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霍布金森杆冲击试验,研究将修改后的Liu与Subhash关于聚合物泡沫的本构模型应用于泡沫铝材料的可行性,对不同相对密度下的材料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本构模型可以应用于泡沫铝材料模型的研究;材料相对密度和模型参数变化对应力应变关系影响比较大;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基本吻合,拟合得到的参数值对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氮气介质下铣削钛合金时的刀具磨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合金铣削加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刀具寿命短,容易出现缺口,崩刃和剥落等现象,因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目前,为了提高刀具寿命,人们主要利用切削液来减小铣削过程中的摩擦和热量。然而,由于切削液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制造先进理念的要求。本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氮气介质下铣削钛合金时的刀具寿命和磨损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了在氮气介质下铣削钛合金比干铣 具有明显优势的理论,探讨了氮气介质下铣削钛合金时的刀具磨损机理,得出了高速钢刀具在氮气介质下铣削和干铣削钛合金时刀具寿命的泰勒公式。  相似文献   

3.
于治会 《强度与环境》1994,(2):58-64,F003
本文介绍了等压式缓冲器及带有等压式缓冲器的冲击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说明了影响冲击加速度的因素及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精度FTM高温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TC21钛合金在150℃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温度对摩擦系数及磨损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方法研究钛合金TC21在高温下磨痕形貌的变化情况、成分的变化和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钛合金TC21摩擦系数的影响与微动位移有关,位移越小,温度对其影响越小;温度为150℃时,磨损量较室温降低了67.4%~86.5%;磨损机理在常温下以磨粒磨损为主,并存在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在150℃下以氧化磨损为主,伴随少量的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5.
微动磨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动磨损主要是由物理量纲不同的材料弹塑性和摩擦化学反应所决定的复合磨损,尚无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文中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描述摩擦接触下的耗散过程,以熵平衡关系和非平衡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微动摩擦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摩擦磨损中热传导、粘滞性流动、扩散和化学反应的熵产生变化,提出以材料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为主的简化模型。根据对简化模型的分析,设计了面-面接触的验证实验,并预测磨损良迹会随微动幅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的冲击谱模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可能经历分离冲击等具有高幅值、高频率特点的复杂冲击环境,可能对电子设备等产生致命危害,甚至导致飞行故障.本文对航天产品的复杂冲击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说明了各种冲击谱模拟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要求和技术现状,为相关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三维陶瓷网络(骨架)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构思,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维陶瓷网络(骨架)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基体铝合金在重载时产生严重粘着磨损,磨损层发生软化和塑性流动,而复合材料中的陶瓷颗粒暴露于磨损表面并起承载作用,从而保护基体不发生严重磨损,复合材料对磨环的磨损量大于基体合金对磨环的磨损量,但复合材料摩擦副的总摩损量比基体合金摩擦副的小。  相似文献   

8.
用火工品产生中高量级冲击的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吴江 《强度与环境》2007,34(3):8-13
用可控的火工品爆炸源在冲击台上模拟冲击具有快捷、稳定、量级高的特点,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试验技术.通过研究多种连接和衰减形式下的冲击特性,确定了一种多板平台结构,并进行多次冲击性能测试来探索试验技术的可行性.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可重复性、台面的环境均匀性较好;冲击谱偏差和冲击的量级虽然可以接受,但控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使火工品为爆炸源产生中高量级冲击环境进行常规试验成为一种常规的试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TS-100是在钉板型固体自润滑材料(TS-70)的基础上开发出的铜/塑固体自润滑轴承,本文通过轴承模拟试验,测定了TS-100在干摩擦与水润滑两种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以及摩擦的时间效应,还测定了TS-100的磨损曲线,并监测了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TS-100轴承承载力大,摩擦系数小而稳定,可以作为重载低摩轴承在水电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跌落冲击台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长持续时间的小型跌落冲击台 ,并对其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冲击加速度参数进行了阐述分析。还提及了有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高速铣削加工航空铝合金时的刀具磨损形态及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切削条件下,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涂层破坏、月牙洼磨损、微崩刃、剥落和破损等.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结磨损、扩散磨损以及疲劳磨损.与常速铣削磨损机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高速旋转形成的热、力耦合的应力场对硬质合金刀具的作用与冲击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流变铸造法制备的Al2O3P/Zn-Al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提高了Zn-Al合金的室温和高温硬度,改善了其耐磨性能。颗粒体积含量增加,或者颗粒粒径的减小都将提高该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而试验温度的增加会引起其硬度的迅速降低。不过,Al2O3P的加入显著改善了Zn-Al合金耐高温性能。此外,文中还研究了淬火、回火或循环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硬度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固溶单级时效处理7055铝合金中的沉淀相进行了研究.在较短的时效时间里,可以观察到GP区在[111]面上形成,随着时效时间增加,GP区逐渐长大.η'亚稳相在120℃时效4 h的时候被发现,它与基体的取向关系是[0 0 0 1]η'//[1 (1) 1]Al及(1 0 (1) 1)η'//(1 1 0)Al.在时效达到24 h时,η相便析出,它们与基体存在[(1) 1 0 0]η//[1 1 0]Al及(0 0 0 1)η//(1 1 1)Al的取向关系.由于η'亚稳相和η相颗粒的密度相比于区而言较小,所以GP区对提高该时效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C粉末改性钎料钎焊CBN磨粒的结合界面和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Ag-Cu-Ti 合金和纳米 TiC 粉末组成的新型复合钎料钎焊立方氮化硼(CBN)磨粒和工具基体,运用了三维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CBN磨粒与改性钎料之间的结合体系,包括界面微结构和反应产物,并进行了钎焊磨粒耐磨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的纳米TiC粉末均匀分布在钎料层内,细化了Ag-Cu-Ti合金钎料层的显微组织,有效控制了CBN磨粒与钎料的剧烈反应;磨粒表面化合物均匀致密,确保了CBN磨粒、纳米改性钎料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钎焊CBN磨粒的磨损形式以磨耗磨损为主,后期出现微小破碎,无磨粒脱落.  相似文献   

15.
钛合金的切屑变形从低速起就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剪切滑移,这种集中剪切滑移在高速切削大部分难加工材料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钛合金加工的切屑形成过程并提出了描述集中剪切切屑形成过程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解释了集中剪切切屑节块如何启动、梯形化并最终形成锯齿形切屑。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了4种最常用的滑油分析技术——铁谱分析、光谱分析、颗粒计数分析及理化指标分析,同时结合发动机试车台监测数据,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对发动机试车状态进行融合诊断的方法。首先依据各种分析方法的标准磨损界限值,将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转换成故障征兆的布尔值;其次,建立了各子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依据专家经验建立各子系统的输入征兆与故障论域的映射关系,由此获得了各子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对各网络成功训练后。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各子网络的诊断并得到了中间诊断结果;然后,将每种方法的神经网络诊断结果作为各故障模式的基本概率分配值,利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实现了对神经网络诊断结果的融合,由此获得了最终的融合诊断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引入了一套磨粒形态学描述子来提取磨损颗粒的显微形态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编制了用于磨损颗粒自动识别的 BP网络计算机模拟程序。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应用了本文引入的因子模糊化训练方法 ,使训练速度大大加快 ,以异或问题为例 ,速度可提高 5~ 1 0倍。应用此网络对磨粒测试库进行识别实验 ,识别正确率在 90 %以上 ,并且识别速度很快 ,大大优于传统的磨粒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真空液态渗透法制备了碳/锌复合材料。拉伸和磨损试验表明:碳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锌以及锌合金的抗拉强度,改善了锌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用S-570扫描电镜观察了碳/锌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断口,以及碳/锌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并用X-射线能谱仪对断口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对碳/锌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性能、纵向冲击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