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民航企业的改革重组中,还是在新航空集团的启动运行中,人们新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民航企业的超级CFO(财务经理)现象已经来临。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新生现象,对民航企业财务管理的加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民航企业文化的背景2000年7月21日,民航总局宣布将以国航、南航、东航为核心对国内航空企业进行重组。2002年10月11日,六大航空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将建成为规范、自主、竞争的现代企业,而民航总局将缩小具体管理职能,更多地执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职能。这标志着我国民航业走出了政企分开的实质性的一步。从市场环境方面看,今后15年间,预计世界旅客和货物平均空运量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波音公司预测今后20年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而目前中国大陆的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居全球第6位,2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500强等国际著名企业成功经验的分析,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特征,指出面临竞争形势的中国民族运输企业取得优势的要诀是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财务策划与运作,是民航企业联合重组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联合重组的进程和结果。相对来说,财务策划正确,财务运作适当,民航企业联合重组进程就得以加快,联合重组目标就得以更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5.
千呼万唤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历经“对象选择”、“恋爱交流”、“商谈定婚”、“办理手续”四个阶段,终于“喜结良缘”,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恐怖主义影响,国际民航业是阴风惨雨。相比之下,中国的民航业尚称一方乐土。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中国民航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其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后果之严重,前所未有。据了解,一些公司超过三分之二的运力被闲置,全行业的损失触目惊心。到四月份为止,全行业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5.7%,“五一”黄金周的损失有目共睹。更严重的是,目前这种局面何时结束还难以预料。在此危难时刻,中国的民航业该当如何?首先,非典是一种与鼠疫和霍乱属于同一个等级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民航业理所当然必须以…  相似文献   

7.
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权利。随着民航全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航企业资产的重组已是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在民航企业资产的重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民航企业自身的特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切实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相似文献   

8.
9.
国内民航维修企业及航空公司维修能力一览(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各类型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武器。民航企业越来越依赖网络开展业务交易、进行内部资源共享和日常沟通,越来越多的民航企业利用信息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比如国航、南航等都已经开展了电子客票业务,不仅大大简化了登机前手续,给旅客提供了方便,也节约了航空公司、机票代理人等各方的时间和资源。但民航信息化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威胁:第一是黑客和计算机犯罪;第二是病毒的蔓延和破坏;第三是机要信息的流失与信息间谍的潜入;第四是网上恐怖活动与信息站;第五是…  相似文献   

11.
李晓光 《中国民用航空》2005,(8):42-42,44-45
目前,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维修系统仍然和运输主业混合在一起,由航空公司直接管理。随着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航空公司在要求维修系统不断提高安全性、正常性和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对于大幅度降低维修成本的需求不断提高。迄今为止,三大航空集团公司所属股份公司的维修系统都采取了合资经营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世界先进企业获得核心维修技术能力。但实际上,我国民航维修企业的核心维修技术能力发展还不尽人意,在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APU和高价周转件维修领域较少获得国际市场;自己承修项目中的关键附件修理,多数还是送往国外,维修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因此,中国民航维修业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所走过的道路,对获得核心维修技术能力所需要的体制、机制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可持续获得核心维修技术能力的渠道,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从而增强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戚小华 《中国民用航空》2002,(10):22-22,24,26
中国民航业的6大集团已于10月11日正式挂牌,并与民航总局脱钩。预示着此前以“加法”为特征的企业并购高潮基本结束,未来以“减法”为特征,落脚点放在质和量和统一上的内部整合时期已经开始。 重组企业如何实现合并运行?整合期运行安全如何保证?如何在合并中实现运行管理“质”的提高?卸下了企业盈亏包袱和资产所有者职能的政府部门,如何强化安全监管,如何对合并运行实施合格审定?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发展到高层阶段应该是文化管理,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使每个职工把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地形成新的凝聚力。民航深化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明确、任务艰巨、过程复杂。建设企业文化是民航改革顺利进行、企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建设企业文化是民航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航企业市场化的目标。民航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的环境中, 我国民航业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提高民航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集约发展为根本方式,向管理要效益。 “企业管理就是质量管理”,瞄准国际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充分运用当代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思想、方法和技术,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成功地向民航企业转移,构建一个指向多维度、功能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完整的质量体系,并严格予以宣贯实施,保证航空运输“安全飞行,航班正常,优质服务”,是我国民航运输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民航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nowledgeManagementandInnovationofCivilAviationEnterprises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国民航企业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研究制定知识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是民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民航迈向新世纪的首要战略选择。因此,民航企业要树立知识经济的思想,增强知识经济意识,制定知识管理与经营的规划与措施,开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局面。一、更新观念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AToffler)宣称:“知识是对世纪各种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中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航空运输业日益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民航各有关单位的重视。许多航空公司相继推出了新的服务举措,如精品航线、常旅客计划、运输后的服务等。这些措施对于改善航空运输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民航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偏低,效果较差。有些单位的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赶“时髦”者有之,为应付“检查”或“舆论”者有之;更多的单位缺乏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各种活动开展得不少,但多是支离破碎,形不成合力。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杨元元局长正式提出了全行业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个奋斗目标的确立,符合我国民航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对引导和激励全行业干部职工更加满怀信心地把民航事业推向前进,在更高水平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航的发展,必须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必须是运输生产增长、基础设施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精神文明进步等各方面协调的全面发展。实现民航现代化,促进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影响民航维修企业在职培训效果均因素及其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维修业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航空维修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组织。航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职培训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有效方法。维修企业只有在制度上鼓励学习,加强在职培训,将组织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满足民航运输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民航安全监察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监办)——这次改革的新生事物,已经在全国全部成立了。作为民航局方最基层,最新的单位,工作怎么做,做些什么事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的课题。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尽快划清各级管理职责安监办的成立,本身就是领导重视政府职能的发挥、重视民航安全的具体体现。但是,关键不是成立一个什么部门,而是这个部门在中国民航的发展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成立之后就要充分发挥这个部门的作用,行使这个部门的职能。现在,从民航赋予监管办的职责范围上看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内容,可…  相似文献   

20.
民航企业的人才非合理的流失伴随着.中国航空业的大发展,目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才流失问题是各家航空公司一直想解决但邑也解决不好的问题,为此一些专业人士已经提出防止人才流失光靠企业内部完善管理环节已经无法奏效。而必须要上升到组织战略的高度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把由于人才流失而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非合理眭的人才流失危害极大,流毒无穷,尤其是航空公司机长、机务技术骨干离开时,就会使航空运输直接生产能力下降,航空安全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