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系统组网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世界用户提供全面覆盖的无源导航服务,并为我国及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提供高精度的有源定位和短报文服务。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走出国门到服务世界,"北斗"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那么,这张"国家名片"都包含哪些内容,"北斗"为走出国门又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  相似文献   

4.
正7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系统的寄语。  相似文献   

5.
龚芃 《国际太空》2012,(4):27-31
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的陆续升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正在蓬勃发展,建设可兼容"北斗"的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BN-DGNSS)台站成为克服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局限性和风险性的最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2012年底,我国成功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具备了覆盖亚太地区的区域服务能力。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7~第20颗共4颗新一代全球覆盖的"北斗"导航卫星,全面验证了卫星的关键技术,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18颗、19颗和20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于7月25日和9月30日成功发射入轨。此后,研制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项目,全面验证了关键技术,导航信号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解读:从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至今不到3年时间,我国成功发射30颗北斗三号组网星和2颗北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全球卫星导航技术飞速发展,在军事和民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化程度加深,卫星商业导航面临着一系列法律的风险。以"北斗"卫星为例,潜在风险包括"北斗"导航系统给其他导航系统造成损害、给用户造成损害、给第三方造成损害,乃至位置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于信息犯罪或安全犯罪等,则需要依据相应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来划分和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切入点,以《刑法修正案(九)》《中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发布了服务接口控制文件。  相似文献   

10.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  相似文献   

11.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军民融合工程和应用服务工程,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2012年12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近5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2017年11月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3首批组网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程开始由北斗-2  相似文献   

12.
夏光 《国际太空》2010,(5):1-10
2010年5月19―21日,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包括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内的7家单位主办,旨在搭建一个开放、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社会和学术界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参与度,凝聚导航精英,活跃中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学术氛围,促进全球卫星导航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北斗"应用产业蓬勃发展。从事"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面的领导、专家、代表,以及国外卫星导航专家,共1000余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解读:北斗三号卫星星座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  相似文献   

1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航系统应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根据目前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状况和"北斗"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我国"北斗"的发展应用建议,以期对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5-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七届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及18个国际组织的240多名代表出席.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了本届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刘延东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20多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坚持分步发展、建用并举,突破了芯片、模块、电子地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品,促进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了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中国自2007年加入ICG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委员会的各项行动计划,现已建设了交流中心并举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为深化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迎获得飞速发展。北斗系统在哪些领域开展了应用?哪些突出的应用让你的生活受益?本文归纳了2017年以来北斗应用的最新进展,带你感受北斗应用之花在各领域五彩缤纷的绽放。  相似文献   

17.
星讯 《国际太空》2010,(8):F0003-F0003
2010年8月1日05:30,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将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8月5日进入最终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也是首颗运行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导航卫星,它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9月19日凌晨,我国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1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并被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2万多千米的中圆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一箭双星"对于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进入收官阶段。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阶段的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19.
<正>在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后,有关中国和欧洲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之争再次升温,卫星导航国际合作与竞争,如同"龟兔赛跑"引起了全球的关注。2003年的欧洲,处处弥漫着反美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建设之初即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许多独创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细数"北斗"背后的高科技。北斗核心部件100%中国造时至今日,北斗系统已成为国防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