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菁 《国际太空》2005,(8):22-24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RLEP)。RLEP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研制“月球勘测轨道器”(LRO)。LRO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NASA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将为未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图1为LR0设想图。  相似文献   

2.
唐玉华 《国际太空》2007,(10):31-33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类进行了多次的深空探测活动.现在,深空探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来,深空探测不仅不会停止,而且会愈来愈频繁.这是人类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深空探测是人类永不放弃的选择.要想更好地探索宇宙,只有地球上的各国人们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人类共同梦想.  相似文献   

3.
正在轨燃料加注站作为空间运输系统新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实现更大规模的空间探测任务,有效满足更多的空间探测任务需求。在轨燃料加注站具有渐进式的开发过程、高飞行率、重复使用率以及多目的/多用途等特性,值得将它作为人类开发太空的一项长期活动进行下去。本文首先对在轨燃料加注站的构型进行了研究和评估,之后对在轨燃料加注站的在轨运作系统开展初步构想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种太空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探测器从太空中带来的新数据持续推动着太阳风研究的发展,而新的研究问题又不断为新的探测任务提出需求。从"水手2号"首次系统探测太阳风开始,人类对太阳风的探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太阳风探测器,为读者介绍人类对太阳风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外生命探索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深空探测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对火星表面形貌、生命迹象等进行科学探索的旅程.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带给人类无穷的遐想.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移民火星,磷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磷酸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命标志物,为火星生命探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国际上针对小行星的研究逐渐增多,小行星探测活动日益成为热点,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展了多次针对小行星的探测任务,探测形式也由飞越探测发展为就位探测、采样返回等多种形式。其中,美国开展了数量最多、形式多样的小行星探测任务;日本成功实施了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取得了小行星探测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嫦娥-2于2014年首次完成了近距离飞越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的任务。目前,加快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共识,深空探测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24日,美国航宇局发布消息,宣布"好奇"号火星车探测器完成了第一个火星年(687个地球日)的探测任务,为此"好奇"号特意进行了自拍留念以示庆祝。"好奇"号造价25亿美元、质量超过900千克,携带了大量先进探测设备,是人类发射的质量最大、技术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火星车。"好奇"号是美国航宇局的旗舰探索项目,它具体由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研制和管理。喷气推进实验室为"好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的深空探测事业,是一条漫漫长途。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深空探测的重点依然是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小天体。火星探测是重中之重在深空探测领域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情况下,展望未来,火星仍然是人类深空探索的重中之重。由于每隔26个月才会有一次从地球到火星的理想轨道转移窗口,因此,2018年和2020年将迎来人类探索火星的又一个高峰。美国在火星探测活动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但迄今为止人类送达  相似文献   

9.
<正>7月19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该公司不想让"龙"飞船的下个型号采用有动力着陆方式。现有"龙"飞船的货运型号采用海上溅落方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原本打算在飞船投入使用后择机从溅落方式过渡到在平台上实施"推进式"着陆的方式。马斯克表示,推进式着陆的认证问题促使他决定取消了相关计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制订修订版的火星探测总体构想。修订后的办法包括把飞行器尺寸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内涵正在不断扩展,它包括月球的科学、基于月球的科学和居于月球的科学三个方面。根据这样的理念,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用月面巡视探测器(或叫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宇宙、探索深空是人类美好的梦想。随着人类进入空间能力的提升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深空已成为人类的重要探索领域之一。深空探测活动有助于人类破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揭示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发现和开发空间资源、保护地球家园,对人类的持续发展和扩展地外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深空探测领域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深空探测一般指对月球及以远的地外天体进行空间探测的活动。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启了深空探测的序幕。迄今为止,已发射深空探测任务超过240次,对太阳系内包括月球、行星、彗星、太阳等天体进行了探测,飞行最远的探测器距离地球超过200亿千米。通过深空探测,取得了大量科学探测和技术成果,拓展了人类对太阳系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空间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深空探测起步于月球探测,按照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任务规划,自2003年启动探月工程一期研制以来,已成功实施了4次探测任务;并正在按计划进行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的研制工作,即将在今后3年内发射实施。与此同时,正在论证后续月球、小天体、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5月22日,日本内阁府空间政策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新版空间科学和探索路线图进行了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推动空间科学和探索发展的原则,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空间工程三大领域的发展构想等。日本空间科学和探索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包括:任务规模扩大,难以独立开展空间探索活动;空间科学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研发资金分散;国际合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深空探测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求长久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深空探测轨道控制技术作为决定深空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得到应用,成为各国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以我国探月工程各次任务为脉络,简述了历次任务轨道控制的目标和实施效果,总结了主要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轨道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世界深空探测发展态势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7月14日,美国"新视野"探测器首次实现了冥王星的近距离探测,从而完成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的探测,标志着人类行星际观测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此次探测历时3462天,跨越4.8×109km的距离,为人类50余年的深空探测历史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空探测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一,不仅可以增进人类对宇宙空间未知领域、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认识,还可以推动空间科技的发展,促进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深空探测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22:50,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Kepler),从而揭开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新篇章。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太阳系外行星?怎样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开普勒”具有哪些技术特征?下面就这些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布什政府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了"国际空间站"发展新的时间表,明确了载人登月球、登火星和开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新目标.欧洲航天局(ESA)、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纷纷提出行星探测新计划.世界上出现了将载人航天嫁接于行星探索和太阳系开发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6月5日—9日,全球千余名专家学者汇聚北京,参加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这次会议,聚焦人类航天探索事业,研讨月球、小行星、火星探索,以及空间探测科学目的与基础设施、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国际合作等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相似文献   

20.
<正>空间物理研究开始于地基监测,人类很早从极光、气晖、天电、潮汐等现象开始了地面的观测研究,随后利用气球、火箭进行了临近空间的探测,空间物理学的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中期的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射了数百颗航天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4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成功实施,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