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研究是月球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勘测月球表面形态及进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近距离测量的数据非常少.本文建立了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和缓释电机在轨遥测数据研究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的方法,初步测算得到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反射率为0.105,发射率为0.866.所得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空间探测任务提供原始测算数据,以降低设计难度及提高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曲笑 《太空探索》2003,(7):40-40
50年前月球表面的一次神秘闪光,可能是一块直径20米的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所致。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已在月球上找到了相对应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3.
董俊廷 《太空探索》2005,(11):18-19
美国航宇局计划在2020年之前让航天员重返月球,再次对月球表面进行探索。表面上看起来,这跟过去的登月计划有重复的地方,但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同的。这次,航宇局计划在月球停留,建立月球考察点,以及为将来登陆火星和其他星球做一些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在太空竞赛期间,美苏两国仅仅花了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离开地球轨道、飞掠月球、撞击月球、环绕月球等一系列进展。自此之前,人们一度认为月球表面太过松软,任何物体落在表面都会陷进月球的土壤里去。无人着陆器的成功,给了人类实现载人登月任务巨大的信心。把人送到月球是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的创举,也是美苏太空竞赛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礼"的1克月壤 坑坑洼洼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调、一望无际的荒凉……长久以来,这是人们对月球的直观认识. "走在月球表面上,犹如走在一个布满沙土的运动场上,四周有泛光灯的照耀."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描述道.随后,他的搭档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将周围的景象形容为"壮丽的荒凉".  相似文献   

6.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7,(12):44-48
自从1958年美国发射先驱者-0号月球探测器以来,特别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月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有关月球的知识和资料越来越多,对月球表面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文青 《太空探索》2008,(2):12-13
继2006年9月3日欧空局的斯玛特-1月球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表面之后,2009年美国的"月球环形山观测和感知卫星"将对月球进行2次连续撞击,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  相似文献   

8.
杨孝文 《飞碟探索》2009,(10):40-41
从“阿波罗”计划的登月舱最后一次离开月球表面到现在,已经有36年历史了。虽然NASA制订了宇航员重返月球的计划,但这一计划目前给人的感觉只有困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私人团队却为争夺2007年设立的2000万美元的“谷歌月球X”大奖而各不相让,都希望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把自己研制的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科学家说,苏联计划在八十年代初期发射月球极轨道器,以获得月球表面各个地区的详细数据。并计划用一个探测器从月球背面取回以前在月球三次着陆才能取回的100—150克样品。在苏联加紧这些新的月球探测计划时,美国航宇局却由于经费缺乏而决定不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开发我国月球车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月球探测的重要意义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47个无人探测器,与此同时,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36个无人探测装置。人们对从月球采集到的382.7kg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通过全球性合作研究,对月球表面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月球探测车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球探测车在月球表面松软土壤上的转向动力学特性比较复杂。文章在已有的车辆地面力学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了探测车在松软的月球表面土壤上的转向动力学问题。给出了六轮月球探测车的四轮转向运动学计算公式 ,推导了探测车在松软土壤上的四轮转向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合理的简化方法 ,并对稳态特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为探测车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士元 《太空探索》2006,(11):24-27
欧洲空间局(ESA)2006年9月3日宣布,欧洲第1个月球探测器——SMART-1.按预定计划于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05:42: 22(北京时间3日13:42:22),成功击中月球表面46.2°W、34.4°S的位置,当时月球表面出现的一次小闪光,激起大量月球尘埃达到10千米高左右,这也宣告了欧洲空间局历时3年多的探月计划终于成功结束。不  相似文献   

13.
准确的月球表面温度分布模型对于开展月球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月球表面温 度模型还缺乏对完整月球表面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建立了一套计算完整月球表面温度的方法, 其中月球阳面温度采用Racca模型直接计算得到; 对于月球阴面, 将其沿纬度方向划分为若干区域, 每个区域的地表土壤采用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模型, 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太阳电池阵在轨环月阶段的温度数据, 修正得到月球表面土壤导热系数、密度及比热容, 通过数值计算求解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 得出任意时刻月球阴面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嫦娥三号着陆器太阳电池阵环月阶段热分析结果与在轨温度符合较好, 初步说明本文建立的完整月球表面温度计算方法正确可行. 基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整个月球表面温度分布, 进一步研究了极月轨道太阳电池阵外热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将撞击月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将作为次要载荷与“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同时发射升空。1概述LRO与LCROS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多项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的第1项任务,主要目的是:研究、测绘和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探测未来的潜在月球着陆点;勘察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的水资源,验证“克莱门汀”(Clementine)和“月球勘探者”(LunarProspector)探测器对月球水冰的探测结果,为航天员重返月球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39-3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7年11月7日公布了正在环月观测轨道上运行的“月女神”拍摄到的月球视频资料。有关视频是于10月31日从距离月球表面约100km的高空分2次拍摄而成的,每次时长约8min。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还公布了从视频资料中获取的3张静止图像,从中可以看到环形山、沟壑等月球表面地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载人航天的成就是人类登上月球、发展航天飞机和建造大型空间站;21世纪,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是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所谓重返月球并不是重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的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停留几个小时或几天,而是将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须建造月球基地。所谓月球基地就是航天员在月面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障航天员在月球恶劣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建造月球基地首先要了解月球,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否则就不可能为月球基地正确选址,也不可能很好完成基地建设和在月球上的…  相似文献   

17.
亚洲航天大国印度对月球早已虎视眈眈。印度原打算200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后来为了与中国竞争而提前到2007年。在斯玛特1号成功击中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后,印度现在也准备进行撞月探测,其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它搭载在月球初航一号上一起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所以,其发射计划有可能推迟到2008年。  相似文献   

18.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太空城建材系统中的月球资源开发基地、月球矿石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在这一期将介绍对月球矿石的选矿、冶炼、加工和建材系统中的电力供应.在介绍对月球矿石的选矿、冶炼和加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月球矿石作些解释.这里所说的月球矿石并不足月球上的石头,主要是月球表面自然生成的粉状物质.这种粉状物质主要包含五种矿石成分:辉石、橄榄石、斜长石、钛铁矿和尖晶石.这些粉状物质我们简称为月球"土壤".  相似文献   

19.
月球尽管被作为类地行星演化的最终形态的代表,被认为在25亿年前已经完全冷却,根据阿波罗时代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的月球轨道器和着陆器获得的关于月球构造、火成活动、月震和内部结构等多种证据,表明月球从深层内部到表面仍然活跃,尚未彻底冷却"死亡"。这将完全改变人们关于月球演化历史和状态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2月28日,韩国首个月球探测器——“达努里”(Danuri)在成功抵达月球之后,拍摄了令人惊叹的“地出”(Earthrise)照片,显示出月球的坑洼表面以及位于远处的地球。自此,韩国成为全球第七个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国家或地区,也是第四个成功实施月球任务的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