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丽芳  赵屾 《太空探索》2006,(12):F0002
声势浩大,高潮迭起的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的热潮,在10月13日这一天达到顶点。当天上午,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在京隆重召开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8):4-5
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7月8日,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分别发来贺电、贺信或作出批示,热烈祝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希望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3.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并培育了伟大的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此,2006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为配合该套邮票的发行,北京航天城邮电局,特别推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极限邮品珍藏册。  相似文献   

4.
10月11日,由神舟传媒承办的“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幸好航天有了你——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总装备部前副部长胡世祥、二炮前副司令张瑞,饯老的学生、空间技术研究院各单位负责人以及电视剧《钱学森》创作团队在内的有关人员聚集一堂,深情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畅谈如何继承和弘扬钱老崇高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到会表示感谢,并祝福航天事业基业长青,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0):49-F0003
201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时刻,10月10日以"幸好航天有了你"为主题的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6,(9):44-44
到200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将走过50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50年来,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2016,(1):84-84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本宗旨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支持与国外航天界有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合作;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航天意识,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6,(11):4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并培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此.2006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中国航天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本宗旨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支持与国外航天界有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合作;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航天意识,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9,(10):8-3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60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也伴随新中国共同走过不平凡的道路,从两弹一星、梦圆飞天到嫦娥奔月,中国航天每一次“零”的突破,每一次量变的积累,都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抒抹在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由中国宇航学会策划的以“梦想航天”为主题的大型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拉开了序幕——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手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梦想航天——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航天科普知识展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0月5日在京召开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大会 今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大会发了贺信。贺信说,在中国航天事业40年的发展历程中,航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到会并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掀开崭新一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时。其后的十多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基本上处于打基础阶段,一方面引进和培养各方面人才,着手建立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国防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重温航天历史,总结航天经验,弘扬航天精神,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等机构组织开展了"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6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各航  相似文献   

17.
王佳 《太空探索》2006,(10):51-5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佳 《国际太空》2013,(11):5-8
中国航天基金会伴随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与快速发展应运而生,至今已经8年多了。8年来,中国航天基金会努力服务中国航天事业,致力搭建中国航天与社会经济发展交流合作平台,取得了"助力航天,造福人民"的骄人成绩。本刊就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计划,对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4月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航天与哲学两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型号两总齐聚一堂,初次从哲学层面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和未来进行梳理、研讨,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智慧、理论、思想。中国科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领导,中科院、社科院、中共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院士、专家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12,(8):60
5月30日,得悉神舟九号将于今年发射,年已82岁的满族老先生爱新觉罗.溥綦(汉名叫钟燕奎)激动地再次挥毫泼墨,分别以满汉两种文字写下"中国航天,功盖天下"两个条幅,以锦缎装裱后送到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表达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祝福之情和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