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实践五号卫星空间流体实验温控部分的原理、构成和技术特点,并阐述了空间流体实验的遥测、遥控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希望一号卫星在2009年12月15日10时31分与遥感卫星八号一起由长征四号丙火箭发射。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第一颗公益卫星、第一颗科普卫星,也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资源二号卫星整星热计算结果和飞行数据误差较大的因素,对热网络数学模型用物理修正法进行了修正,使星内仪器计算结果与在轨飞行数据相差在±3℃的范围内。通过修正热计算,为这种类型卫星的整星热分析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计算水平,能比较准确的预示整星在轨飞行温度,并且对整星热平衡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2008年10月25日上午9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飞行约1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实践五号流体实验的CCD图象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原理、构成和技术特点。并对用80C31单片机构成的星载智能仪器作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7.
7月30日,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的在轨交付仪式上,资源三号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主用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用户也将利用资源三号卫星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10月6日上午8时49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4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宇航发射的连续第11次成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10月6日上午8点49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4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宇航发射的连续第11次成功。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9年4月15日零点16分,春夜中的中华大地一片静谧。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大凉山深处腾空而起,在我国东南地区上空划出了一道美丽的轨迹。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太平洋上空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6万千米、倾角20.5度的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是我国正在开展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2008年10月2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工位用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实践六号03组A星和B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生产,卫星上的空间环境探测系统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主研制。设计寿命均为2年以上,主要替代2006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的实践六号02组卫星, 相似文献
16.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发射升空至今,已在轨运行300多天.其间天宫一号开展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等三方面的科学实验,并获得大量珍贵实验数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日前发布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油气、矿产、海洋、城市热岛、大气环境探测、材料科学等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中国首个卫星用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累计工作时间达到6000小时,开关机3000次,具备确保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能够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所谓电推进,就是用电能取代化学能作为卫星的主要动力来源的一种推进技术。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