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7,(12):64-64,F0003
中国航天1-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集会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2-4风云今再起双星耀九天——风云二号D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气象观测主力军/杨振荣2-6风起云涌一览无穷2-1450年前的秘密首次公开——钱学森手稿《导弹概论》正式出版/石磊4-封二中国飞航事业鹰击长空天风壮5-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6-封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6-42007年民用卫星发射迎来开门红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黄希6-6海洋一号B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紫晓宗河6-10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刘思燕7-4尼日…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3,(12):40-41
皿睡翅面翻 2一封二中国飞船从这里诞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一2神舟飞天壮国行/刘登锐 2一6空间实验全景播放 2一10翘首期待中国航天员/闻扬扬 2一12光辉的历程灿烂的未来/孙宏金 2一19神舟飞船5个为什么 3一封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4一12掀开科学实验的红盖头/宋丽芳 4一13搭载乘客趣事多/冯春萍 5一封二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构形图 5一8呼之欲出的中国探月计划/张 5一14托起“神舟”的大力士—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张智 5一15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纪明兰 5一16“神舟”飞船怎样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生活 6一2聚焦中国航天第一港/王…  相似文献   

3.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部宣 《太空探索》2007,(3):46-47
2006年12月1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金苹果”栏目的演播大厅,正在举行“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团体赛决赛,当主持人宣布此次大赛的团体冠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普及航天知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庆祝中国航天日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法学会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  相似文献   

6.
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2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个"航天日"。在全国人民沉浸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际在线和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了"我与神七同行"全球征集祝福语活动颁奖仪式,答谢广大网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大家还记得2006年那两位在"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个人赛中获得二等奖的"老"航天迷——白石和孙思豹吗?时隔近一年,2007年10月23日,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和708所联合编制的中国航天第一个国际标准——ISO15862:2009《运载火箭/航天器飞行环境遥测数据处理》标准,近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日内瓦总部正式颁布,这表明中国航天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初赛和复赛选拔的36名选手汇聚北京,参加“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个人赛决赛。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一、二、三等奖各归其主。  相似文献   

10.
长缨刺天,神箭腾飞,卫星飞驰,神舟遨游,中国航天走过了50年艰苦曲折、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综合类航天之窗·中国航天简讯 1—7、2—26、3—11、4—23、5—27、6—22航天之窗·国外航天简讯 1—25、2—30、3—16、4—22、5—28、6—23航天之窗·广角镜 1—23、2—28、3—15、4—20、5—29、6—24海外谈中国航天  相似文献   

12.
综合类西昌又奏启明曲1爪2海外谈中国航天,中国航天展望1一61994年十大航天新闻1一5航天之窗·中国航天简讯1一8、2一22、 3一10、4一30、5一28、6一23航天之窗·国外航天要闻1一9、2一22、 3一28、4一21、5一29、6一21航天之窗·广角镜1一10、2一24、 3一29、4一28、5一30、6一25印度:努力向航天大国迈进1一2印度侦破航天间谍i一31有奖读刊答题一本期内容提问1一32、 2一32、3一32、4一3忍、5一32、6一32寄自西昌卫星城的报告2一2世界上最大的一次航天搜山活动2一41月26日星箭大爆炸3一20科学技术的生产与传播已成为人类经济增长的源泉5一2…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龙乐豪总师回顾了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现有主要的火箭型号进行了分析介绍:“长征”1号(CZ-1):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起步于1956年10月。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长征-2E运载火箭携带澳大利亚卫星升空  发射返回式卫星和瑞典卫星的长征-2C运载火箭  装载东方红-3通信卫星的长征-3A运载火箭整装待发中国第一星——东方红-1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升空  中国返回式卫星荣归故里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遨游太空  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中国航天铸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8,(3):53-53
2007年10月23日,20名在2006年“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齐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观看“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一起感受他们这次的“月城”之旅吧。  相似文献   

16.
飞向恒星     
在您看到这组文章时,“神七”或许已经发射了。它的发射意义深远,标志着中国航天将向前大大迈出一步。编辑部曾经有幸去东风航天城做客,与专家叙谈虽不深,但亦知航天科技发展之艰辛。值此“神七”发射之际,编辑部临时将原定刊出的专题“1947年:UFO与中国”换下,组织策刊了本专题,对航天这一系统工程做一简单描述。专题名为“‘神七’:航天了不起”,其实我们最想说的是:“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中-俄-乌航天科技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第三届中─俄─乌航天科技研讨会于1994年9月17至19日在我国西北工业大学校园里举行。270多位代表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切磋航天技艺;其中28位来自俄罗斯,17位来自乌克兰,由中国航天总公司科技委主任孙家栋院...  相似文献   

18.
庞丹 《太空探索》2006,(1):14-15
2005年10月12日,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飞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再显神威,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将载有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的神舟六号飞船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神六”发射成功,再一次证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具有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司马 《国际太空》2016,(9):8-16
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长征-1~4、6、7、11火箭。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发射了2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籍此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专题,在今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介绍我国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大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3月11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国际移动卫星”4F1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使用的是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431型火箭.采用4米直径整流罩、3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单发半人马座上面级。宇宙神5已发射5次,其中3次带固体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