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降低"星链"卫星的亮度,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希望在"星链"宽带大星座下次组网发射时试验一项新办法。届时将发射的实验性"罩星"(VisorSat),加上卫星升轨时将采用新的指向办法,应该能消除天文学家对"星链"星座会干扰其观  相似文献   

2.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星链"(Starlink)计划组网发射启动以来,已成功发射"星链"卫星千余颗。本文通过分析Space X公司在低轨通信卫星星座领域申请的专利文献,对"星链"星座构型技术方案和星箭分离核心技术理念进行解析,形成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相关技术启示;同时阐述宏观专利技术分析和深度专利技术分析的方法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6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使用旗下猎鹰9火箭执行第九次"星链"发射。不同以往的是,此次发射整流罩内除星链组网星外,还有3颗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的天星遥感卫星"搭车"发射。因为火箭整流罩内空间限制,加之天星遥感卫星单星重120千克,运力触限的火箭只得将载荷中的星链组网星从以往60颗缩减为58颗。"行星实验室"称此次搭车合同签订后仅6个月就执行了发射。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17年1月15日,美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利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9)火箭发射10颗"下一代铱星"(Iridium NEXT)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进行的火箭一子级海上回收试验也取得成功。此次发射是猎鹰-9火箭2016年9月1日故障后的首次发射。1首发一波三折"铱星计划"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提出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计划,"铱"(Iridium)卫星系统自1998年完成部署以来,虽然卫星的设计寿命只有5~8年,但实际在轨寿命已经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4日10:00,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以"一箭143星"的方式,实施了代号为运输者-1(Transporter-1)的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将10颗"星链"(Starlink)卫星和133颗微小卫星送入轨道高度560km、倾角97.6°的极轨道,打破了印度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在2017年2月创造的"一箭104星"单箭多星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星链"第四批卫星发射1月29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采用"猎鹰"9-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4批共60颗卫星。本次发射的60颗卫星入轨高度为302公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在这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时间2018年2月22日22:17,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2颗试验通信卫星微星-2A和2B(Microsat-2A和2B),计划开展多项演示验证工作,为其"星链"(Starlink)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建设提供支持。本次发射任务中,Space X公司还尝试回收猎鹰-9运载火箭的整流罩,但并未获得完全成功。本文从发射任务及Space X公司的星座计划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频率变化探测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开始变得小型化和近地化。新建的低成本卫星星座旨在通过低延迟或高频率变化探测提供全球连接。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计今后10年内将发射约10105颗500kg以下的卫星。小卫星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少数资金充裕、雄心勃勃的新进入者寻求开发大型星座,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星链"(Starlink)星座,亚马逊公司(Amazon)的"柯伊柏"(Kuiper)星座。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并不会使未来10年发射的小卫星总数量减少,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区域和应用市场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2月18日,意大利下一代雷达成像卫星星座—"第二代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CSG)的首发星(CSG-1),利用"联盟-弗雷盖特"(Soyuz-Fregat)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接替第一代"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Cosmo-SkyMed),为意大利军民用户提供连续、高质量的图像数据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球低轨通信星座领域发展已正式迈入高峰期,多个星座计划持续推进部署,"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其中的领先者,2019年已发射120颗卫星,融资、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对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松堂 《太空探索》2021,(4):30-32
在过去的几年中,要是评选命运最为跌宕起伏的企业,显然非一网公司莫属.这家企业第一个掀起了低轨道宽带互联网星座的热潮,却第一个陷入破产保护的窘境.经过一年的挣扎,一网星座终于恢复了发射,但市场先机恐怕已经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星座夺去了.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发射60颗"星链"卫星5月23日22时30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还再次对整流罩两个半罩进行了落海回收。本次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拉开这一宽带星座组网建设工程的大幕。旧火箭发射新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也就是回收成功后,复用成功,然后再次复用,这枚箭在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2月15日印度运载火箭PSVL-C37,一箭104颗卫星发射成功,创一箭多星世界记录,其中有88颗"羊群"立方体星。"羊群"立方体星由美国私营公司"行星实验室"(以下简称"行星公司")研制,从2014年到目前3年时间共成功发射"羊群"立方体星227颗,计划今年夏季再发射48颗,总共达到275颗,成为全球第一个超大型星座。若一切顺利,该星座具有对全球任何地区仅需几分钟重访时间,而且是高分辨率观测。整个星座费用仅需2亿~3亿美元,相当一颗普通中等卫星费用。"羊群"星座基本上实现人类多年对地  相似文献   

15.
2015年9月2日,美国成功发射移动用户目标系统-4(MUOS-4)卫星,这是美国在2015年发射的第2颗MUOS卫星。目前,这一5星星座已完成4星发射,构成了海军所谓的"初始星座",基本实现了全球覆盖。经过数月在轨测试之后,MUOS-4卫星将投入使用。配合地面站的建设和大系统联合测试,整个系统将于2017年实现"全面运行能力"(FOC)。届时,MUOS卫星的数字化载荷将为战术部队卫星通信能力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3月30日下午,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Falcon-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欧洲SES卫星公司重约5.3吨的SES-10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在发射大约10 min后,火箭的第一级平稳降落在"当然我依然爱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海上平台上。在此次发射之前,该火箭在2016年4月首次发射,将一艘龙(Dragon)货运飞船送至国际空间站,随后火箭的一级部分成功回收,直到此次再度发射。SpaceX公司实现了人类历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空军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宣布,空军已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和SpaceX公司签署合同,总额7.39亿美元。这些合同是在"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下签发的,涉及2021—2022年的6次国家安全发射任务。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将在4.4176亿美元的一项固定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龙"(Dragon)飞船送入初始目标轨道,执行该公司第11次"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任务(SpX-11)。执行本次任务的"龙"飞船曾于2014年9月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停留34天后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史上首次实现货运飞船加压舱重复使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菁 《国际太空》2015,(2):50-55
<正>2014年,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均有新的卫星发射。中国正在加紧研制"北斗"卫星,将于2015年进行全球系统卫星的首次发射。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建设遭遇重大挫折,或将无法按期完成星座组网。1 GPS系统现代化进程受阻截至2014年年底,美国GPS星座有32颗卫星在轨,其中工作星31颗,分别是GPS-2A卫星4颗、GPS-2R卫星12颗、GPS-2RM卫星7颗、GPS-2F卫星8颗。  相似文献   

20.
沈永言 《国际太空》2016,(11):44-50
1 全球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态势 星座化覆盖 全球化发展必然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的全球覆盖.相比于地面信息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基于星座技术的卫星网络,在覆盖和互通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移动卫星-2~5(Inmarsat-2~5)、"全球星"(Globalstar)、"铱"卫星(Iridium)、"轨道通信"(Orbcomm),以及正在部署的"另外三十亿人"(O3b)、即将启动的一网公司(OneWeb)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卫星互联网,都是面向全球的星座通信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正在建设之中的欧洲"伽利略"(Galileo)和我国的"北斗",都是面向全球的星座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