型无人直升机为样例,开展飞行控制律设计,完成了悬停机动飞行和小速度飞行的半物理仿真,并与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飞行过程中,直升机姿态能够较好跟踪其设定值,验证了飞行控制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大机动飞行时旋翼翼型的动态失速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Beddoes-Leishman(B-L)动态失速模型,对前缘涡的分离条件和位置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了量纲为一的时间参数对前缘涡的累积和涡的移动在时间尺度上做更合理的建模,建立了涡位置和涡增量的关系,另外,改进了气流的再附着条件.算例表明采用修正后的B-L动态失速模型,能够有效地改善低马赫数下垂直力系数和力矩系数突变的临界点和峰值,而且改进了一般修正模型对气流再附着段的判断,有助于提高直升机在大机动飞行时旋翼大交变载荷的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将直升机姿态角系统划分为快慢回路 ,并分别采用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 ;针对动态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了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案 ,把BP小波神经网络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的小波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 ;最后对典型机动飞行进行了仿真 ,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 ,本文采用的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效果好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机动飞机的非线性控制与飞行员在环实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中格斗中,使用过失速机动可获得显著的战术优势,而飞机在大迎角和高角速率的情况下,其动力学具有强耦合性和非线性,本文讨论了应用非线性动态道进行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飞机的动力学可分成快慢两组变量,角速率是快变量,姿态角是慢变量,对快变量进行非线性逆控制器的设计,以此来稳定纵向短周期运动,并通过气动舵面与推力矢量的融合,来改善大迎角范围内的侧向响应。对慢变量进行非线性逆控制器的设计可使飞行员控制飞机慢动力学,即迎角、侧滑角和速度矢量滚转角。本文还讨论了一个飞行员在环实时仿真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采用了多台计算机的结构,可用于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律的飞行员在环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TLC方法的超机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轨迹线性化控制(Trajectory linearization control,TLC)方法,研究了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TLC方法的设计思想;然后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超机动飞行控制系统分成快慢两个回路,并为其分别设计了轨迹线性化控制器;最后分别用所设计的控制器和已有的动态逆控制器对某型歼击机进行了赫布斯特机动仿真。仿真结果和对比分析表明,所设计的TLC控制器是有效的,且比动态逆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建立了气体渗碳过程中渗层碳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所得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叶素理论建立了斜置尾桨的数学模型,以UH-60A直升机为对象,计算了平飞配平特性,并与试飞结果进行对比,完成了对模型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斜置尾桨模型合理准确,能满足工程精度。本文从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研究了尾桨斜置角的设计,计算了不同尾桨斜置角对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的影响,得出UH-60A直升机的尾桨斜置角优化值为20~25°。通过计算和对比斜置尾桨与常规尾桨直升机的平飞配平特性,得出尾桨斜置主要影响直升机的纵向配平特性。最后,对斜置尾桨的利与弊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地模拟直升机飞行中的外部噪声,建立了耦合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气动声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s,CFD/CAA)的直升机机外噪声预测方法.气动计算采用CFD方法模拟旋翼、尾桨气动力以及气动干扰;噪声计算采用声学无限元方法,考虑...  相似文献   

11.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总体设计角度,对双旋翼共轴式直升机的悬停和前飞性能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程序,计算了算例。特别在悬停状态下,根据滑流理论,考虑了双旋翼的相互气动干扰,经过合理的简化、推导和求解,得到了适合不同旋翼间距的悬停性能计算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旋翼实验台上进行了双旋翼气动特性实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满足直升机总体设计要求,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直升机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直升机强耦合特性导致飞行控制律设计难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设计方法.针对直升机的线化状态空间模型,基于LQR设计方法建立了直升机飞行控制律全状态反馈矩阵的基本求解算法;以系统稳定性为约束,以最大化主状态反馈系数影...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线性化模型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稳定区,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化系统的响应特性呈现显著差异,且非线性系统将出现极限环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小型无人直升机模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自主飞行,本文研究了它的飞行控制系统。基于模糊控制技术,根据某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并研究了模糊规则的表格查询学习算法;通过无人直升机操作手的经验,对模糊规则进行评价,并通过试验进行校正和更改,在此基础上,引入积分环节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间件TAO及其事件服务机制,设计了分布式飞行控制系统。为了实现该系统,开发了公共事件服务组件(包括事件提供组件和事件消费组件),其他需要事件服务的组件对其进行简单地调用,就可以实现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不同操作系统、应用不同语言编写的组件之间的通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实现方式大大增强了系统组件的重用性,使组件之间解耦,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降低了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6.
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飞行动力学模型相结合, 建立了适用于舰载直升机着舰飞行的平衡分析方法。在满足气动力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为提高计算效率,CFD模型使用Euler方程作为主控方程,并采用动量源项代替旋翼对其流场的作用。将CFD计算所得气动力对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所得气动力进行修正迭代,并根据牛顿迭代法求解飞行动力学平衡方程,最终求得平衡参数。应用所建立的方法,首先进行了算例验证,以表明方法的有效性;然后着重对舰载直升机着舰飞行进行了平衡计算与分析,为直升机着舰飞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种线圈内置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并将结构参数与磁路参数进行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塞组件结构的磁路结构参数仿真优化方法.基于改进的Bingham模型,建立了该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阻尼功计算模型.研制了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样件,开展了性能试验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广义逆控制的飞控系统,提出了基于广义逆控制的飞控系统框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控制效能矩阵存在不确定性时的飞控系统鲁棒性问题。为解决当前开环广义逆控制系统的控制误差和不稳定,建立了基于闭环反馈的广义逆控制系统,由此实现了飞控系统的鲁棒性设计。针对某型先进飞机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开环和闭环控制的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闭环广义逆控制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控制效能矩阵存在不确定性时的系统鲁棒性问题,实现飞控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对广义逆控制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