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用金属橡胶隔振器动静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某型号航空发动机阻尼减振需求为背景,对开发研制的金属橡胶隔振器与现用的橡胶隔振器进行了动、静态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橡胶隔振器的能量耗散性能、静态承载能力、过临界的能力及提供振动防护的区域都远远大于橡胶隔振器,而且通过改变金属橡胶隔振器的结构参数和预压缩量可以优化其隔振效果。研究结果为利用金属橡胶隔振器来改善航空发动机的振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翼吊发动机安装结构隔振特性并优化其隔振器设计,建立了发动机安装节-吊架-机翼结构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态验证并分析了安装结构的隔振特性.进行发动机3种典型工况下的结构动响应分析确定了振动传递的主路径.基于振动传递路径法研究了隔振器参数和安装位置对安装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载荷经安装结构后低压转子转频和高压转子转频峰值响应分别降低22.03%和14.65%.低压转子转频振动传递主路径为发动机-前安装节-吊架-机翼,高压转子转频为发动机-后安装节-上连杆-机翼.通过合理设置隔振器位置可以使安装系统隔振率达到50.41%,隔振器的频率比为5和阻尼比为0.25时安装系统隔振率可达70.67%.为了优化整个发动机安装系统的隔振效果,设计隔振器时必须选取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参数.   相似文献   

3.
乔洪信  樊思齐  杨立  王红宇 《推进技术》2005,26(6):548-551,576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约束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针对状态空间模型,经推导将无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转换成有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计算出有约束预测控制量。按无约束和有约束,模型匹配和不匹配分别对某型发动机进行仿真计算,取得了不同约束条件对发动机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的影响情况,并举例将仿真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仿真结果符合物理规律,计算方法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构建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稳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波  周强  程礼  王掩刚 《推进技术》2005,26(6):556-559
研究模拟不同飞行条件下滑油系统稳态工作对滑油系统的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部附件特性,提出了依据8个航空发动机性能参数,用向量计算和插值算法取代迭代算法来构建滑油系统稳态模型的方法,并对发动机在海平面、最大工作状态条件下的滑油系统性能参数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设计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在5%以内,表明所建立的稳态模型是有效的。滑油在各轴承腔和齿轮箱中的流量分配随空气压力变化,计算误差主要来自轴承腔和齿轮箱压力分布假设,为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必须建立航空发动机内部空气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
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脱落过程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后向台阶结构引起的涡脱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技术,对模型发动机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取了发动机燃烧室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其振荡频率,并和已有的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ES方法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采用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不考虑燃烧时模型发动机内由涡脱落引起的压强振荡的振幅较小,但频率较高,且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后向台阶这种结构中,涡一般会在台阶的边沿形成,并在其下游周期性地脱落;在保证y^+较小的情况下,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双余度智能位置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勇  黄金泉 《推进技术》2005,26(6):535-539
针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与其高可靠性要求,利用软件和硬件冗余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由DSP和双口RAM构成的基于CAN总线的双余度智能位置控制器。该位置控制器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两条通道互为监控备份,可靠性大为提高。实验证明,该控制器能够较好的实现对电液伺服阀-作动简组合的位置控制,故障时能正确切换与报警。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自学习模糊解耦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新宇  樊思齐 《推进技术》2004,25(6):535-537,560
提出了一种自学习模糊解耦控制器,将多变量模糊解耦控制和模型参考自学习控制结合起来,利用模糊逆模型在线产生和修正模糊解耦控制系统的规则库。并研究了它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过程,建立支持外部管路设计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该系统框架采用包含设计层、服务层和资源层的分层结构,每一层分别用不同类型的Agent完成其功能。然后讨论了在此框架下的管路设计流程。该系统框架不仅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对类似的复杂设计系统也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樊丁  傅强  戚学锋 《推进技术》2005,26(6):544-547
对于航空发动机这样复杂的系统,经典的定常算法难以对其实现良好控制。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特性,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仅适用于单目标寻优,也适用于多目标寻优。遗传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系统,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均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寻找到合适参数。文中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对PID参数的最佳整定。最后,通过数字仿真证明了其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发动机性能趋势预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对航空发动机性能趋势预测的精度,提出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来预测表征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参数一性能综合指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一步及多步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性能正常衰退及性能异常发动机的综合指数分别进行预测,并与自回归(AR)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比AR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其四步预测精度由80.56%提高到88.51%。因此该模型尤其适合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RBF网络的航空发动机单神经元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控制系统中各回路之间存在的耦合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网络辨识的航空发动机多变量单神经元网络解耦控制方法。对发动机的多个控制回路,采用多个RBF网络实时辨识各个回路发动机的数学模型,并将系统的灵敏度信息实时反馈给各回路的控制器,保证了单神经元网络控制器对各回路的准确控制,最终实现对发动机多回路的解耦控制。通过在飞行包线内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有效地实现了对发动机的解耦控制,而且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将其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解耦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对一种微小型平板式热管的传热特性在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同尺寸实心铝板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强度的变化对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微小型平板式热管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和均温特性.该平板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可达到其管壳材料导热系数的12.7倍,强化传热能力的效果相当明显,又克服了传统平板热管抗压能力较差、无法加工较大散热面积的弱点,在电子设备的散热冷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航空发动机轮盘工况复杂,常常在榫槽、通气孔、螺栓孔等几何不连续处遭受破坏。这些几何不连续性特征可以视为广义的缺口,为了分析缺口附近几何特征尺寸对航空发动机轮盘复杂结构件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基于典型盘用合金GH4169设计了双边缺口平板试样、双边不等缺口平板试样、不等厚双边缺口平板试样以及不等厚双边不等缺口平板试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缺口平板试样的应力集中系数与缺口抗拉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缺口抗拉强度无量纲化常数与应力集中系数的试验数据点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二者的拟合曲线能很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分布规律。包括GH4169、GH738和TC11合金等常用航空塑性金属材料在内的缺口平板试验数据点落在拟合曲线±10%以内的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14.
1引言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需要从原始监测数据中获取合理的特征参数,如果依靠专家经验手工从众多的监测参数中选取特征参数,将是十分烦琐和低效的。因此,构造优质的特征参数是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及其准确性的关键。许多机器学习方法被应用到特征参数的自动选取中,例如神经网络[1],  相似文献   

15.
基于DRNN网络的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解耦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对角递归神经网络(DRNN)及带动量项的梯度学习方法(GDM),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的性能控制,研究了基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多变量自学习解耦控制算法及其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阐明了该方法的结构和原理.并在设计点处进行了发动机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设计.在偏离设计点时,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解耦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丁  赵庆荣 《推进技术》2002,23(6):485-488
一种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首次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能有效地缩短系统状态到达滑动模态的时间,避免了定常滑态变结构控制系统在能达阶段对扰动的敏感性,且其控制律的设计可以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克服未知参数摄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所设计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鲁棒性要优于发动机定常滑态结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液压机械装置(HMU)燃油管路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油液静压力的传递损失和各液压元件的工作特性.为了研究燃油管路内部流动损失机理,验证相关计算方法的置信度,针对典型管路静压力损失,采用锐边节流公式和短管节流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进行了CFD仿真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液流的静压力损失主要出现在进口环腔与管路的交界处,管路下游液流的静压力与出口环腔内一致;锐边节流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对偏大,而短管节流公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管路支撑用钢丝绳隔振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辉  姜洪源  李瑰贤  崔虎 《航空学报》2006,27(6):1080-1083
通过钢丝绳材料非线性研究,用弹塑性随动硬化材料模型来描述钢丝绳的本构关系。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钢丝绳隔振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钢丝绳隔振器的性能仿真。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钢丝绳隔振器具有强烈的非线性滞迟特性和刚度软化特性,同时具有大阻尼特性,并且在大变形幅值下也能保持较好的阻尼性能。通过与实验研究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从而为钢丝绳类干摩擦阻尼隔振器有限元仿真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管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志英  唐文哲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2):182-184,188
为进行计算机辅助管路系统敷设,本文归纳出9条管路CAD规则,探讨了3种管路敷设方法。为满足管路设计规则,根据管路系统的复杂性和计算机辅助敷设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先敷设粗管再分区敷设最后解决跨区域管路的WRS法。它按照先重后轻、先短后长、先难后易的敷管原则,体现了局部最优从而达到全局最佳的原理。文中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思路,并结合在电子模型样机上的敷管实例及过程,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