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去除NH3-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内循环管中,安装蜂窝状陶瓷载体构成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利用该反应器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NH3-N去除的研究。并与相应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生长于蜂窝陶瓷的生物膜,其对废水的硝化性能显著地提高。在脱氮效果和速率上,生物膜法比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循环对生物脱氮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细胞好氧降解有机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四种因素对固定化细胞降解有机废水速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因素水平,建立了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C=343.8e^-0.924τ为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了铝合金7075微弧氧化实验,建立了回归模型,量化了对陶瓷膜的多变量互约组合的影响趋势,解决了对生长陶瓷膜可预测、可控制的工艺。通过工艺特性曲线、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断层分析、摩擦磨损实验等手段,对形成的陶瓷膜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回归设计铝合金7075微弧氧化工艺是可行有效的,可在很大范围内调节陶瓷膜的微观和宏观结构,调节陶瓷膜相的比例关系,获得防腐、耐磨、电绝缘等高品质陶瓷膜。  相似文献   

4.
采用配合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透氧性能的类钙钛矿结构La2NiO4 δ材料,XRD实验表明为单一相,讨论了控制溶胶-凝胶过程的条件,成功地制得了均匀澄清的稳定溶胶和稳定凝胶,采用Al2O3多孔陶瓷为支撑体,用上述溶胶制备了支撑致密透氧膜,结果表明在孔径为0.2μm的多孔Al2O3陶瓷片上制备的支撑膜比较理想,膜的厚度约为35um,透氧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撑膜比传统方法制备的同种材料无支撑膜有更好的透氧性能,由于膜内部的离子传输过程是制约透氧通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支撑膜的厚度远小于无支撑膜,较薄的膜减少了离子在固相中的传输距离,有助于加快这一传输过程,从而可获得较高的透氧通量。  相似文献   

5.
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Si/Co/Cu/Co多层膜。发现当Si层厚度达到0.9nm时,多层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在Si1.5nm/Co 5nm/Cu3nm/Co5nm多层膜中,作者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7%/Oe的磁场灵敏度。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Si层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层,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其上的Co/Cu/Co三明治膜中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乃至整个多层膜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随Si层厚度增大,Co/Cu/Co三明治膜的界面平整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巨磁电阻值增大。  相似文献   

6.
电力通信调度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网运行的安全。本文介绍了为电力调度而设计的一种无线电话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主站和可扩展的分站组成,它可单独运行,也可与载波调度机集成运行,具有主站与分站互叫,电话会议等功能,文中介绍了系统及其关键电路的设计方案,现场使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对提高电力系统中通信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平面流动皂膜得到大量应用(如用于模拟两维湍流流动或超声速流动),对皂膜的测量手段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对流动皂膜特性参数的测量尚有可提高之处。本文给出了两根平行弹性线之间在重力驱动下稳定流动的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及厚度的非接触测量实例。对于表面张力系数测量,针对新近文献中提出的一种基于皂膜边缘的力平衡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半经验方法给出了严格推导,并采用两种方法验证了推导结论,证实了该半经验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还得出了一种新的、更简便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方法;对于皂膜厚度测量,结合传统的皂膜流动速度测量方法(如粒子图像测速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色激光干涉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普通单色相机摄像来获取稳定流动皂膜的厚度剖面。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全屏幕绘图工具是CAI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主要为CAI提供丰富多彩的图形和文字。本文对全屏幕绘图工具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同时介绍了该工具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施方法。该工具的研制为实现CAI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化细胞的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啤废水,比较了有无内循环对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啤酒废水的连续处理,考察了反应器对废水处理效率的稳定性,据此提出稳定性常数α和性能指数δ的概念用来衡量反应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B8镁合金微弧氧化后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膜层表面分布着大量相对均匀的放电微孔,孔径在1~3μm之间;膜层分为三层,分别为过渡层、致密层和多孔层,其中致密层占总厚度的60%以上,约6~7μm。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微弧氧化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UNIX System V流机制的串行口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STREAMS)机制,是UNIX系统中用户进程到设备(伪设备)之间的一条全双工数据通路,它为字符处理、网络服务和数据通信等驱动程序的设计提供模块化手段。本文概要介绍了流机制的组成及原理,着重讨论了用流机制实现UNIX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在SCOSystemVUNIX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流机制的带modem控制的串行口驱动程序,最后讨论了串行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控制及串行口通信程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零电压开关PWM变压整流器。它是PWM技术和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转换过程中采用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即功率开关器件工作于零电压开关状态──软开关状态下,而能量传输的主要形式采用PWM技术,故具有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点。文中介绍了该变压整流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其关键部分──全桥零电压开关PWMDC-DC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和设计方法。该变压整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好、输出电压稳定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CIMS系统实施过程中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背景,分析了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式和在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营销解决方案,以合同和协议为线索,把营销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了产品和经销商的动态管理,本文还提出一种基于WEB的产品售后服务系统模型,论述了故障模式,产品档案和产品售后服务故障识别及处理,并介绍了层次分析和基于知识库的用户服务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当今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概貌;回顾并剖析了空气动力学在航空飞行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TW-1拖靶缆绳张力与形状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拖靶平衡受力分析,得到拖靶放出后,稳定飞行时平衡攻角的近似计算公式。并通过缆绳微元受力分析,求得缆绳张力与飞行速度、高度及缆绳长度关系的计算公式及给出缆绳形状参数的计算公式。运用本文提供的公式计算出的MK3靶的缆绳张力曲线与实际测量之张力曲线吻合较好。因此,运用本文提供的公式进行了TW-1拖靶缆绳的设计及计算,取得了可信的依据,完全满足工作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风洞试验中,光学流动显示技术是揭示流场特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把数值计算数据与流场显示结果进行直接比较,利用可视化技术把数值计算数据转化成阴影、纹影和马赫干涉条纹图像。首先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和平面流动的特点,导出适于产生计算流场图像的关系式,重新计算流场数据,然后将导出的数据进行颜色编码。为了使图像效果良好、图像生成速度快,还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时空效率较高的颜色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橡胶垫、滑移和混合隔震房屋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采用叠层橡胶隔震垫、滑移隔震垫和混合隔震垫的这三种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在隔震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对这三种基础隔震垫分别建立了力学计算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并且编制了相应的动力反应时程分析程序。通过工程算例,对比固定结构与隔震结构由于结构的支承条件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的动力反应,由于隔震结构大大地降低了结构对地震动的反应,从而证实了隔震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上述三类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下动力反应的基本特点,对比了 三类基础隔震结构在隔震作用方面的不同效果及其优劣性,从而为实际工程选择适合的隔震方式及其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仪器技术是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本文阐述了虚拟仪器的概念,构成及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出矩阵合同对角化概念 ,对一个矩阵对角化问题进行推广思考 ,讨论了二个矩阵的同时对角化问题 ,取得了一些结果 ,给出了有关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