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信卫星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科技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出现填补了该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中国近20年内大功率通信卫星的需求。作为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东五平台注定要成为中国卫星研制历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东方红五号平台的立项之路,走了整整十年。相比之前的"东方红家族",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2月27日,实践二十号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0年1月5日,卫星经过7次变轨,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115.5°。该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的首飞试验星,将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五平台进行全面在轨验证,对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促进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五平台能力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从服务国内到走向世界,回望"东方红"卫星系列卫星及平台的发展历程,研究院用半个世纪的攻坚克难,在太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东方红"画卷。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27日,基于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的首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2020年1月5日上午,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星上载荷陆续开通。这标志着我国目前重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具备了正式提供服务的能力。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立项之路,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国将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2。它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基本相同,属于中巴第1代地球资源卫星。中巴第2代地球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3、4的方案论证也已经完成。 第1代“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公用平台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自主能力和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适应变轨能力的轨道控制系统。其太阳电池阵能单翼也可双翼,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能源。平台中心承力筒可以装配500~1 000kg的有效载荷,采用了S波段统一测控和超短波测控方式,星载数据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卫星的整星信息管理要求,并可以…  相似文献   

5.
资源一号是一颗新型卫星,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卫星研制领域的空白,它的研制和成功运行,为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开辟了道路。 建立了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 资源一号卫星公用平台能适应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承载着中国航天强国梦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2020年1月5日,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经历7次轨道机动后,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定点,标志着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东方红二号卫星使我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那么,东方红三号这颗新一代通信卫星则让中国实现了"赶上20世纪80年代通信卫星国际水平"的目标。它是我国第一颗面向全社会的民用卫星,实现了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自旋稳定型到三轴稳定型的飞跃,首创了卫星公用平台设计思想。东方红三号公用卫星平台除已应用于"中星""天链"系列通信卫星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卫星总体设计角度概述地球观测卫星太阳电池电源系统的设计特点。着重阐述太阳同步轨道参数对电源系统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可展开式太阳电池翼板,镉镍蓄电池组和电源控制装置等设计的考虑。此外,对适应公用舱设计的有关技术也作了一些探讨。本文对其它近地轨道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同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技术特点,给出了关键部件的技术指标.描述了高轨遥感卫星在高精高稳快速机动、适应斜切遮光罩的全自主阳光规避、地速补偿以及高定位精度设计和实现的控制策略,给出的在轨实际数据遥测曲线验证了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为我国后续更高分辨率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东方红四号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是"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展的民用卫星工程。该平台采用公用平台设计理念,坚持通用性、继承性、扩展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平台的性能与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设计寿命15年,适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大型直播卫星、移动通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公益卫星以及中继卫星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任务。  相似文献   

12.
实践二十号卫星在轨核心试验全部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2020年6月,基于我国新一代大型公用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东五平台性能及其搭载的多项核心技术。实践二十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通过星上配置敏感器进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轨道估计的问题,利用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的测量信息进行轨道估计.根据地球静止轨道的特点,结合Hill方程,利用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的测量信息以及轨道的摄动特性,建立导航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出卫星的经度漂移,是一种可行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机动变轨技术在空间领域应用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地球轨道卫星发展中的重要性。机动变轨技术对解决卫星发展需求与运载火箭之间的矛盾和卫星选择多种运载火箭发射提供了可能性;在提高卫星使用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方面也将起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阐述了机动变轨技术的一般概念和在近地球轨道卫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故障安全设计是确保同步轨道卫星长寿命、高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然后简要描述了国内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综合国内外调研状况,对未来中国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中国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安全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切实提高中国同步轨道卫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雨水 《太空探索》2012,(3):62-63
2011年6月21日0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7千米、远地点42225千米、轨道倾角为26.3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星10号卫星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将接替中星5B,以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等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遥感卫星普遍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观测方式,其中30m分辨率的环境卫星相机采用双星组网观测,重复观测最短周期需要2天,米级/亚米级分辨率商业卫星即使采用多星组网观测,多数情况下重复观测最短周期也要1天左右。然而,由于地球同步轨道凝视成像技术实现重复观测最短周期主要取决于成像时的光电转换和信号读出过程,可以以秒计,所以在应对地震、台风、火情、汛情等诸多紧急事件中,优势极为明显。据报道,中国计划发射的高分-4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遥感卫星,光学分辨率为50m,将成为现有太阳同步轨道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补充。为了用好该卫星,从天地一体充分挖掘遥感图像信息的角度出发,现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轨凝视成像模式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54-55
1992年初,为了满足发射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要求,决定研制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是在长征三号火箭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一种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更大的卫星运载工具。它是一种三级大型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特别是在发射高轨道大吨位卫星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MK2 D5(GSLV-MK2 D5)搭载地球静止卫星-14(GSAT-14)从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7min后火箭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近地点180km,远地点35975km,倾角19.3°),验证了印度自主研制的低温上面级技术。此次发射的GSLV-D5火箭,是GSLV-MK2火箭继2010年4月首次发射失败之后的第二次发射。该型火箭在首飞中由于自主研制的低温上面级发生故障,导致火箭爆炸坠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海域,星箭俱毁。
  GSAT-14卫星是印度研制的第23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质量1982kg,净质量851kg。此前印度已经利用GSLV火箭发射了4颗GSAT卫星,GSAT-14投入运行后,印度将拥有9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SAT-14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现有通信能力,并为新试验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