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智能桨叶振动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宇航研究院的智能桨叶为原型,研究了智能桨叶振动控制的实时仿真。以两台高速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辅以其他器件,构造智能桨叶振动控制实时仿真系统。其中一台DSP用于智能桨叶动态特性的实时在线模拟,另一台用于实时控制。所提出的采用MX滤波器模拟智能桨叶的动态特性和反馈与自适应前馈组合控制方法均由专用汇编程序实现。在此系统上实现了对智能桨叶在4Ω、8Ω(Ω为旋翼转速)谐和激励下桨叶振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整桨叶复合材料大梁的铺层角及其展向分布,提出了SA349直升机马赫数相似模型旋翼桨叶的3种挥舞弯曲-扭转弹性耦合方案并进行了弹性剪裁分析。在分析中采用19自由度弹性耦合中等变形梁单元模型,以SA349直升机飞行状态2的气动力作为桨叶预定气动载荷,计算并比较了不同耦合方案的桨根与桨毂振动载荷,验证了弹性剪裁在直升机减振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控旋翼气弹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LORA01为基础,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旋翼/襟翼耦合配平方法。以此为基础,选取改造后的SA349旋翼为基准旋翼,对电控旋翼的若干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参数包括:桨叶预安装角、桨根弹簧扭转刚度、襟翼长度、襟翼中点径向位置、襟翼弦长比以及襟翼移轴补偿率。通过参数分析得到适宜的取值范围,可作为电控旋翼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襟翼主动控制旋翼减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构建了一种带后缘襟翼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led flap,ACF)的旋翼振动载荷计算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立RBF网络训练样本的输入,在CAMRAD II中计算前飞状态下与训练样本对应的旋翼桨毂六力素,并将主通过频率下的分量作为样本输出,对RBF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周控制器对被控模型进行振动载荷主动控制。随后以2桨叶4m直径ACF旋翼为例,构建了其桨毂减振分析方法,并对桨毂动载荷各分量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正交样本训练的RBF网络能够精确映射襟翼偏角与桨毂振动载荷的非线性关系,施加多周控制后,桨毂垂向振动载荷降低接近50%,其他方向的振动载荷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机械阻抗方法研究与直升机操纵系统耦合的旋翼桨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并附一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操纵系统对旋翼桨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独立桨叶控制技术(Individual blade control,IBC)能够改善旋翼气动环境,降低桨毂振动载荷。本文采用Leishman-Beddoes动态失速模型和动态入流模型计算旋翼非定常气流下的气动响应;通过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旋翼气弹动力学模型计算桨毂载荷;在周期变距基础上施加二阶和三阶谐波变距进行控制仿真,研究独立桨叶高阶谐波变距对桨毂载荷减振作用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相应变距谐波的幅值和相位,能够使得振动水平大幅降低并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旋翼桨叶相互不平衡,是引起直升机附加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小桨叶间不平衡(本文称失衡)引起的直升机附加振动,工程上依据旋翼失衡诊断的方法,旋翼失衡诊断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旋翼失衡诊断技术中的旋翼失衡特性分析,应用叶素理论,导出直升机旋翼失衡情况下,桨叶的运动特性和引起的附加激振力特性的数学分析模型。为验证数学分析模型,对某旋翼试算了失衡下桨叶运动特性和附加激振力特性。结果表明,数字分析模型是合理的.本文为旋翼失衡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Krahula,J.L.等人提出的“圣维南扭转的有限元解”作了合理的改进,使改进后的公式能很方便地编成计算程序,作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扭转刚度计算。还应用改进后的公式计算了两种型号直升机旅翼桨叶的扭转刚度,计算值和试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襟翼偏转对桨叶剖面有效迎角及旋翼尾迹结构的影响,建立了电控旋翼自由尾迹入流模型,并结合电控旋翼带襟翼翼型气动力模型、桨叶挥舞运动模型、旋翼配平模型,建立了一种电控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样例电控旋翼悬停和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将电控旋翼与常规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停时,配平所需的电控旋翼襟翼偏角幅值随拉力增加而增加;前飞时,电控旋翼后行桨叶剖面迎角比常规旋翼更大,更可能发生失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豚型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一类介于铰接式与无饺式之间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首先,从应变张量出发,运用Hamilton原理推导出旋翼浆叶全耦合运动偏微分-积分方程组;然后,运用摄动法对悬停状态的旋翼桨叶作了颤振分析,从而确定了该桨叶某些在生产、使用和改型中易变的参数,如:挥、摆、变距方向上的约束刚度和阻尼的变化,气动扭转的变化,飞行高度的变化等对气动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关系。研究的结果对海豚型旋翼桨叶的国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进一步探求这类旋翼桨叶的气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卫星在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类执行机构故障,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逆最优控制原理的卫星姿态容错控制设计方法。考虑卫星执行机构出现故障的情况,将系统的不确定性参数作为估计的自适应参数,基于逆最优原理采用积分反推方法求解辅助系统的自适应控制Lyapunov函数,设计了能够确保原系统鲁棒稳定的自适应逆最优控制器。同时基于Lyapunov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所设计出的控制律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进行了控制算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自适应逆最优控制的卫星容错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执行机构出现故障时姿态控制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IFFCS)的模糊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飞机纵向运动的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讨论了基本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方案和设计过程,在分析了不同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后,对基本模糊控制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段因子模糊控制器和经过一次修正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思想,最后,对包含模糊控制器的IFFCS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IFFCS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首先给出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较深入地研究了耦合控制器的结构与设计,详细地论述了控制器中各功能模块(特征识别模块、知识库、规则库、数据库、推理机等)的原理与设计内容,并讨论了相应的控制模式的选取及特征模型的划分,最后对包含耦合控制器的系统,考虑不同的飞行状态条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结构能很好地模拟飞行员的控制行为并具有满意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算法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过程控制系统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多,难以建立精确实用的数学模型,针对这一复杂过程,本文引入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算法,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算法在过程控制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状态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系统各组件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基于线性时不变被控对象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离散随机模型.讨论了网络控制系统在两种离散性能指标下系统的随机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定义了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均方稳定性和均方指数稳定性,并证明了这两种最优控制器均可使网络控制系统均方指数稳定。最后,以网络控制下的釜式反应器为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仿人智能飞控系统的设计,提出了系统的基本结构,仿人智能控制的基本原则,特征模型的划分和智能控制规律的构成。据此,针对某型飞机设计了仿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知识库、数据库、规则库和推理机构。同时,用数字仿真证明了这种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以及良好的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专家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特征模型的划分、精心设计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数据库、规则库和推理机。然后,用专家系统控制器训练了三层BP神经网络。同时,针对某型直升机用数字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一种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IFFCS)模糊控制器因子的自调整问题。本文用降半凸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描述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与误差e的关系,提出了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的一种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的控制效果是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执行器增益故障,在考虑控制输入幅值约束下,研究了故障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策略。利用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了重构容错控制器的递推设计方法,确保故障闭环系统在满足给定控制输入幅值约束下的鲁棒稳定性,并具有与无故障正常系统接近的其他优化控制性能。仿真算例表明了本文容错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圆盘极点指标约束下鲁棒H_∞容错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类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针对执行机构性能下降或者出现故障,提出了一种圆盘极点指标约束下,对执行机构故障具有完整性且满足H∞扰动衰减指标的状态反馈鲁棒容错控制设计方法。分析了圆盘极点指标与H∞指标的相容性,并在相容指标约束下,给出了鲁棒H∞容错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