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假定磁层顶为切向间断面的近似下分析了可压缩K-H不稳定波在磁层顶两侧的能量分配及能量和动量输运,讨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计算表明,K-H不稳定性确实能在太阳风-磁层耦合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磁层顶可压缩K-H不稳定波的若干特性,包括磁场扰动和密度扰动的位相关系,扰动磁场的偏振特性,时间增长率的午前午后非对称性,空间增长率及磁层脉动的地方时效应和K-H不稳定波对IMF的响应。分析表明,上述诸特性对于了解磁层边界区MHD波的起源和K-H不稳定性同地磁脉动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简化的李-甘分布函数出发讨论了磁层顶中的低杂漂移不稳定性,并与漂移麦氏分布算得的结果作了比较.用电流弛豫方法求得了饱和电场扰动的振幅,这振幅与观测值5mV/m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高纬磁层顶尾部边界层的离子流剪切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纬磁层顶层部边界层在非均匀磁场条件下的离子流剪切不稳定性,由于考虑了尾向电流,我们发现离子流剪切不稳定性的激发与扰动波长有关,并得到了激发该不稳定性的准临界波长的表达式,对于磁层顶存在的波长为地球半径量级的表面波扰动,离子流剪切不稳定性倾向于发生在磁层顶边界层的内边界,沿磁层顶外边界传播的稳定的表面波和其内边界的离子流剪切不稳定性同时存在,这将有助于解释磁鞘太阳与动量持续不断地向地磁层的传输。  相似文献   

5.
磁层顶低混杂漂移不稳定性的理论和观测使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磁层对流驱动模式,为了解释磁层对流的形成、磁层顶厚度等一系列磁层现象,已经提出了三种磁层模式,Dunge提出互联模式,认为行星际磁场磁力线与地磁场磁力线在磁层顶前部相互联接起来,磁层顶为一旋转间断面,太阳风粒子可直接通过磁层顶进入磁层内,虽然这一  相似文献   

6.
7.
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磁层顶对磁层内磁场有重要影响。本文假定地磁场为偶极子,太阳风为理想导体,在太阳风与磁层的边界上满足磁场法向分量为零的边界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磁层顶电流在磁层内产生的磁场的球谐系数。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磁层顶对磁层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阳面的磁场、中性点、极光区的位置与形状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磁尾磁场与实际观测相差较远,原因是没有加上磁尾片电流。文中还给出了太阳风与地磁轴交不同角度时的磁层磁场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磁层内哨声波的丝化不稳定性,并计算了增长率.结果表明,对于L(?)4和电场强度约1mV/m的哨声波最大增长率约0.13/1000km,对应最大增长率的横向波长约400km(赤道位置).并进而指出,这种丝化不稳定性有可能是多路径哨声形成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里我们研究了用磁场、整体流速和热力学参量的间断特征来识别磁层顶间断类型的可能性。这种方法本身与磁层顶的法线方向无关。分析表明,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磁层顶上可能出现的若干种间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了自1963年到1979年卫星穿越磁层顶的1024个观测资料计算了向阳侧磁层顶椭球面的参数。企图从这些资料得出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热压强对向阳侧磁层顶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大小。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目前所具有的观测资料的精度不足以获得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热压强影响的数值。本文分析了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在计算该椭球面参数时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该椭球面的平均大小、形状和方位的观测值与理论预计值是非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