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量作为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计量科研是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计量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并根据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计量科研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计量作为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计量科研是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计量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并根据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计量科研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航天工程专用测试设备具有系统复杂、参数多、不易移动的特点,常用校准方法复杂度高、效率低、成本高。为保证航天工程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专用测试设备的准确可靠及可溯源性越来越受到研制、生产和使用方的重视,并介绍了五种常用的专用测试设备校准方法。并针对目前常用校准方法的不足,提出将便携式多功能校准仪应用在专用测试设备现场校准的新方法,给出了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需求出发和以满足空间任务目标的角度, 依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 提出了建立空间技术系统的新概念。将空间技术系统划分为航天器进入空间技术、空间功能运用技术、空间防护技术和空间武器技术四大分系统组成的技术系统, 这有别于以发展运载器和航天器为主要目标而建立的空间技术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5.
We review how capacity building in space sciences has developed in several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some current programs and the role that space activities and space information play and can play in the future. We stress the need to educate educato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the benefits of space research and, more importantly, attrac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rofessionals that will be required in the coming decades.  相似文献   

6.
Space Medicine is a special subject to be ris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nned spaceflight. In China, Space Medicin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research of Space Medic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during 2008--2010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7.
气动弹性力学的新分支——气动伺服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国外报道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近况,综述了气动伺服弹性分支中的动态,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诸如建模,分析与综合,控制律降阶,鲁棒稳定性,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及风洞实验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功应用于美国载人登月工程中。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当前已初步具备了研发航天器燃料电池的技术能力,但由于燃料电池属于一次性能源,使其应用一直受限于航天领域,近年来我国新型航天器的研发为燃料电池提供了新的应用背景。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作为月面探测器主电源的配置方案,通过与传统供电方案的综合比较总结了燃料电池的优点,并归纳了后续应用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为燃料电池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简要讨论了低温风洞提高雷诺数的原理。分析了应用低温风洞进行高雷诺数气动试验、飞行器热喷流模拟及高雷诺数/高格拉晓夫数/高温比对流换热模拟试验的原理和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应用低温风洞进行这类试验的突出优点及其对发展航空航天科学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中国发展低温风洞的可行途径,对低温风洞的一些特殊关键技术,如工作温度选择、制冷系统、绝热系统、风洞模型、试验参数测量等进行了详尽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双星定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期的模糊度求解方法探讨及精度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集成了一套双天线的北斗定向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静基座及车载试验,对实际定向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证实,静基座旋转基线及作者所提出的车载等效转动基线解模糊方法是可行的,系统的静态重复精度(1σ)优于方位角0.016 27°、俯仰角0.012 97°, 静态方位绝对精度优于0.358 95°,动态方位稳定度达0.08602°.双星定向可在实际应用中以短时间提供较高精度方位信息.该项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当前北斗卫星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多种剩余推进剂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十一五"期间对多种航天器剩余推进剂测量方法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体注入(压力激励)法、超声波流量计法、加速度计法、热容法以及压力-体积-温度(PVT)法和簿记(BK)法的适用范围,对这些剩余推进剂测量方法在航天器整个寿命期间不同时期的应用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3种典型的测量方法组合方案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金属橡胶材料吸声特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已经建立的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理论模型,采用阻抗管法对不同参数下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声阻抗进行了试验测量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金属橡胶结构参数(丝径、厚度、孔隙率、背后空腔深度等)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及影响规律.并与该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为金属橡胶在吸声降噪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TDLAS技术由于其非接触性、高灵敏度、在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成为当前气体浓度在线检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确定分子吸收线型函数是应用该技术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方法在线测量分子吸收线型函数,以至严重影响了TDLAS技术的测量精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通过吸收光谱理论和波长调制理论研究TDLAS技术中谐波特征参数与分子吸收线型函数的关系,推导出蕴含分子吸收信息的谐波通项表达式,利用谐波信号间的关系特征来消除背景信号、激光强度、调制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谐波信号的绝对吸收强度测量算法。以CO2分子和H2O分子在6982cm-1附近的谱线为例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算法测得的分子吸收光谐波信号谱与理论吸收光谱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进一步提高了TDLAS技术的测量精度,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plans for employing a new fully robotic optical telescope in Western Australia, the Zadko telescope, for evaluating education-outreach. A key feature of the telescope is the optimized observation-scheduling program, developed by our French collaborators who operate the TAROT robotic telescope network. It provides a simple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observation time remotely, and has the potential for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al astronomical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and Curtin University are commencing a study for evaluating changes i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ience by participation in our astronomy research. Other areas of interest include broadening the program to include access of students from European countries, and exploring how remote access astronomy can be used to encourage awarenes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相似文献   

15.
Quantum Science Satellite is one of the first five space science missions, slated for launch 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project aims to establish a space platform with long-distance satellite and ground quantum channel, and carry out a series of tests about fundamental quantum principles and protocols in space-based large scale. The satellite will be launched at Jiuquan and on orbit for 2 years. The orbit will be circular and Sun-synchronous with an altitude of 600km. It crosses the descending node at 00:00LT. The satellite is under early prototype development currently.   相似文献   

16.
推进剂在轨加注流体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地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排气式在轨加注方法,对航天器在轨加注过程的流体传输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和地面试验研究.采用VOF两相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板式表面张力贮箱加注过程的流动特性,得到加注过程的流动规律.地面演示试验使用地面模拟加注系统,对排气式加注的全过程进行地面演示验证.数值模拟和地面演示试验结果表明.排气式在轨加注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界面管理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与开发(R&;D)和市场营销及和生产之间的界面管理不善是直接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技术创新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何评价企业的界面管理水平却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在对影响界面管理众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具区间数的灰色聚类方法, 用以评价企业界面管理集成度.提出的方法能识别界面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异同点,解决了因素量化困难、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在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北京地区几类典型企业的R&;D与市场营销的界面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计划中构建对偶网络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的网络计划模型重点体现的不是其核心机动时间和路差,而是具体的时间和路长,进而使得该模型在运用时往往会遇到阻碍的问题,利用对偶原理,构建网络计划模型的对偶模型.首先,通过分析机动时间和路长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差定理;其次,在路差定理的基础上,利用对偶原理构建对偶网络模型,并分析其性质;然后利用该模型揭示网络计划的对偶等价性;最后,通过例子进行验证和说明.该对偶网络模型重点体现了机动时间和路差,使得网络计划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探索符合国情的卫星工程管理结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工程管理结构和方法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卫星工程发展速度 ,它不仅应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还应符合变化的国情。该文对承担大部分中国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AST)管理现状作了说明 ;从卫星工程管理的组织结构、卫星型号的管理模式、质量体系建设、经费管理、测试发射的组织和批生产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与国情及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不适应性 ,并通过国内外相关情况的对比 ,进行了可择对策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TDLAS技术由于其非接触性、高灵敏度、在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成为当前气体浓度在线检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确定分子吸收线型函数是应用该技术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方法在线测量分子吸收线型函数,以至严重影响了TDLAS技术的测量精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通过吸收光谱理论和波长调制理论研究TDLAS技术中谐波特征参数与分子吸收线型函数的关系,推导出蕴含分子吸收信息的谐波通项表达式,利用谐波信号间的关系特征来消除背景信号、激光强度、调制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谐波信号的绝对吸收强度测量算法。以CO2分子和H2O分子在6982cm-1附近的谱线为例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算法测得的分子吸收光谐波信号谱与理论吸收光谱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进一步提高了TDLAS技术的测量精度,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