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环槽铆钉在航天产品上使用的可靠性,经过15年的自然环境露天贮存,研究其抗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为航天产品更广泛的使用环槽铆钉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已用在航天产品上的环槽铆钉,经过陆地环境条件下露天贮存5年,又继续在海洋环境条件下露天贮存4年.接着又在陆地环境条件下露天贮存6年.前后共贮存15年,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从而得出环槽铆钉在航天产品上使用是完全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谐波传动齿啮式输出啮合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波传动齿啮式输出刚柔轮齿的啮合特点,建立了一种同时考虑啮合侧隙和啮合效率的齿啮式输出啮合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有7个变量、2个目标函数、3个等式约束条件和7个不等式约束条件,优化方法采用罚函数法。文中对优化实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通过适当提高径向变位系数和他齿高可改善轮齿啮合性能的结论。文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为齿啮输出式谐波传动的啮合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活齿传动是一种强度和可靠性都很高的新型少齿差齿轮传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然而该传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传动效率低、啮合副容易磨损等问题.由于活齿传动中“活齿”及转臂轴承外圈都具有局部自由度,本文首先提出了滑动系数的概念。通过用数值法对轮齿各啮合副之间的运动关系、摩擦性质及润滑状态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与联立求解,深入地研究了啮合副间的打滑情况和润滑状态,并全面讨论了各种因素对活齿打滑的影响。文中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活齿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与数值法的结论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传动的啮合副特别是活齿与保持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不利于动压油膜的形成,因此摩擦损耗较大,从而揭示出活齿传动效率低、易磨损的内在原因,为活齿传动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内啮合转子压缩机几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内啮合转子机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其用于压缩机的可能性和优点,分析表明该压缩机能够承受高的压力和压差,并且具有无需平衡质量、吸气容积大以及加工方便等优点。以变态外摆线的等距线为内转子型线、多段圆弧为外转子型线为例,研究了这种压缩机的基本几何关系,包括型线的构成、内外转子的基本啮合关系、瞬心的位置、节圆的直径和外转子齿顶圆的有效啮合范围等。通过对上述几何理论的研究,为这种新型压缩机的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2K-V行星传动机构中齿轮为研究对象,以齿轮啮合原理、传热学等为理论依据,分析了齿轮在不同啮合位置的相对滑动速度和齿面的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精确计算了稳态温度场边界条件,包括齿轮一个啮合周期内的平均摩擦热流量和不同齿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单齿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将啮合齿面划分成多个沿齿宽方向的条形区域来实现不同啮合位置摩擦热流量的加载,得到齿轮稳态温度场分布,并分析了条形区域的数量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条形区域数量多于50时,温度场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外啮合节点后啮合单级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时变齿面摩擦、载荷在啮合区动态分配以及齿侧间隙的影响。采用能量法计算了时变啮合刚度。基于弹流润滑(Elasto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理论计算了时变摩擦因数,与库伦摩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齿轮副非线性振动方程,同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得到了系统的时域动态响应和相图,并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微机器人轮式驱动器的运动方程,并分析微驱动器运动稳定性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出造成微驱动器运动产生振动主要是存在动载荷。通过使用一相对运动弹性杆组成的模拟传动机构在微小传动力实验台进行传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性杆在啮合过程中产生了不稳定的变传动力,这种变传动力正是影响微驱动器运动产生振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内啮合变厚齿轮副斜向插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同一把插齿刀加工一对内啮合变厚齿轮副中内外齿轮的新加工方法。通过对斜插后齿轮的齿面方程的推导和误差分析,详细论证了该加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最佳斜向插削角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加工方法所产生的齿形误差很小,且两齿轮分度圆上的压力角基本相同,这就能够保证两齿轮的正确啮合传动。而且通过实例验证了两变厚齿轮斜向插削角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最近利用该加工方法已实际加工出两对内啮合变厚齿轮副,并已应用在一新型减速器中,效果很好。理论和实践证明,该加工方法能够利用国内现有的设备加工出高精度的内啮合变厚齿轮副。  相似文献   

9.
针对功率四分支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考虑实际齿面的啮合状况,通过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该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利用齿面承载接触仿真技术(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LTCA)得到时变啮合刚度激励。结果表明:通过真实齿面拟合和LTCA技术的结合,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齿轮在不同工况和齿面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轮齿修形后,可以减小传递误差,改善齿面的接触状况,使系统的动载荷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16日TB2008839号飞机在本场飞行训练长五边下滑着陆放襟翼时,左右襟翼放出约15°就卡死放不出。飞机着陆后机务人员检查襟翼时发现,操纵收放电门襟翼已不能正常收起或放下,稍用力扳动襟翼,襟翼便处于自由状态,表明襟翼操纵已失去控制。TB200飞机襟翼操纵失效在我院尚属首次出现的故障。我们当即打开飞机腹部底板检查襟翼操纵拉杆、摇臂,均固定牢固,传动灵活。再检查襟翼电机与涡杆传动机构,发现涡杆轴向运动失去控制,处于自由状态,故判定为涡杆传动机构失效。进一步分解检查涡杆传动机构,发现二级传动齿轮与涡杆啮合的内螺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蜗轮副啮合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共轭齿面上预先设置啮合位置,详细推导了失配齿面的几何参数和接触特性的计算公式,论述了点接触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原理。应用本文的原理,采用优化综合的方法,可以使圆柱蜗杆传动直接实现点接触和完全互换,并具有良好的接触特性,使对误差的敏感性降低,缩短装配中的辅助时间,且传动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外啮合齿轮泵产生噪声的原因探究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与研究,详细分析了外啮合齿轮泵噪声现象的机理:(1)外啮合齿轮泵制造精度不够;(2)外啮合齿轮泵高速旋转时出现抽空现象或者是吸油管路中途吸入空气;(3)外啮合齿轮泵出现困油现象而没有设计相应的缷荷槽;(4)外啮合齿轮泵采用较大正变位齿轮,齿数较少,排油压力脉动率增大,使外啮合齿轮泵产生噪声;(5)进出油口压力过大,压力急剧上升出现较大冲击,从而产生了噪声和振动。对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消除外啮合齿轮泵噪声现象的特殊结构,不但大大降低了噪声现象,而且还提高了外啮合齿轮泵的容积效率。可为今后设计高质量的高转速外啮合齿轮泵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线支撑及内天平测量系统”已在FL-8 闭口风洞中调试、使用。该系统使用了套管天平,套管内杆是天平与模型相连,与天平相连的套管是支撑体,张线的一端与套管的前后吊点相连,张线的另一端与风洞上转盘齿圈上的张紧机构和风洞下转盘下的配重相连。该系统的角度变化范围,模型侧吊时, α= ±360°,β= ±65°,模型正吊时,α= ±65°,β= ±360°实验表明:张线支撑与尾撑和腹撑相比,消除了由于支杆引起的模型振动,其支架干扰变小,试验数据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谐波传动共轭齿廓的运动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包络理论,通过建立谐波齿轮传动共轭齿廓分析的通用数学模型,在已知柔轮齿廓的条件下可求得与之共轭的刚轮理论齿廓的离散点,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求得刚轮的工作齿廓,并通过啮合区段干涉检验法来校验齿廓的重叠干涉,最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所求的刚、柔轮工作齿廓进行运动学仿真以验证所求工作齿廓的合理性,还通过实例对程序进行了验证。本文的方法为探索谐波齿轮用新型工作齿廓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并使小速比谐波齿轮传动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15.
齿侧间隙和支承间隙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齿轮副系统多间隙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齿侧间隙与支承间隙等因素。然后,对系统方程进行量纲一化。最后,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载荷条件下随齿侧间隙、支承间隙与阻尼变化的分岔特性。结果表明:在轻载条件下,系统随齿侧间隙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运动状态,包括单周期、倍周期与混沌运动,而在重载条件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未发生变化,仅振幅增大。同样地,系统的运动状态在重载条件下不随支承间隙的变化而改变;然而,在轻载条件下,当支承间隙增大时,系统处于不同的运动形式。研究结果为齿轮系统参数选取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交面齿轮啮合点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点接触面齿轮传动的齿面方程和啮合接触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接触点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主要传动参数对接触点位置的影响,获得的一些规律可供在工程应用中参考。即刀具和小齿轮齿数差、齿数比、模数对啮合接触点有很大影响:当齿数差由小变大,齿数比从大变小或当模数从大变小时,接触点向面齿轮的小端移动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面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了面齿轮传动系统的齿廓修形技术,推导了齿廓修形的圆柱齿轮、刀具齿轮和面齿轮的齿廓方程,建立了包含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修形参数、综合相对误差、支承刚度和支撑阻尼等参数的面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模型,采用Runge -Kutta数值积分法对齿廓修形的面齿轮传动系统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当齿条刀具的抛物线修形系数变化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将出现简谐响应、次谐响应和混沌响应3类稳态响应。  相似文献   

18.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异形柱框架结构顶层边节点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模型分析,提出了受剪承载力计算的软化斜压杆模型,按该模型推导了异形柱框架顶层节点受剪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考虑铆钉连接对筋条扭转弹性支持作用的影响,利用三角函数构造筋条在铆钉连接情况下的扭转支持刚度,采用里兹能量法建立轴压铆接加筋平板蒙皮局部屈曲问题的弹性支持理论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分别采用试验方法、有限元方法、工程简化分析方法和本文分析方法对典型轴压金属Z形铆接加筋平板的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铆钉间距和铆钉连接方式对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形加筋板结构形式、尺寸、铆钉间距皆为工程常用范围的前提之下,若铆钉连接方式不变,改变铆钉间距对屈曲临界应力影响不足1%;若铆钉间距不变,单排连接改为双排或者交错排可以提高屈曲临界应力约11%。  相似文献   

20.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准确求出复杂的齿廓曲线;采用MATALB—APDL混合建模方法,创建精确的齿轮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网格密度等级下,分别对齿轮的齿面变形、齿根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对照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齿轮数值模拟中,由于有限元软件计算中舍入误差的存在,网格划分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仿真程度的高低;网格密度等级对齿面最大变形的仿真结果有较大影响,而对齿根应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