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2-溴代异丁酰溴(BIB)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纳米活性中心,采用紫外光引发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活性聚合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并沉积在玻璃基材表面制备了超疏水表面。通过热失重分析纳米活性中心的接枝率,采用水接触角研究了纳米活性中心含量和光聚合时间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活性中心浓度增加,工艺稳定性变好,但光聚合沉积形成超疏水表面所需的时间要长。纳米二氧化硅活性中心浓度为3.63μmol/g为最佳,经40 min光引发活性聚合后,二氧化硅表面含氟聚合物的接枝率达到34.12%,接触角达到164°,表面微纳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2.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研究……………………………………………………颜流水黄智敏蒲守智刘任炜(1)-1微尺度聚合物熔体的非等温平板收缩流动数值仿真………………………………蒋炳炎谢磊谭险峰彭华建(6)-1交换环上高层序与赋值对的相容性…………………………………………………………………………………邹群(13)-1关于混合单调算子的耦合拟不动点………………………………………………………………………郭才顺夏璇(17)-1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组合BP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蔡虹叶水生(19)-1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 tom transfer rad ica l po lym erization,ATRP),以α-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和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合成了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X)预聚体。以此PMM A-X为大分子引发剂,在同样催化体系下,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PMM A-b-PS t)嵌段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 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数为28%,数均分子量(M n)为4.76×104,多分散系数(PD I)为1.49。经TEM表征,发现该嵌段聚合物具有周期性层状相分离结构,层状取向周期达到了400 nm左右,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这一特征长周期为嵌段共聚物材料用作光波导等光学器件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热塑性树脂分子量大,熔体黏度高,采用热熔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存在树脂流动性差、微观尺度上易形成复合缺陷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不仅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还能够沿用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进而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高效率、低成本制造,因此原位聚合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围绕几种原位聚合热塑性树脂,本文阐述了其复合材料性能及成型工艺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个研究方向:改性工艺与成型工艺的耦合、聚合环境洁净度和聚合反应对杂质的敏感性的控制、聚合反应放热温度的控制、液体成型树脂适用期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揭示页岩气微观渗流机理是当前页岩气藏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弄清气体在孔隙中的渗流机理,通过对孔隙中吸附气分子、吸附剂分子以及非吸附气分子两两相互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作用对象的气体分子在孔隙中的运移机制。建立多重渗流机理耦合的页岩渗透率计算模型,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微观渗流机理包括达西渗流、表面扩散和非吸附气扩散。通过引入有效分子平均自由程,修正了非吸附气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与现有的非吸附气三种扩散模型相比,该非吸附气扩散模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3)饱和吸附量对渗流能力的影响由低压阶段的正向促进逐渐向高压阶段的负向抑制转变;储层的兰氏压力越高,渗流能力递减速率越快;温度对储层渗透能力起促进作用,但对渗透能力的提升效果先随储层压力增加而增加,储层压力超过3 MPa后,提升效果开始缓慢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羧甲基壳寡糖-亚铁的制备方法。探讨了时间、pH值等对制备的影响。pH=6时,羧甲基壳寡糖对Fe2 的最大吸附量为0.38 mmol/g。羧甲基壳寡糖-亚铁有望成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良药。  相似文献   

7.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8.
全书共三章十二节,内容包括聚合材料光老化的基本概念、材料光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与试验设备、试验安排和主要结果。书中介绍了聚合材料光稳定性的新研究方法;探讨了电气工业中使用聚合材料的光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材料光稳定性的某些数据;阐述了试验结果的变换系数以及在日光起主要作用的天然条件下如何计算材料使用寿命问题。是一本阐明光老  相似文献   

9.
光弹性效应的物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应变-光定律进行了讨论,指出从物理机制上看,该定律是光弹性的基本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形式双折射是影响正交各向异性光弹性实验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切伦科夫光生物成像技术是目前分子影像学中的研究热点,具有成像时间短、探针无毒、成本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同时为单一分子探针实现核素和光学显像的双模态成像提供了条件,在肿瘤诊断、监测基因表达、疗效评价和引导肿瘤外科手术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详细介绍切伦科夫光生物成像在国际范围内的一些显著进展,对切伦科夫光生物断层成像中重建质量和重建速度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针对切伦科夫光生物成像技术因切伦科夫光信号强度弱及组织穿透性差而所受的限制,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在成像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讨论了向临床应用转化所需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P(VDF-TrFE)和铜酞菁齐聚物的接枝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o ly(V iny 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 lene),P(VDF-T rFE)]与铜酞菁齐聚物(Copper ph tha locyan ine o ligom er,o-CuP c)复合物的相容性,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赋予其活泼苄氯基团,进而与o-CuP c发生酯化反应,将其部分接枝到聚合物链上1。H-NM R和FT-IR表征证明了接枝的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T ransm iss ion e lectron m icroscope,TEM)分析表明,与P(VDF-T rFE)和o-CuP c的共混物相比,所制备的接枝纳米复合物[P(VDF-T rFE)-g-CuP c/CuP c]中o-CuP c的分散性大大提高;o-CuP c颗粒的粒径在60~100 nm之间,约相当于共混物中的1/6。  相似文献   

12.
实现粒子图像测速(PIV)包括两个关键步骤:粒子图像的获取和粒子图像的处理。本文为粒子图像的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实现了原诊断系统在Mac机上的移植,并且根据Mac机处理图像信息的先进性对原处理系统进行了改进,特别增强了其后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偏氟乙烯和丙烯酸酯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通过FTIR,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等对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交联单体及不同聚偏氟乙烯/丙烯酸酯质量比对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交联单体和适宜的交联度可有效提高聚合物膜的孔隙率、吸液量和相应电解质的电化学特性.用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电解质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100 mW/cm2模拟光照下,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分别为8.476 mA·cm-2和0.674 V, 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1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横向喷流引起流动分离的干扰流场特性,利用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纹影、油流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此类流场的细节结构,给出了干扰流场的结构分析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高斯光束照射光栅而形成的衍射光场照明粒子场的同轴全息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旋转流雾化场横截面上的SMD分布。文中描述了照明光场的特点;简要地讨论了低噪声,无孪生象的原因;介绍了全息图的显示和判读系统。完成了对19个喷嘴、76个截面、1600多个采样点的测量。为密度较高的粒子场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测量结果。最后给出了No.1号喷嘴四个截面上SMD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在流化床中吸附净化NOx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在流化床中吸附净化NOx废气时,串联床层数,床层高度,气速活性炭粒径和入口NOx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得到了各因素影响附量的规律,为流化床吸附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洋  王元  王丽 《实验流体力学》2011,25(2):96-100
对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沙粒蠕移运动进行了高速光学测量并获取了数字图像序列.经过非负图像减法、自动阈值法及双向粒子追踪算法的依次运算,提取了足量的有效蠕移运动轨迹.从轨迹信息中获取了蠕移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以起动方式划分的两种蠕移运动的比重特性及其随摩阻风速的变化规律:流体起动蠕移代表整个蠕移运动的稳定变化部分,而碰撞起动蠕移代表动态变化部分;随着摩阻风速增大,前者比重减小,后者比重增大;在摩阻风速超过临界值之后,蠕移运动的主导形式从流体起动转化为碰撞起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自制磷酸盐混凝剂(NDH)与传统的混凝剂聚合硫酸铝(PAS)、三氯化铁(FC)、聚合氯化铝铁(PAFC)用于页岩炼油废水脱油处理的对比,自制混凝剂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并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的处理条件为:调节pH至9,投药量自制混凝剂0.18 g/L和0.02 g/L的聚丙烯酰胺(PAM),油的含量由5910降为474 mg/L,除油率为91.4%;NH3-N由563mg/L降为397 mg/L;化学需氧量(CODCr)由24064 mg/L降到632.5 mg/L,去除率为97.37%。  相似文献   

19.
多爆震室串联热射流起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消除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对外部脉冲起爆装置的依赖并提高脉冲爆震燃烧室工作频率,提出了一种多个爆震室封闭串联的多管燃烧室方案,通过管间的射流传递实现爆震室内的快速短距离起爆.实验结果表明,多个爆震室间可以实现逐级射流起爆,并且可以实现快速起爆,起爆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0~1.2ms,起爆距离约为500mm,远远小于火花塞直接点火时的结果.弱火焰射流可以通过逐级增强的方式最终在下游某个爆震单元内形成爆震波.单个爆震室内射流进入和射出的时间间隔可以达到1.2~1.5ms,大约需要8个爆震单元才可能实现爆震波的封闭串联传播.  相似文献   

20.
论巨型工件大直径的电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巨型工件大直径测量精度,可将直径的测量转化为弦及弦高的测量,但其刻度是非均匀的,如果采用光电数字式测量,可以改善性能,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