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日本将于1996年用M-5火箭发射行星B卫星,执行日本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并将在1992年内选择10种仪器安装在该卫星上,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敏感器。行星B卫星将调查火星大气对太阳风的反应,它也可能载带一专门提供火星数据的  相似文献   

2.
冥王星 《航天》2013,(12):20-23
11月5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5成功发射了本国研制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表面、大气和矿物特征;探寻火星上是否有甲烷以及生命迹象;拍摄火星照片;绘制火星表面地图;研究火星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火星高层大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由于缺乏磁场的阻挡,火星高层大气与星际空间环境关联密切;同时,低层大气中的活动(例如尘暴)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耦合在火星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则使这些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火星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结构的变化会对火星探测和通信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人们对火星高层大气100~130 km高度长期、稳定的观测数据仍然相对较少。文章将首先介绍火星高层大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别介绍本研究组利用无线电掩星实验获取火星130 km中性大气密度的方法、主要成果及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琳 《航天员》2014,(1):47-49
MAVEN:火星大气的考古学家 “火星大气和挥发物质演化探测器(MAVEN)”是NASA火星勘测计划的第二个任务,同时也是第一个致力于探索研究火星高层大气的航天器。MAVEN将会测量火星上层大气的密度,来帮助科学家理解这颗红色星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5.
O3是火星大气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分子之一,它不仅能够控制到达火星地面的紫外光通量,而且能够追踪大气中水蒸气光化解产生的HOX基,同时也是建立火星大气光化学模型的基础。文章主要描述通过天基遥感和地基遥感两种方法探测得到火星大气O3含量,包括空间和时间的分布、垂直剖面及其变化;具体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探测机理,详细描述了国际相应光谱仪的整机结构和探测的重要成果,为中国进行深空探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凤凰"号肩负着在火星北极"探冰"和监测火星极地气候两大任务,预定降落在火星表面北纬65度至72度区域内,进行就地勘测,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呢?研究火星极地的气候、天气及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分析北纬70度附近低空大气的成分,重点探测水、冰、尘粒、稀有气体和CO2,并在大气层下降过程中测量大气的特性:描述北部地区的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测量表面下层土壤的物理特性、重点研究水的作用;测量水成矿物、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成分:验证"奥德赛"关于近表面层有冰水的发现;了解水、冰和极区气候变化历史,研究过去和现在火星表面及表面下层环境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宇航日刊》1989年11月8日报道: NASA空间科学与应用处(OSSA)为飞往月球和火星提出了6个科研课题,作为其为期90天的研究活动的一部分,这些研究课题包括:研究地球和月球的起源,探测火星上现存或曾经存在过的生命,研究太阳与行星大气和气候的关  相似文献   

8.
探测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火星上因存在大气层。降落伞一直是确保火星探测器安全着陆于火星表面的一种重要的气动减速装置。然而,由于火星上大气密度非常稀薄,因此掌握降落伞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充气性能是火星探测器着陆系统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同时也是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工作性能评定的理论分析模型或数值仿真系统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降落伞轴向-径向动量守恒充气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时间、充气距离、充气过程中伞衣面积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有关降落伞充气性能的一些经验关系式对于火星这种稀薄大气环境已不再适用;在火星稀薄的大气环境下,降落伞的充气时间、充气距离随大气密度的减小将急剧增大;伞衣阻力面积为充气过程中时间的4次多项式关系。该成果对于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的工程设计、试验及性能评估等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火星探测进入段气动参数以及大气参数的实时获取对于进入过程状态确定以及大气模型重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尚未掌握基本准确的火星大气数据的条件下开展火星探测,首先有必要利用机载设备在进入过程中实时获取进入舱的各种气动参数,从而重建准确的进入弹道;另外,在探测中测得大气密度以及风场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建立火星大气参数模型,为以后的火星探测任务提供依据。文章以"火星科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表面压力分布模型的建立过程,最后建立了迭代的拓展卡尔曼滤波方程,用于气动参数与大气密度以及风场的实时估计。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分析 (一)大气密度条件对进入着陆系统架构设计的影响 合适的气动外形是确保火星着陆器安全通过高速高温飞行区,并最终实现火星软着陆的重要保障.从进入火星大气开始,至降落伞开伞完成,着陆器的速度由几千米每秒迅速减小到几百米每秒,这个阶段主要是依靠探测器自身的气动阻力进行减速.由于火星大气非常稀薄,密度约...  相似文献   

11.
鲁媛媛  荣伟  吴世通 《宇航学报》2014,35(11):1238-1244
针对火星探测器降落伞在拉直过程中出现的“绳帆”现象,以及火星探测器降落伞开伞前初始参数和大气密度与地球环境下的差异,建立了火星探测器降落伞拉直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火星环境下,伞包弹射速度、开伞前进入器的攻角、开伞马赫数以及大气密度对“绳帆”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较大的伞包弹射速度,并将开伞前进入器的攻角严格限定在较小范围内,将有利于避免或降低“绳帆”现象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施火星探测时减速着陆系统的设计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方方  王曦 《航天员》2014,(6):23-24
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于2014年9月22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了其为期1年的科学探测任务。MAVEN的主要使命是调查火星大气失踪之谜,并寻找火星上早期拥有的水源及二氧化碳消失的原因。为完成使命,MAVEN的研制者在充分继承之前火星探测器的研制经验基础上,为其精心打造了各项独具功能的探测设备。  相似文献   

13.
火星钻探取样是火星探测的重要任务环节,火星硬岩地层的有效钻进是目前火星探测取样面临的主要难题。文章在分析比较目前主要航天国家深空探测采样技术特点与局限的基础上,论述了火星大气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转化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火星采样技术,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火星硬岩辅助钻进的机理、优势、应用前景和关键科学问题,为火星探测装置的改进和火星采样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易林 《航天》2014,(10):F0002-F0002
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15.
给出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通信链路的预算方法,研究火星大气损耗、太阳闪烁损耗、地球大气吸收损耗、降雨损耗及热体噪声的计算模型,最后给出火星-地球通信链路预算实例,为火星-地球通信链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火星探路者",对火星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质心位置、进入条件、大气参数等因素对火星探测器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马赫数大于1.2时,探测器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火星表面大气非常稀薄,但降落伞仍是火星探测着陆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减速装置。文章建立了一个降落伞的充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落伞的充气时间和充气距离是随大气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同时,随着大气密度的减小,降落伞开始张开的速度变得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空航天局9月15日宣布选定一项无人火星探测任务,用于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提供火星大气、气候史和潜在适居性的信息。这项任务称为“行家”(MAVEN.由英文“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缩写而来).是“火星侦察兵”计划下的一项任务,耗资4.85亿美元.定于2013年底发射。火星一度有较稠密的大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12,(11):65-65
NASA11月2日宣布,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对火星大气进行的首次分析并未发现那里有甲烷。这一消息无疑会令那些期待在火星上发现生命的人感到失望。地球大气中90%以上的甲烷是由活体有机物产生的。科学家们渴望知道好奇号能否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甲烷。但这辆漫游车上的“火星样品分析”(SAM)仪器在其首次大气测量中空手而归。科学家此前通过地面和太空设备在火星大气中发现过甲烷,但浓度非常低,约为亿分之一至亿分之五。  相似文献   

20.
尽管火星表面大气非常稀薄,但降落伞仍是火星探测着陆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减速装置。文章建立了一个降落伞的充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落伞的充气时间和充气距离是随大气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同时,随着大气密度的减小,降落伞开始张开的速度变得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