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简称HJ-1A/B)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10年,为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有力支撑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1环境减灾卫星运行情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包括2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和1颗雷达卫星环境减灾一号C(HJ-1C)卫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正值雨季各种自然灾害多发时节。在自然灾害的预警及救援中,卫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灾害监测遥感卫星数量、种类显著增加,在轨对地观测卫星数量达100余颗,风云、海洋、资源、环境减灾、高分等遥感卫星已具备一定的业务化服务能力,在国内外减灾救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捕风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实现基于星载导航卫星反射信号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GNSS-R)技术的气象卫星,采用新型L波段海面风场信息探测技术,在风场测量、海面飓风风速反演等方面为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等行业提供服务.从系统设计角度介绍了捕风一号卫星的总...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航天技术与防灾减灾已经密不可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批防灾减灾的航天"神器"为人类保驾护航。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神器中的一些"明星"。国内篇风云三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的卫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松花江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沿江人民的疾苦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更应该想到如何为防灾减灾做一些工作,为国分忧。从我们所从事的专业出发,我们想到的是要防灾减灾必先要能得知灾害...  相似文献   

6.
国内动态     
<正>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8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户为应急管理部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与05卫星采取双星在轨组网运行模式,具备获取全球5米S波段雷达图像数据能力,为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7.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在海洋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海洋环境观测要素和海洋卫星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国外海洋卫星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卫星体系的发展建议,为提升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推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海防安全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9.
全球灾害监测的新军--CHARTER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CHARTER的建立与发展 □□CHARTER是由法国空间局(CNES)和欧洲空间局(ESA)于1999年6月在维也纳UNISPACE III 会议上提出的,并在2000年6月发起成立了一个称为“空间与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际契约性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认为,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仅靠一个国家的卫星系统无法应付频繁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重大灾害的挑战,因而需要加强空间机构和卫星单位之间的国际合作,以便有效利用空间技术对所发生的重大灾害进行监测和管理。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在空间机构与民用防灾减灾主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长期的相互合作关系。 这个组织受…  相似文献   

10.
4月27日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这颗卫星质量为2700余千克,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遥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日12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四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朋 《国际太空》1998,(12):6-7
卫星的减灾应用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卫星应用新领域,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卫星减灾系统实际上是由各种功能的卫星构成一个综合卫星数据信息系统。它综合应用气象、资源等卫星对地观测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通信卫星对信息的中继和传输,以及导航定位、搜索救援卫星的...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10月27日11时1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8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国合 《太空探索》2011,(9):10-11
曼谷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中国首次出口泰国的环境减灾卫星地面站工程——"朱拉蓬公主卫星接收站"投入正式运营,泰国公主朱拉蓬出席在泰国农业大学举行的环境减灾卫星泰国接收站命名暨开业典礼,并亲自启动按钮。环境减灾卫星泰国接收站工程由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     
正遥感卫星二十九号发射成功2015年11月27日凌晨5点2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卫星二十九号,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9次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九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杭文)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至2018年9月6日,已整整运行10年。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的精心运营管理下,目前双星仍在按业务需求开展遥感任务,成为我国寿命最长的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5日12点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冒着低温腾空而起,用一个完美的托举成功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九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已于2013年3月在轨交付,委方对卫星的优异表现表示满意。作为我国第一颗出口的遥感卫星,已正式开始为委内瑞拉提供国土、资源普查以及防灾减灾等服务,造福当地。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担负的该卫星研制及在轨测试任务也圆满落幕,而那些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曾有的经历仍然留存在记忆中,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9.
最新消息     
小号 《国际太空》2006,(6):34-34
我国遥感卫星-1于4月27日发射升空这是今年我国的首次航天发射。遥感卫星-1质量为2700kg,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在这次发射中,发射它的长征-4B火箭首次采用了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技术。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9次飞行,也是自19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成功发射,迄今为止,2颗卫星已运行10周年,超期运行7年。10年来,环境减灾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与分发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完成2颗卫星下传的所有遥感数据;完成向全国各行业用户的分发,促进了卫星数据在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