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预浸料的JFY—1静电粉末预浸机及其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静电粉末预浸机及其制备工艺。这是一种将增强体通过树脂粉末带电的流化床,使树脂粉末沉积在纤维上而制备预浸料的新方法,该设备装有β射线仪,用微机闭环控制预浸料树脂含量,制备的碳纤维帘子布/PEEK预浸料控制精度可达±3%最大工作宽度300mm。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高韧性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黏度对预浸料加工工艺的影响,探讨了涂膜和预浸复合工艺参数对预浸料质量的影响,采用热熔法工艺成功制备了高柔性低面密度预浸料。评价了预浸料的质量参数,单层厚度达到(25±5)μm,具有优良的粘结性和铺覆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厚度预浸料,高柔性低面密度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层剪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9%、27.7%和15.3%。微观形貌观察表明高柔性低面密度预浸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RTM成型工艺中的定型、预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采用湿法预浸工艺制备了贫胶预浸料及正常胶含量的预浸料,对比了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及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TM工艺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充模过程可以有效排除附着于贫胶预浸料中的气体,减少孔隙等缺陷出现的概率,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保证。同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冲击后压缩性能优于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摘从树脂工艺性、预浸料结构及成型工艺等方面介绍了预浸料-真空固化复合材料工艺特点,简要总结了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薄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复合材料研究的新趋势,国内超薄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向单一,系统地总结归纳有助于未来研究方向的调整与研究目的的明确.本文综述了2000年至今国内外大部分超薄碳纤维预浸料与常规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对比试验,包括无损拉伸试验、开孔拉伸试验、无损压缩试验、机械连接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以及环境影响等,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薄层化后的预浸料复合材料在抗裂纹萌发和裂纹扩展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从而影响了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成品的各项性能参数,表明超薄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优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工艺性缺少可量化表征方法的现状,研究了4种C/E预浸料的黏性及其环氧树脂体系的物理特性。发现预浸料黏性可以通过环氧树脂体系动态复数黏度η*和T_g两个物理量表征,环氧树脂的η*=35 kPa·s附近,T_g=0℃附近预浸料黏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预浸料铺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自动铺带成型工艺参数,针对自动铺带成型工艺过程,分析了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温度对预浸料铺放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作用下,根据温度对自动铺带过程中预浸料基体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弹性理论来计算预浸料形变的方法.针对预浸料的铺覆性和形变进行自动铺放试验,验证了在自动铺带过程中温度对预浸料黏附性和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自动铺放过程中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与铺放工艺的关系,自行设计了一套模拟高速铺放过程的预浸料粘结性能测试系统,采用自动铺放和剥离实验分开进行的"两步法"作为粘结性能的测试方法。利用该测试方法研究了CCF300/BA9916-2环氧树脂预浸料的自动铺放粘结性能工艺特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铺放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各铺放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随着铺放压力和铺放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铺放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铺放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铺放压力,铺放速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该论文讨论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预浸工艺,预浸料的贮存性能以及成形工艺,该树指适合于湿法预浸,预浸料粘性适中,室温下的粘性贮存期大于14d,后固化温度低于200℃,加压带较宽,具有较佳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据aero-mag网站2021年6月1日刊文,日本著名的跨国公司帝人株式会社开发的Tenax碳纤维预浸料将应用于罗罗公司新一代"超级风扇"演示验证发动机短舱或流线型外壳。用于制造发动机短舱部件的Tenax预浸料专门为使用高性能和快速固化环氧树脂的飞机应用而开发。与传统的飞机预浸料相比,Tenax预浸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内成型。  相似文献   

11.
对制备短纤维模压预浸料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并对如何控制预浸料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模压是热塑性材料制备产品时的一项重要工艺,而模压成型的表面质量是产品整体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聚苯硫醚碳纤维预浸料基本特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直角模具及温控系统对缎纹织物预浸料、单向预浸料进行了模压试验,综合考虑了加热温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压力、铺层与折弯角对塑型表观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浸料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更利于树脂的浸渍,同时可保持在一定的黏度下还不发生外流;降温与压力的合理配合能使成型表面更加平整光亮,单向预浸料铺层形式会影响模压成型的表面质量,而织物预浸料影响较小;模压成型时,产品的局部形状变化更容易产生质量缺陷,应尽量避免尖角或大曲率过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预浸料制备过程中纤维纱筒开卷、预浸料收卷张力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以及控制方法。并在所研制的预浸料制备设备中进行实践与验证。在纤维开卷过程中 ,研制出的“比例电磁铁 -机械制动装置”调节和控制开卷张力 ,为实现纤维粗纱张力恒定起到关键作用。并详细介绍了“比例电磁铁 -机械制动装置”的原理。在预浸料收卷过程中 ,采用三轴摆式松紧架装置 ,以线速度跟随控制和卷径补偿控制 ,实现了预浸料牵引辊和收卷辊快速跟随性和张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树脂的粘度-温度曲线、凝胶时间-温度曲线、DSC法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比较了溶液法和热熔法制备的预浸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熔预浸料复合材料湿热性能高于溶液预浸料.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扫描电镜分析,断面的纤维和树脂粘接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先进拉挤工艺的C型梁预成形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预浸料为原料的先进拉挤( Advanced Pultrusion)采用预浸料预变形折弯定型-热固化成形,是制造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型材的一种先进自动化工艺.基于预浸料变形特征分析,以C型梁为对象建立了预成形分析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其他复合材料型材的先进拉挤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力学性能优异、使用温度区间广、可二次加工等独特性能使得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得到长足发展。热熔法是一种精确高效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方法,而如何实现PPS、PEEK等高黏度树脂熔体对连续纤维束的均匀、充分浸渍是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首先,基于Darcy定律提出了4个浸渍理论模型,充分考虑了工艺温度、压力、加工阶段及纤维束形状对浸渍程度的影响,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生产线的搭建和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然后,对国内外连续纤维强热塑性预浸料的研究及产业化现状进行对比:国外相关产业发展成熟,预浸料种类繁多且在军机、民机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实行严厉的限购政策;国内,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急切的需求,介绍了北航热塑团队自主研发的热熔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预浸料的中试生产线,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舒展  彭啸  李发飞  徐强 《航空学报》2018,39(2):421416-421416
以预浸料黏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探针试验,研究了预浸料铺放过程中预浸料与模具之间的脱粘失效行为及其随铺放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中发现铺放速率、压力和温度对预浸料黏性行为影响显著,且存在界面失效(低温)和内聚失效(高温)两种失效模式。针对这一现象,采用指数内聚力模型(CZM)表征了预浸料的黏性行为,利用该模型描述了不同铺放温度下粘结层应力快速上升、损伤扩展和最终失效的脱粘过程,定量地给出了黏性CZM参数与铺放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浸料粘结强度和特征位移均随铺放速率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均随铺放压力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随铺放温度的增加,黏性CZM参数先增大后减小,近似呈二次关系。为制定特定铺放条件下的铺放工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热压罐成型低孔隙率复合材料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非热压罐成型(OOA)低孔隙率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OOA预浸料、OOA树脂再到OOA预浸料增强材料等对复合材料孔隙的影响,分析了OOA预浸料固化过程中影响孔隙的典型物理现象,以及各种制造工艺条件和参数等对孔隙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OOA复合材料孔隙率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树脂配制方法的改进对双马树脂及预浸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浆料混合法配制热塑性树脂改性聚醚酮(PEK-C)增韧的双马树脂,研究浆料混合法配制的双马树脂及其T700碳纤维预浸料的基本性能,并与传统热熔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传统热熔法相比,浆料混合法显著提高树脂和预浸料的粘性和室温储存稳定性,预浸料由传统的无粘性变成粘性和可操作性良好,室温粘性和力学性能储存期由原来的20天提高到至少三个月以上,并且制备预浸料的涂布头温度和热压辊温度可降低30~40℃左右,明显改进了预浸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测试结果表明,改变树脂配制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彭啸  舒展  都涛  徐强 《航空学报》2018,39(12):422246-422246
为系统建立可表征刚度与黏性的预浸料剥离模型,构建探针、拉伸与剥离相结合的试验验证系统。首先,设计用于预浸料的移动悬臂剥离装置,完成各工艺参数下预浸料黏性和动态刚度的90°剥离试验测定,并建立剥离仿真模型;然后,通过探针试验获取黏性参数,采用内聚力模型定量表征黏性参数;接着,通过拉伸、压缩试验测定预浸料的正交各向异性力学参数,连同探针试验获得的黏性参数一同输入到剥离模型中,在各个工艺参数下黏性和刚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良好;由于仿真与试验揭示剥离脱辊现象会影响剥离力测定值,因此研究脱辊现象及其机理,发现将导辊半径设计在3~7 mm内,可减弱脱辊程度、提高剥离试验的准确性。为系统测定并表征预浸料黏性及刚度、预浸料建模、开展自动铺放仿真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